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70011)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丁建军贾亚方史泠歌张婷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铜仁学院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宋朝
  • 4篇官员
  • 2篇宋代
  • 2篇法律
  • 2篇诚信
  • 2篇诚信缺失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斗争
  • 1篇仕途
  • 1篇起复
  • 1篇谥法
  • 1篇谥号
  • 1篇考论
  • 1篇皇帝
  • 1篇弊政

机构

  • 8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铜仁学院

作者

  • 8篇丁建军
  • 2篇贾亚方
  • 1篇张婷
  • 1篇史泠歌

传媒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保定学院学报
  • 1篇宋史研究论丛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论中国古代的法律诚信缺失——以宋朝为对象的考察
中国法制史源远流长,到宋朝达到了中国古代法制建设的最高峰。但就是在宋朝也始终存在着法律诚信缺失、司法不公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法只不过是拥有无限权力的皇帝统治臣民的工具,皇帝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随意颁...
丁建军
关键词:宋朝法律诚信缺失
文献传递
宋朝丁忧制度与政治斗争——以“李定匿丧”与“史嵩之起复事件”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丁忧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礼制,即遇到直系尊亲逝世时,人们要居家守丧,官员更是要主动申请离职守丧三年。但因为贪恋权位,一些官员便做出有悖"孝道"的行为,即营求夺情或起复,甚至匿丧。在宋朝,官员的这种不孝行为不仅会遭到社会舆论的抨击,更会成为反对派攻击的把柄,从而使丁忧制度成为宋朝党争的利器,这在李定匿丧和史嵩之营求起复事件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丁建军贾亚方
关键词:宋朝政治斗争
简论宋代丁忧制度对官员仕途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丁忧制度是官员在父母去世后,必须去官守孝的一种礼法制度。在极度提倡"孝"的宋代,丁忧制度对官员仕途有极大的影响。宋朝政府为确保丁忧制度的执行,在政策和法律方面都有相关的严格规定。在宋代,大多数官员能主动执行丁忧制度并完成3年守丧的期限,但政府在遇"金革之事"时对具有"捍卫封疆之能"的武官进行起复,对某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也会加以夺情、起复。对个别官员为了权位、利禄而"匿丧"或营求起复等有违孝道的行为,不仅社会舆论会进行谴责,而且朝廷也会给予处罚;而对于"孝感于天"的人朝廷则会授予官职或加官进爵。此外,在宋朝的党派政争中,丁忧制度还会成为打击政敌的利器。
丁建军贾亚方
关键词:宋代官员仕途
考行易名:宋朝官员谥法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中国古代官员的谥号是对官员死后盖棺定论性的评价,达到一定级别或个别业绩突出的官员才有资格获得。为了对官员"别尊卑"和"劝善惩恶",宋朝对官员的给谥资格和给谥程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但宋朝党争激烈,不同派系轮番执政,官员的谥号也随之出现了追、改、夺的情况。南宋初年为鼓励文武官员抗金,一度放宽了对官员赐谥的资格要求,对在北宋末、南宋初抗金斗争中忠贞不屈的官员,则突破谥法限制给予了追谥或特赐谥号。但由于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为亲者讳、为尊者讳的社会传统,加上议谥、定谥过程中的人情因素,特别是专制权力的滥用,宋朝谥法实施过程中问题也不少,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美谥泛滥,甚至善恶颠倒,这在宋高宗对汪伯彦和李纲赐谥方面的厚此薄彼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从而使得宋朝谥法劝善惩恶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丁建军徐麓枫
关键词:宋朝谥法谥号
宋代皇帝对官员物质赏赐考论被引量:2
2015年
对官员的物质赏赐,是古代皇帝联络君臣感情和激励臣下的一贯手法。宋代皇帝对官员的物质赏赐名目繁多,赏赐物品种类多、数量大,其中有相对合理的论功行赏和优抚赏,但更有按照官僚等级特权进行的滥赏。宋代皇帝的物质赏赐,既受国家面临的和、战形势影响,也受宋朝不同时期的财政状况的制约。其实质上是宋朝统治集团内部按照官僚等级进行的社会财富再分配,更多地体现了官员尊卑等级,加重了宋朝的财政负担。
史泠歌丁建军
关键词:宋代皇帝官员
论中国古代的法律诚信缺失——以宋朝为对象的考察
2012年
中国法制史源远流长,到宋朝达到了中国古代法制建设的最高峰。但就是在宋朝也始终存在着法律诚信缺失、司法不公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法只不过是拥有无限权力的皇帝统治臣民的工具,皇帝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随意颁布或变更法律。具体到宋朝,由于皇权的随意更改法条和滥用赦免权,士大夫党争的激烈,权臣的恃权弄法,严重损害着立法的诚信;在司法领域,由于各级官府及其众多的官吏,或观望上司,或恃法索贿,视法律为虚文,违法刑讯、枉法曲断现象有禁不止。更有甚者,为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或中饱官吏私囊,地方官员和胥吏将审案断狱当成敛财的良机,不问是非曲直,一味借机敛财。而负有监察之责的御史、监司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监察职责,反而不法不义更甚于州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迷信权力,无视法律,有实力的官宦、胥吏、豪右、富民等往往请嘱公事,贿赂公行,玩法害民;而普通百姓要么有冤无处诉、祈盼青天大老爷,要么挺而走险,以暴抗暴。
丁建军
关键词:宋朝法律诚信缺失
欧阳修与河北被引量:1
2012年
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于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至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出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期间积极参与保州兵变的善后事宜,坚决阻止了富弼屠杀保州降卒的鲁莽决定。一方面,坚决镇压军兵私自聚结的行为和盗贼流寇;一方面,针对河北弊政,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减轻普通士兵和河北民众的疾苦,改善其生活条件,特别留意保持军队的稳定;并主持完成了河北兵器生产体系的重大调整,恢复了保障河北沿边粮草供应的御河漕运;对辽朝蚕食边界的行为,主张坚决斗争;甚至力图改变转运使不得参与军事边机、不得调动军队的宋朝传统。欧阳修虽在河北任职时间短暂,但却敢于担当,稳妥改革,勤政有为。
丁建军张婷
宋朝官员印纸批书制度探究被引量:1
2014年
宋朝政府对各级各类官员普遍颁发印纸,用于记录其入仕之后的阶官升迁、履行职责情况和功过奖惩等,这种官员印纸批书制度在宋代实行时间长、使用范围广,是宋朝考核官员的一个基础性的环节。对于政府而言,印纸批书不仅是了解各级官员业绩和各地各部门情况的重要信息渠道之一,也是对官员磨勘升迁、注授差遣所依据的重要文书档案。对官员个人而言,它则关系到其在官场上的升迁或贬降。因此,宋朝对官员印纸的发放、印纸批书内容和批书者的责任追究都有明确规定,但宋朝官员印纸批书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也存在不少问题。
丁建军
关键词:宋朝官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