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ZW028)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周唯一萧晓阳更多>>
- 相关机构:衡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霞蔚飙起的南北朝文体
- 2011年
- 文体作为文章写作的基本程式和规范,并非先于作品而存在,而是先有作品后有程式和规范,是经由人们不断总结、丰富和完善而形成的。其形成之后再反作用于创作,为后人所遵循沿用。遵循的人愈多,所作愈多,沿用的时间愈长,经历愈久,其生命力就愈旺盛,其存活的时间亦就愈长久。因此,它既寄形体于人们的创作当中,又对人们的创作起着制约、规范的作用。南北朝文体正是依循这样的生存轨迹而获得了它们应有的时间和空间,既作者云涌,作品林立,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是中国古代文体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循用者所学习、承传,研究者所注重、探讨。
- 周唯一
- 关键词:南北朝文体勃兴
- 近三百年文化嬗变中的桐城学术精神——以方苞、曾国藩、严复为中心被引量:2
- 2008年
- 桐城派在近三百年来的中国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桐城派在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援引宋儒义理济于时用,形成了阐明儒道、讲究义法、长于通变的桐城学术精神。桐城之文在从雅洁的古文到通俗的白话文的发展过程中,恪守了文以见道的原则;在散文与骈体的相互对立与对骈偶形式的汲取中,体现了有物、有序的义法精髓;在上溯《六经》及与汉学、西学的冲突中,融入了经世致用的精神。
- 萧晓阳
- 关键词:桐城派载道通变
- 南朝士族治学管窥被引量:1
- 2008年
- 士族是南朝学术文化主体,引领着学术发展的方向。他们虽以经学传世,但并不拘泥于经艺一道,而是将眼光投向了其他的文化领域,因而其兴趣爱好是广泛的。当儒、道、文、史、佛五学成为时代的主流学术文化之后,他们凭着自己的家学特长和文化积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投入其中,或专攻五经中的一经,五学中的一学,或融数经数学于一体,进行全面研究,因而其治学内容是丰富的。他们重博学,重抄书,重积累,重著述,善躬行,会实用,故其治学方法也是多样的。南朝士族治学中广泛性、丰富性与多样性的完美结合,推动了南朝学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 周唯一
- 关键词:南朝士族学术文化治学
- 皇侃《论语义疏》的疏解体例与特色
- 2013年
- 皇侃《论语义疏》是一部古注疏,其体例是严依《论语》章句和何晏集解,按区段次第来建构的,具有分章出疏,逐句逐注串释之特点;其疏解特色主要体现在善于通过前人今人解说的广征博引,从理论层面上来拓展《论语》研究的深度和善于通过典章、名物、史实的训释,从时空层面上来拉近读者与《论语》的距离两个方面。由于其引征面广,目的明确,手段高明和对典章、名物、史实训释详细具体,其疏解显得信息量大,知识丰富,内容翔实和析理分明。
- 周唯一
- 关键词:皇侃体例
- 试论史传文体的特征与撰述——以南朝三史书撰写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史传文体是古代,尤其是南北朝文体中一种重要文体,其渊源有自,章法可循。古人重史,源于人们对史学性质、史传体例和史传撰述的认识。其中,他们又将科学地合理地建构史传体例作为撰述的重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实践。体例确定之后,写什么,怎么写,随即进入实际撰述阶段,其成败得失,由史家的史识、史笔、史才所决定。南朝现存的范晔《后汉书》、沈约《宋书》、萧子显《齐书》,便是严依这一撰述规律而被历史保存下来的典范之作。它们既是后人研究后汉、宋、齐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探讨研究南朝史传文体的重要范本。其撰述成功,再现了南朝史传文体蓬勃兴起的历史。
- 周唯一
- 关键词:史传文体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