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276914)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于海丰李其廉邹丹丹张文元张耀春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低周
  • 3篇低周疲劳
  • 2篇低周疲劳性能
  • 2篇地震
  • 2篇地震作用
  • 2篇滞回
  • 2篇滞回性能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抗震
  • 2篇钢支撑
  • 2篇值模拟
  • 1篇性能模拟
  • 1篇性能试验
  • 1篇翼缘
  • 1篇翼缘宽厚比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模拟
  • 1篇支撑钢框架
  • 1篇中心支撑钢框...
  • 1篇抗震设计

机构

  • 6篇河北科技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上海建筑设计...

作者

  • 6篇于海丰
  • 2篇邹丹丹
  • 2篇李其廉
  • 1篇张学辉
  • 1篇郑世夺
  • 1篇张耀春
  • 1篇杜守军
  • 1篇连尉安
  • 1篇张文元

传媒

  • 3篇河北工业科技
  • 2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ST12材质焊接工字形钢支撑滞回性能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1年
为研究罕遇地震情况下钢支撑的滞回性能,在已有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详细分析了失稳发展过程及失稳形式、最大抗压承载力、屈曲后承载力、跨中最大横向变形、循环累积耗能等性能指标。总体上,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及相关规范、文献结果吻合较好,且数值模拟结果的离散性要小于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分析的可信性。基于此,可得出推论:有限元可较精确地模拟支撑试件表面的应力应变分布,为后续基于应力应变进行支撑的低周疲劳损伤分析奠定了基础。
于海丰连尉安
关键词:滞回性能数值模拟
ST12材质焊接工字形钢支撑低周疲劳性能模拟及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前期的滞回性能模拟证实有限元可较精确地模拟ST12材质焊接工字形钢支撑试件表面的应力应变分布。采用基于应力应变的3种临界面损伤模型预测了支撑的低周疲劳损伤及寿命,结果表明临界面法可较精确预测裂纹开裂位置,预测结果均低于试验结果。基于临界面法的预测结果回归了寿命估算公式,并与基于试验结果的估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证实了影响支撑低周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长细比和翼缘宽厚比。建议设计支撑时在满足"小震"不失稳的前提下,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采用具有较大长细比和较小翼缘宽厚比的支撑,以延长支撑的低周疲劳寿命。
于海丰邹丹丹
关键词:低周疲劳长细比翼缘宽厚比
钢支撑低周疲劳性能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1年
总结了国际上有关钢支撑低周疲劳性能试验及有限元研究方面的现状,指出了钢支撑低周疲劳性能研究的方向。
于海丰张学辉李其廉
关键词:钢支撑低周疲劳性能有限元模拟
Q235焊接工字形钢支撑的低周疲劳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被引量:9
2012年
对19根Q235材质焊接工字形钢支撑进行了等幅轴向循环位移作用下的低周疲劳性能试验,基于观测到的翼缘出现可见裂纹时的循环次数提出了估算支撑低周疲劳寿命的经验公式。在试验基础上,对支撑滞回性能和低周疲劳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试件在第1个弹塑性循环受压时就发生了出平面的整体失稳;从第3或第4个循环开始,支撑的抗压、抗拉承载力及单循环耗能进入到稳定退化阶段。将试验及数值模拟得到的支撑稳定承载力及跨中最大横向变形与相关规范、文献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证实了相关规范、文献的可信性。总体上,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但离散性小于试验结果。在数值分析得到的应力-应变结果基础上,利用2种临界面损伤模型预测了支撑裂纹萌生时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的裂纹萌生位置与实测位置一致,预测结果基本位于实测结果的3.5倍分散带以内,偏于安全一侧,同时发现残余应力对支撑的低周疲劳寿命基本没有影响。
于海丰张文元张耀春
关键词:低周疲劳性能滞回性能
中欧标准关于钢结构地震作用的对比被引量:1
2011年
对比了中欧抗震标准中有关钢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条文,包括抗震设防目标、场地分类、抗震设计反应谱及抗弯框架结构的设计地震作用。结果表明:在对场地条件以及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一定换算的基础上,对于D类场地下不超过50m的工字形截面抗弯框架结构,欧洲抗震标准中柱的设计地震作用基本上要高于GB50011—2010,梁的设计地震作用基本上要比GB50011—2010低10%~40%。
李其廉于海丰杜守军郑世夺
关键词:钢结构抗震设计
设计地震作用取值对中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
2012年
对基于抗震规范GB 50011和通则CECS 160抗震反应谱的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的设计地震作用进行了对比,在设计应力比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设计了4,10,20层中心支撑钢框架算例并进行了多遇、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响应分析。根据用钢量、层间侧移角、支撑损伤等指标,给出了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设计地震作用取值的建议。
邹丹丹于海丰
关键词:中心支撑钢框架地震作用抗震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