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11A130)

作品数:8 被引量:105H指数:6
相关作者:梁文斌吴思政聂东伶柏文富沈素贞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理生化
  • 2篇扦插
  • 2篇光合作用
  • 2篇光响应曲线
  • 1篇调节剂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野生观赏
  • 1篇野生观赏植物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物质
  • 1篇营养物质含量
  • 1篇遮荫
  • 1篇植物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生长调节剂

机构

  • 8篇中南林业科技...
  • 7篇湖南省森林植...

作者

  • 8篇梁文斌
  • 7篇吴思政
  • 6篇柏文富
  • 6篇聂东伶
  • 5篇沈素贞
  • 2篇宋雷
  • 1篇陈丽莉
  • 1篇刘卫东

传媒

  • 3篇经济林研究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短梗大参扦插生根特性及相关生理生化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以3年生短梗大参(Macropanax rosthornii)硬枝为插穗,分别用清水浸泡(对照)和500 mg/L IBA溶液浸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扦插于黄土基质中,分析其生根特性,并测定生根过程中插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以1年生嫩枝为材料,探寻短梗大参插穗生根的解剖学机理。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在扦插生根过程中不产生愈伤组织,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型,对照的扦插生根率高达97%;插穗的可溶性糖含量在根诱导和表达阶段均比扦插前降低,最大降幅达64.75%,而在根生长阶段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根诱导阶段比扦插前明显下降,最大降幅达69.18%,而在表达和生长阶段均比扦插前上升,最大增幅为55.51%;PPO活性在根诱导阶段比扦插前增加,最大增幅达515.85%,在表达阶段下降至最低,在生长阶段又上升,与扦插前相比,最大增幅达590.24%;POD活性在根诱导阶段和生长阶段均增加,与扦插前相比,最大增幅为59.20%;IAAO活性在根诱导阶段逐渐升高,在表达阶段达到峰值,比扦插前增加了14.84%,生长阶段则下降至扦插前水平。与对照相比,IBA处理可提高插穗不定根数量及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但PPO、POD和IAAO活性几乎不受外源IBA的影响。
梁文斌聂东伶吴思政柏文富沈素贞
关键词:扦插营养物质含量氧化酶活性
短梗大参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建立短梗大参扦插繁殖技术,为其苗木的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常规扦插方法,以短梗大参为试验材料,研究插穗类型、扦插基质、不同种类及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短梗大参扦插生根的影响。不同插穗类型对短梗大参扦插生根的影响显著(P<0.05),3年生硬枝的生根效果明显优于1年生嫩枝。不同基质的生根效果差异显著(P<0.05),其中黄心土和椰糠生根效果较好,河沙、谷壳灰次之,珍珠岩生根效果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对短梗大参扦插生根有明显的影响(P<0.05),其中以2000 mg/LIBA处理的插穗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达98.8%,平均根数为93.75,平均根长为4.23 cm,根系效果指数高达409.18,与对照相比,其生根数量和根系效果指数分别提高了3.54倍和4.35倍。不同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不利于短梗大参的扦插生根。短梗大参合适的扦插条件为:扦插基质为黄心土,插穗为3年生硬枝,速蘸2000 mg/L IBA溶液处理。生产上不宜采用生长调节剂混合使用。
梁文斌聂东伶吴思政柏文富沈素贞
关键词:扦插生根扦插基质生长调节剂
短梗大参解剖学特性及生态学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为给短梗大参的栽培和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短梗大参种子萌发幼苗和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根、茎和叶片的解剖结构及气孔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具有一般双子叶植物的解剖特征,其根、茎、叶表现出明显的喜湿阴特点:根毛稀少,根和茎木质部中导管数量较少,木质化程度也低,叶片角质层很薄,海绵组织较发达,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比为0.44;气孔器近圆形,密度为98~116个/mm2,保卫细胞两端具有典型的“T”型加厚特征,气孔外围角质纹饰为条纹状隆起。
陈丽莉梁文斌吴思政毛克俭叶霖
关键词:生态学意义
短梗大参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及模型拟合被引量:20
2014年
为了探讨不同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对短梗大参光合特性的适用性,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分别观测了全光照和荫蔽环境下的5年生短梗大参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并应用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段函数、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短梗大参的光响应曲线,根据拟合效果筛选不同光照环境下短梗大参合适的光响应模型。结果表明:1在全光照环境下,短梗大参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属于饱和趋近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无法直接求取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的解析解;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拟合的光合参数值与实测值相差很大;分段函数为全光照下短梗大参光响应曲线最适用的分析模型,其拟合的初始量子效率为0.047,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0.7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 333.33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0.43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0.48μmol·m-2s-1。2在荫蔽环境下,短梗大参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为中度抑制型;二次多项式拟合的光合参数值与实测值差异明显;分段函数拟合的光合参数值则比实测值要低;直角双曲线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光饱和点均明显低于实测值;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为荫蔽环境下短梗大参光响应曲线分析的最适用模型,其拟合的初始量子效率为0.076,最大净光合速率为5.07μmol·m-2s-1,光饱和点为449.6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79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0.21μmol·m-2s-1。
梁文斌聂东伶吴思政柏文富沈素贞
关键词: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光响应模型
短梗大参的光合特性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以引种栽培的短梗大参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短梗大参叶片的光合参数,探讨了其光合生理特性,为短梗大参引种及在园林上推广应用提供栽培基础。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曲线,不存在"午休"现象。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短梗大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生理因子为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短梗大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年周期变化曲线呈单峰曲线,在夏季6~7月维持在较高水平,春季和秋季较低,冬季最低。短梗大参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曲线没有强光抑制现象,采用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估算出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6.902μmol·m-2s-1,光饱和点(LSP)为1 013.163μmol·m-2s-1,光补偿点为(LCP)4.794μmol·m-2s-1,暗呼吸速率(Rd)为0.290μmol·m-2s-1,表明短梗大参耐荫性强,具有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适合在遮阴环境下栽培。
梁文斌刘卫东聂东伶吴思政柏文富
关键词:光合特性日变化年变化光响应曲线
野生观赏植物短梗大参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以短梗大参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光照、温度、基质、生长调节剂、沙藏处理,研究不同条件对其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周期性光照条件下比全黑暗条件下萌发率高、萌发速度快;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影响显著(p<0.05),15℃时萌发率最高,超过35℃时不萌发;不同基质对种子萌发率也有明显的影响,萌发率由高到低的基质依次为琼脂(27%)、滤纸(24%)、黄泥(15%)、沙子(13%)、珍珠岩(7%);萘乙酸和水杨酸对种子的萌发率无明显作用,赤霉素对种子的萌发率影响显著(p<0.05),且最适浓度为50mg.L-1;沙藏处理可显著(p<0.05)促进种子萌发,萌发指数相比非沙藏增加3.4倍、萌发率提高2.0倍、开始萌发时间提前10 d、根长增加85.93%。
沈素贞梁文斌宋雷
关键词:野生观赏植物种子萌发特性
遮荫对短梗大参苗木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0
2015年
以盆栽短梗大参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遮荫处理(全光日照、70%光日照及40%光日照)对短梗大参苗木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为耐阴植物引种栽培及在园林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遮荫处理下短梗大参生长良好,叶色浓绿,植株的冠幅和复叶数显著高于全光日照(P<0.05);遮荫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全光日照(P<0.05),且随着遮荫程度增强而增加,而叶绿素a/b则呈下降趋势。与全光日照相比,遮荫处理提高了短梗大参表观量子效率(AQY)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同时明显降低了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遮荫处理提高了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0/Fm),尤其是40%光日照下Fv/Fm和F0/Fm均显著高于全光日照(P<0.05)。遮荫处理下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低于全光日照(P<0.05),并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而进一步降低,以减少热耗散等途径来提高PSⅡ光能转化效率,但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受遮荫处理影响不大。因此,作为喜阴植物,短梗大参具有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适宜生长于适度荫蔽的环境。
梁文斌聂东伶吴思政柏文富沈素贞
关键词:遮荫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
水分胁迫对短梗大参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为了探索短梗大参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提供其引种驯化和园林栽培依据,以2年生短梗大参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和称重控水法进行土壤水分胁迫(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70%、60%和50%,以田间最大持水量100%为对照),研究不同水分胁迫对短梗大参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梗大参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加强而降低,最大降幅达34.50%;质膜在水分胁迫下易遭受破坏,在严重水分胁迫下相对质膜透性高达79.85%,丙二醛(MDA)含量增幅达121.07%;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在水分胁迫下增加,至土壤相对含水量70%时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升高34.73%和40.39%,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在水分胁迫下降低,而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升高。
梁文斌聂东伶吴思政柏文富宋雷毛克俭叶霖
关键词:水分胁迫生理生化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