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国防科工局空间碎片专项研究项目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毅柳森兰胜威黄洁许占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航天
  • 2篇航天器
  • 2篇WHIPPL...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处理
  • 1篇望远镜
  • 1篇温下
  • 1篇光电
  • 1篇光电跟踪
  • 1篇
  • 1篇超高速碰撞
  • 1篇超高速撞击

机构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空气动力...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北京卫星环境...

作者

  • 1篇徐坤博
  • 1篇管公顺
  • 1篇黄洁
  • 1篇曹燕
  • 1篇兰胜威
  • 1篇哈跃
  • 1篇杨继运
  • 1篇王歆
  • 1篇庞宝君
  • 1篇龚自正
  • 1篇柳森
  • 1篇许占伟
  • 1篇李宇
  • 1篇李毅
  • 1篇简亚彬
  • 1篇赵晶晶

传媒

  • 1篇宇航学报
  • 1篇天文学报
  • 1篇高压物理学报
  • 1篇航天器环境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铝球弹丸高速斜撞击铝Whipple防护结构时后板的损伤特性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研究空间碎片对航天器防护结构的高速斜撞击损伤特性,采用二级轻气炮发射铝球弹丸,对铝Whipple防护结构进行高速斜撞击实验。弹丸直径为3.97mm,撞击速度为1.14~5.35km/s,撞击角度为0°~70°。实验得到了铝Whipple防护结构在不同撞击速度区间的后板损伤模式,分析了后板撞击损伤及弹坑分布特性,建立了预测铝球弹丸高速斜撞击铝Whipple防护结构时后板弹坑分布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在大角度斜撞击条件下,对于一定的撞击速度,铝Whipple防护结构的后板弹坑分布会出现两个区域;弹丸的撞击破碎临界速度将影响后板损伤随撞击角的变化关系;对于铝Whipple防护结构,存在使后板撞击损伤最严重的临界撞击角。
管公顺哈跃庞宝君
低温下Whipple防护结构超高速撞击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文章研究了低温下空间碎片对典型Whipple防护结构的超高速撞击效应。首先在二级轻气炮设备上研制出使用液氮可将撞击靶冷却至-150℃且满足低温超高速撞击试验要求的低温装置。利用该装置开展了低温条件下的超高速撞击试验,对低温和室温两种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对,并分别对缓冲屏穿孔特性、碎片云特性和后墙损伤特性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给出低温下典型Whipple防护结构的弹道极限曲线。
杨继运徐坤博简亚彬曹燕李宇龚自正赵晶晶
关键词:超高速撞击
一种空间目标光电跟踪新方法被引量:6
2012年
针对目前空间目标光电观测的自动跟踪过程中,容易受到恒星干扰等影响丢帧后失跟的问题,从概率观点分析了光电跟踪的两个环节:状态外推和实时采样.根据估计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光电跟踪方法.方法利用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的本质提高外推的稳健性,通过均值漂移方法实现跟踪窗口的调整.仿真试验表明,新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跟踪中干扰的影响,提高跟踪的稳健性.
王歆许占伟
关键词:航天器望远镜图像处理
航天器解体模型研究综述被引量:13
2010年
对国外航天器解体模型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数据来源、试验方法和关键技术等进行了介绍与总结。其中着重介绍了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NASA EVOLVE4.0解体模型,以及针对此模型而开展的SOCIT4卫星碰撞试验。对国外目前的航天器解体模型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解体模型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如超高速发射技术、碎片软回收技术和碎片特性测量技术等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于在我国开展航天器解体模型研究提出了建议。
柳森兰胜威李毅黄洁
关键词:航天器超高速碰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