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09ZB090)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李明齐向卫民王静任兆刚蒲红玉更多>>
相关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篇电池
  • 3篇电化学
  • 3篇电化学性能
  • 3篇锂离子
  • 3篇锂离子电池
  • 3篇离子
  • 3篇离子电池
  • 3篇SI
  • 3篇SI1
  • 2篇复合材料
  • 2篇复合负极材料
  • 2篇负极
  • 2篇负极材料
  • 2篇ZN
  • 2篇CR
  • 2篇复合材
  • 1篇天然石墨
  • 1篇沥青炭
  • 1篇
  • 1篇12

机构

  • 4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李明齐
  • 1篇任兆刚
  • 1篇王静
  • 1篇蒲红玉
  • 1篇向卫民

传媒

  • 1篇新型炭材料
  • 1篇电源技术
  • 1篇吉林化工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锂离子电池Si_(1.77)Co_(0.6)Cr_(0.6)Al_(0.3)/MGS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010年
以Si、Co、Cr、Al和改性石墨球(MGS)为前驱体通过高能球磨法制备了Si1.77Co0.6Cr0.6Al0.3/MGS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组成和形貌结构.用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Si1.77Co0.6Cr0.6Al0.3/MGS复合材料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最高可逆容量达495 mAhg-1,60个循环后,首次可逆容量的保持率为88%.Si1.77Co0.6Cr0.6Al0.3/MGS电化学性能的改善应归因于电极结构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
李明齐蒲红玉
关键词:负极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Si_(1.81)Co_(0.6)Cr_(0.6)Zn_(0.2)/MGS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010年
采用两步高能球磨法制备了一种新的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Si1.81Co0.6Cr0.6Zn0.2/MGS.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材料的组成和形貌结构.电化学测试表明,Si1.81Co0.6Cr0.6Zn0.2/MGS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可逆容量为561 mAh.g-1,50个循环后,可逆容量的保持率为91%.Si1.81Co0.6Cr0.6Zn0.2/MGS循环性能的改善归因于电极结构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
李明齐
关键词:负极锂离子电池
硅/天然石墨/沥青炭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被引量:2
2011年
以纳米硅(Si)、天然石墨(NG)和高软化点沥青为前驱体,通过球磨和裂解制备了具有壳核结构的硅/天然石墨/沥青炭(Si-NG/PC)复合材料。考察了球磨时间、球磨速率和物料比等因素对制备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球磨速率为300 r/min,最适宜的球磨时间为21 h。所制Si-NG/PC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随PC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其比容量却随PC含量的增加迅速降低,PC的最佳质量分数为30%。同时,Si-NG/PC复合材料的比容量随Si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为获得好的循环性能,纳米Si质量分数应低于35%。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Si-NG/PC复合材料在50个循环中表现出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
李明齐向卫民任兆刚王静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Si_(1.18)Co_(0.6)B_(0.6)Zn_(0.12)/MGS复合材料作负极的电化学性能
2010年
以Si、Co、B、Zn和改性石墨球(MGS)为前驱体通过高能球磨制备了一种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Si1.18Co0.6B0.6Zn0.12/MGS)。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材料的组成和形貌结构。恒电流充放电测试表明,Si1.18Co0.6B0.6Zn0.12/MGS复合材料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最高可逆比容量达565mAh/g,50个循环后,首次可逆容量的保持率为94%。Si1.18Co0.6B0.6Zn0.12/MGS电化学性能的改善应归因于电极结构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
李明齐
关键词: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