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2096)

作品数:14 被引量:161H指数:6
相关作者:周文邓虎成谢润成张冲彭先锋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气田
  • 6篇裂缝
  • 4篇盆地
  • 3篇油藏
  • 3篇油田
  • 3篇四川盆地
  • 3篇气藏
  • 3篇储层
  • 2篇低渗
  • 2篇低渗透
  • 2篇低渗透油藏
  • 2篇须家河组
  • 2篇盐岩
  • 2篇氧同位素
  • 2篇有效性
  • 2篇声发射
  • 2篇四川盆地西部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机构

  • 15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四川水利职业...
  • 1篇四川省煤田地...

作者

  • 9篇周文
  • 8篇邓虎成
  • 6篇谢润成
  • 5篇张冲
  • 4篇彭先锋
  • 3篇肖睿
  • 3篇姚勇
  • 2篇孙来喜
  • 2篇陈文玲
  • 2篇刘岩
  • 2篇雷涛
  • 1篇唐杰
  • 1篇伏美燕
  • 1篇张昊天
  • 1篇张烨毓
  • 1篇朱涛
  • 1篇王翠丽
  • 1篇李红波
  • 1篇王喻
  • 1篇邓晴阳

传媒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岩石学报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中-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被引量:49
2014年
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中-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类型划分及其差异性的受控因素和成因的认识是制约该类储层分类评价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了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常规物性、压汞分析、阴极发光、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及统计分析方法对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喉道类型、喉道分布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高孔中渗细喉型、中高孔低渗细喉型、中高孔特低渗微喉型、低孔特低渗极微喉型四种孔隙结构类型及其划分依据和方案,同时指出了在该类储层中好的孔隙结构具有网络状、偏细型、分选较差的孔喉特征。通过分析明确了孔隙结构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岩石组构和溶蚀作用,认为该套储层的孔喉空间及结构是以沉积形成的原生孔隙受同生期或准同生期的溶蚀改造为基础,并在后期表生岩溶作用下的改造而成;而先期受岩石组构控制下的溶蚀作用控制了储层孔隙结构的差异性。通过本文研究将对中东地区该类储层的形成及分类评价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邓虎成周文郭睿伏美燕谢润成陈文玲彭先锋肖睿
关键词:孔隙结构
红河油田长9油层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模式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建立长9油气测试产油井分布与烃源岩、地层压力、沉积储层、断裂系统的关系,分析了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提出了油气富集模式。分析结果表明:长7烃源岩不仅是长9油气的物质来源,还为油气向下运移提供动力,控制了油藏的分布范围;断裂、裂缝系统是油气输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油气向下运移的关键;长8、长9砂体的物性条件决定了油气能否充注,而砂体的叠置关系、发育程度、排烃量共同控制了油气在长9砂体中的充注程度。断裂系统、裂缝系统、砂体叠置和源储接触等单一输导系统的自由组合构成了复杂的纵横向沟通的疏导网络体系,决定了红河油田长9油气的不同成藏过程。
王翠丽周文李红波邓虎成刘岩
关键词:油气富集主控因素成藏模式
元坝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5年
元坝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是该区最主要的产气层,通过岩心、薄片、压汞等资料对其岩性、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须二段储层致密,整体物性差,储层主要受到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构造作用强烈的地方储层更为发育、产气潜力大,陆上沉积部分比水下沉积部分更易形成优质储层,成岩作用主要为破坏作用、导致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主要产生次生孔隙、改善储渗性能。
姚勇谢润成徐浩徐浩张冲
关键词:须二段储层特征致密砂岩影响因素
泾河地区中生界致密油藏天然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及模式被引量:4
2017年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泾河油田长8油藏天然裂缝的发育主控因素及模式。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开展井剖面天然裂缝的识别。在数据的处理上,利用单一变量法分别对比工区内断层和裂缝的力学性质、统计裂缝发育指数与相邻断层距离的关系、不同岩性中裂缝的发育情况、裂缝发育指数与砂地比的关系、长8地层的构造曲率与裂缝发育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断层伴生2组共轭剪切裂缝,只有一组较发育,这些裂缝离断层越近,裂缝发育指数越高;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岩性逐渐向泥岩转化,天然裂缝的发育程度逐渐降低,平面上看,天然裂缝多发育在砂地比值较高的地方;构造曲率越大,天然裂缝发育的程度越高。泾河地区长8段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为岩性、构造变形和断层。其中断层对裂缝发育的影响表现在裂缝发育指数随断层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并且为控制裂缝发育的最主要因素;岩性中的脆性成分越高,裂缝越发育;构造变形程度越高,构造张裂缝也越发育。
罗斌邓虎成黄婷婷彭先锋毕钰张小菊欧浩淼邹昀廷
关键词:延长组致密油藏主控因素
石南21井区J2t2组低渗油藏水淹识别模式及应用
石南21井区Jt组低渗油藏经过近十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由于储层非均质和注采结构的差异,油田不同区域平面及纵向储量动用程度不同,水淹强弱差异较大,分区含水率存在明显的规律性。本文在对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及纵...
刘季业孙来喜刘哲刘杰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非均质隔夹层裂缝
文献传递
大牛地气田马五_(1-2)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平缓构造带裂缝预测被引量:6
2014年
大牛地气田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平缓构造带.为了有效预测大牛地气田马五1-2储层致密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规律,根据岩心观察、薄片裂缝特征鉴定,确定裂缝主要为压剪应力环境下形成的构造剪切缝和扩张破裂缝,有效性较高.结合岩石声发射实验曲线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马五1-2储层裂缝形成期为3期,应力环境在61.37~120.75MPa之间.参照岩石力学测试结果和岩石应力应变关系,选用非线性弹塑性力学模型对大牛地气田马五1-2储层顶部构造进行应力模拟裂缝预测.结果表明:应力模拟结果与声发射反映的应力环境相同,高值应力区(大于70 MPa)主要集中在大牛地气田鼻隆构造带和变形较强的交汇区,这些地区岩心裂缝密度较大,应力与产能相关因数达到0.8以上,高值应力对产能控制作用明显.确定构造应力大于80 MPa为裂缝发育区,60~80 MPa为裂缝较发育区,低于60 MPa为裂缝不发育区.应力模拟裂缝预测模型可靠,预测结果可为大牛地气田马五1-2储层的后续开发评价和其他构造平缓带碳酸盐岩储层裂缝预测提供依据.
张冲周文谢润成朱涛杨秀堃
关键词:声发射大牛地气田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三段致密储集层裂缝特征被引量:8
2014年
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三段属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集层。据地质、岩心和测井等资料,研究了须三段岩心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常规测井上的裂缝响应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裂缝形成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以此对须三段裂缝发育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裂缝成因类型为构造裂缝,且以张性裂缝为主,裂缝多为低角度或水平,有效性高;有效裂缝常规测井响应特征表现为高声波时差和低深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解释裂缝宽度、孔隙度值相对较大。结合地质、岩心及裂缝测井识别结果,认为裂缝发育主要受岩层厚度、断层、岩性和构造变形强度等4种因素综合影响。最后,基于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分析,采用精密网格法进行的须三段裂缝综合评价结果与单井裂缝常规识别结果吻合率为87.9%,与测试产量也具有较高吻合性。
张冲谢润成周文李毓王浩王喻黎静蓉
关键词:四川盆地
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天然裂缝形成期次的确定被引量:17
2013年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天然裂缝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以往认识与实际生产出现了偏差。为此,根据岩心裂缝观察描述、相似露头区裂缝调查结果,从裂缝产状、规模、缝面特征、有效性等方面分析了该区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裂缝纵向延伸受制于岩层厚度,一般不具穿层性,横向延伸长度一般不超过5m;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密度可达0.8条/m,发育程度为中—高。结合裂缝发育特征及构造演化背景,采用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裂缝充填物流体包裹体测定等实验测试分析手段,确定新场地区须二段气藏内天然裂缝形成期次有4期,分别对应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幕和喜马拉雅期四幕;早期裂缝以完全充填和半充填为主,喜马拉雅期三幕、四幕形成的晚期裂缝以未充填为主,其中喜马拉雅期四幕时期形成的裂缝有效性较高。
马旭杰周文唐瑜邓虎成雷涛王建俊
关键词: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岩石声发射
低渗透油藏井间储量动用状况分析新方法被引量:7
2014年
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对油藏的储层动用有着很大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储层越难动用。从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机理上出发,采用现场早期束缚水条件下单相渗流的生产动态数据及试井解释资料,利用试井方法求得研究区的启动压力梯度,并建立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分析典型反九点井组内注水井与采油井井间的驱动压力梯度变化特点,据此确定井间储层物性与储量动用关系。通过对比实际储层的渗透率值与所得到的储层流体启动所需渗透率值的大小,从而判断储层内流体是否流动。该方法采用定量分析低渗透油藏井间储量动用状况,为同类油藏确定井间剩余油分布提供了参考。
孙来喜张宗辉王仕莉罗刚邓晴阳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试井方法储量动用剩余油分布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储集层裂缝特征及期次被引量:9
2014年
为查明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和二段鲕粒白云岩储集层裂缝特征和形成期次,对岩心、薄片中的裂缝基本特征,包括裂缝产状、充填程度、参数和张开度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统计分析。采用古地磁薄片定向技术,分析了裂缝的组系和方向,认为北东东—南西西向为裂缝优势组系,而不同组系的裂缝反映了地层曾受到多期的构造运动。根据岩心裂缝的切割限制关系、铱含量及裂缝充填物碳氧同位素等,确定了裂缝形成期次为3期,即印支运动晚期(次要)、燕山运动期(裂缝主要形成期)、燕山运动晚期—喜马拉雅运动期(现今有效裂缝主要形成期)。对裂缝特征及裂缝期次的研究,可为目的层地质模型建立、油气成藏等研究提供重要地质信息。
张冲刘鸿博姚勇谢润成周文巩高飞
关键词: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古地磁碳同位素氧同位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