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8B03)

作品数:21 被引量:353H指数:12
相关作者:肖小河王伽伯李会芳金城王智民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山西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中药
  • 5篇茱萸
  • 5篇效价
  • 4篇生物检定
  • 4篇中药质量
  • 3篇生物效价
  • 2篇炮制品
  • 2篇热法
  • 2篇茱萸汤
  • 2篇鞣质
  • 2篇微量量热法
  • 2篇吴茱萸碱
  • 2篇吴茱萸汤
  • 2篇泻下
  • 2篇量热
  • 2篇量热法
  • 2篇板蓝根
  • 1篇代谢
  • 1篇道地
  • 1篇道地药材

机构

  • 8篇解放军第30...
  • 6篇山西中医学院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解放军第三0...
  • 2篇解放军第三〇...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怀化医学高等...
  • 1篇解放军第三○...
  • 1篇解放军第三O...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肖小河
  • 10篇王伽伯
  • 9篇李会芳
  • 7篇金城
  • 6篇鄢丹
  • 6篇张启伟
  • 6篇龚慕辛
  • 6篇王智民
  • 5篇李寒冰
  • 5篇宋亚芳
  • 3篇朱晶晶
  • 2篇曹俊岭
  • 2篇高慧敏
  • 2篇孙琴
  • 2篇王维皓
  • 2篇王雅璕
  • 2篇曲毅
  • 1篇罗云
  • 1篇张少锋
  • 1篇任永申

传媒

  • 5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草药
  • 2篇山西中医学院...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2篇2009
  • 2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吴茱萸汤大孔树脂精制工艺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吴茱萸汤水煎液中7种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柠檬黄素-3-O-β-D-葡萄糖苷(Lcs)、人参皂苷Re(Re)、人参皂苷Rb1(Rb1)、吴茱萸内酯(Li)、姜辣素(6-Gi)、吴茱萸碱(Ev)、吴茱萸次碱(Ru)等7种成分为考察指标,通过静态及动态吸附考察,确定了筛选的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上样量与树脂体积比;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正交实验表明,影响吴茱萸汤大孔树脂精制工艺的主要因素为径高比、上样药液浓度和乙醇浓度,最佳工艺为径高比1∶4,上样药液浓度0.33g/mL,上样流速0.1倍柱体积/min,60%乙醇洗脱。结论:吴茱萸汤中7种成分精制后含量保留70%以上,其中5种成分保留90%以上,用大孔树脂对吴茱萸汤水提液进行精制是合理可行的。
王雅璕龚慕辛王智民张启伟
关键词:吴茱萸汤大孔树脂精制工艺
基于UPLC指纹图谱的市售大黄不同饮片品质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建立大黄不同饮片的U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并用于比较市售大黄不同饮片化学品质的差异及稳定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Acquity BEH C18(50 mm×2.1mm,1.7μm)色谱柱,甲醇和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流速0.4 ml.min-1,柱温35℃,以指纹图谱软件计算相似度,并进行图谱比较。结果生大黄样品的平均相似度较高(0.817),酒大黄样品间指纹图谱平均相似度较低(0.640),而熟大黄和大黄炭样品各自的指纹图谱平均相似度高于0.9。生大黄、酒大黄的指纹图谱基本一致,熟大黄、大黄炭与生品相比有较大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大黄不同饮片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稳定性和重现好。市售生大黄、熟大黄、大黄炭饮片的化学品质较为稳定,而酒大黄饮片的差异较大,亟待进一步规范研究。
李会芳王伽伯金城肖小河
关键词:炮制品UPLC指纹图谱
大黄炮制后化学组分转移规律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研究大黄炮制后主要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UPLC法检测大黄中蒽醌类成分,采用比色法检测鞣质含量。结果:大黄不同炮制品中蒽醌类成分和鞣质的含量有差异,游离蒽醌:熟大黄>酒大黄>生大黄>大黄炭;结合蒽醌: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鞣质: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结论:大黄炮制后主要化学组分的含量和量比关系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李会芳孙琴王伽伯金城肖小河
关键词:蒽醌鞣质
吴茱萸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概述被引量:12
2009年
在分析吴茱萸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括了吴茱萸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研究现状,主要对生物碱、内酯及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介绍和讨论,包括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液-质联用法(LC-MS)、气-质联用法(GC-MS)、毛细管电泳法(CE)测定吴茱萸主要化学成分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吴茱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宋亚芳张启伟龚慕辛王智民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气质联用
基于抗病毒活性检测的中药板蓝根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板蓝根质量生物活性检测方法。方法依据板蓝根具有红细胞凝集活性并与其抗流感病毒药效相关联的原理,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建立起板蓝根抗病毒活性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抑制试验的药理学验证。结果所建立...
李寒冰鄢丹唐慧英张少峰肖小河
关键词:板蓝根生物检定抗病毒
文献传递
一测多评法测定吴茱萸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被引量:50
2009年
目的:建立吴茱萸一测多评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进行一测多评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以吴茱萸为研究对象,建立吴茱萸次碱与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的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药材中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11批吴茱萸药材中2种成分含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RSD<5%)。结论:以外标法测定吴茱萸次碱,利用相对校正因子实现对吴茱萸内酯和吴茱萸碱测定是准确的、可行的,一测多评法可以用于特定的不同类型成分间的测定。
宋亚芳王智民朱晶晶闫丽华张启伟龚慕辛高慧敏冯伟红王维皓
关键词: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
基于成分敲除/敲入的中药药效组分辨识与质量控制模式的商建被引量:54
2009年
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了探寻中药药效物质与质量控制标准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基于成分敲除/敲入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设想,以期为又快又准地辨识中药药效关键组分,实现中药质量标准"关联药效,量而又准,可控可评"的愿景,提供具有原创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体系。
肖小河鄢丹袁海龙王伽伯金城
大黄炮制前后致泻效价的比较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测定大黄不同炮制品的致泻效价,对比研究大黄炮制前后的致泻效价差异。方法:以番泻苷B作为对照物质采用小鼠致泻模型对大黄参照物质的致泻效价值进行标化。采用标定的大黄道地参照物作为对照,按照"量反应平行线法(2,2',2″法)"对大黄不同炮制品进行了致泻效价的测定。结果:生大黄的致泻效价为825.22 U.g-1,酒大黄为699.05 U.g-1,熟大黄为459.76 U.g-1,大黄炭的致泻效价无法测得。结论:生大黄经炮制后致泻效价明显降低,酒大黄致泻活性弱于生大黄,熟大黄次之,大黄炭基本丧失泻下活性。
李会芳王伽伯曲毅肖小河
泻下类中药质量的生物控制方法及基本问题探讨被引量:33
2009年
本文以建立泻下中药质量的生物控制方法为实例,针对中药质量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样本总体波动范围大的特点,比较了不同生物检定数学模型的适用性,建议中药质量生物控制方法首选准确度相对较高的量反应平行线法,若供试品不能通过可靠性检验,可按质反应平行线法检测。对准确性要求不太高时,也可首选质反应平行线法,操作相对更简单。根据生物检定对参照物质和待测样品同质性的要求,建议采用对照药材提取物作为中药质量生物控制的标准物质,并采用化学参照物进行效价赋值,为效价传递及法定标准物质的建立提供参考。实际检测不同品种大黄药材及其复方制剂的致泻效价,取得较好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生物检定方法及参照物质可用于泻下类中药的质量控制。
王伽伯金城李会芳李寒冰肖小河曲毅
关键词:生物效价泻下作用
微量量热法研究天然虫草和人工虫草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考察天然虫草和人工虫草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评价虫草类中药的生物活性,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研究基础。采用微量量热法,以指数生长期最大发热功率(P1max)和有效率(E)为指标,客观地表征天然虫草和人工虫草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天然虫草和人工虫草有促进大肠杆菌生长、调节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相比,当虫草质量浓度大于6.0mg·mL-1时,天然虫草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促进作用显著(P<0.05),且与浓度间的量效关系良好(r>0.9),人工虫草的促菌作用不显著(P>0.05),且与浓度无明显的量效关系(r<0.6),当虫草质量浓度<6.0mg·mL-1,促菌作用均不显著(P>0.05)。结果经聚类分析,两者可较好地区分,提示微量量热法可用于评价天然虫草和人工虫草的质量,在中药品质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周丹蕾鄢丹李宝才武彦舒肖小河
关键词:冬虫夏草微量量热法大肠杆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