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10100050010059)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6
相关作者:杜军保金红芳陈丽张凤文李雪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血管迷走性
  • 5篇血管迷走性晕...
  • 5篇晕厥
  • 5篇迷走
  • 5篇儿童
  • 3篇心动过速
  • 3篇体位性心动过...
  • 3篇综合征
  • 2篇盐酸米多君
  • 2篇米多君
  • 2篇发病
  • 1篇低血压
  • 1篇血管迷走神经...
  • 1篇血管舒张
  • 1篇血压
  • 1篇血压变异
  • 1篇血压变异性
  • 1篇压变异性
  • 1篇一过性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7篇杜军保
  • 5篇金红芳
  • 3篇张凤文
  • 3篇陈丽
  • 2篇廖莹
  • 2篇赵娟
  • 2篇李雪迎
  • 1篇闫辉
  • 1篇张春雨
  • 1篇张清友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管舒张反应预测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价值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通过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研究盐酸米多君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儿童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 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儿童共24例,经直立倾斜试验诊断为VVS,确诊后检测FMD并给予盐酸米多君治疗,1个月后门诊复诊并复查FMD。治疗满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5±2.3)个月,随访结束时无复发者判为有效,反之无效。采用ROC曲线分析FMD对盐酸米多君治疗VVS患儿的疗效预测价值。结果 VVS患儿经盐酸米多君治疗后FM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1.07±3.11)%VS(7.64±1.81)%,P<0.001],而治疗前后的平卧心率及收缩压、基础肱动脉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共有5例患儿出现晕厥复发,有效率79.2%。不同疗效的患儿治疗前心率、收缩压及基础肱动脉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有效患儿治疗前FMD明显高于治疗无效患儿[(11.93±2.83)%VS(7.80±1.63)%,P<0.01]。采用ROC特征曲线评价FMD预测疗效灵敏度和特异度的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95,95%置信区间为(0.764,1.026)。以FMD8.85%作为界值时,对疗效的预测效果较好,灵敏度90%,特异度80%。结论 FMD可作为VVS患儿选用盐酸米多君治疗的预测指标,界值为8.85%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张凤文廖莹李雪迎陈丽金红芳杜军保
关键词:盐酸米多君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
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63例预后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患儿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63例VVS患儿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年龄6~19岁,平均(11.57±2.89)岁。其中血管抑制型32例、混合型、心脏抑制型31例,服用口服补液盐者14例、美托洛尔13例、盐酸米多君36例。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1±12)个月。分析采用不同治疗的不同血流动学类型VVS患儿3个月内复发情况,评价短期疗效;以复发为终点事件,作Kaplan-Meier曲线,比较VVS患儿应用不同治疗的长期疗效。结果以上3种治疗药物对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VVS患儿的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VVS患儿接受口服补液盐或美托洛尔治疗后,长期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米多君对混合型及心脏抑制型VVS的疗效优于血管抑制型(P<0.01)。结论口服补液盐、美托洛尔或盐酸米多君均适于VVS患儿的治疗,与VVS血管抑制型患儿相比,盐酸米多君对混合型及心脏抑制型患儿的长期疗效更佳。
张凤文廖莹李雪迎陈丽金红芳杜军保
关键词: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口服补液盐盐酸米多君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鉴别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临床依据。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VVS的儿童40例,年龄6~18岁,平均(11.8±2.9)岁;POTS儿童165例,年龄5~19岁,平均(11.4±2.7)岁。评价与检查手段包括临床表现、家族史、生活习惯、直立试验以及直立倾斜试验。结果 VVS和POTS在儿童时期的共同特征包括学龄期及青春期多发、女孩稍多于男孩、发作季节以夏秋季多见、多数患儿有诱因和发作先兆、发作后仍有不适、平卧后症状可缓解。在VVS儿童中以晕厥为主要表现者明显多于POTS(P<0.001),在POTS儿童中,以头晕为表现的患儿明显多于VVS(P<0.001)。VVS患儿中父方有直立不耐受家族史者明显多于POTS患儿(P<0.05)。结论直立倾斜试验是鉴别VVS与POTS的重要客观检查手段。晕厥及头晕的发生频率对于临床鉴别诊断VVS与POTS具有参考价值。
金红芳张凤文陈丽杜军保
关键词:晕厥头晕心动过速血管迷走性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儿童的血压变异性被引量:6
2012年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Mlymediatedsyncope,NMS)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衡而引起的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VVS)、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orthostatietaehycardiasyndrome,POTS)、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ehypotension)、境遇性晕厥(situationalsyncope)等,其发生率约占儿童晕厥的80%。
赵娟杜军保
关键词:神经介导性晕厥血压变异性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被引量:11
2012年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是一种与体位有明确关系的窦性心动过速,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当患者体位由平卧位转为直立时,于10 min内心率增加≥30次.min-1,或心率最大值≥120次.min-1。体位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可能主要与中心血容量改变、自主神经及肌肉泵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以及基因变异等有关。
赵娟杜军保金红芳
关键词: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发病机制儿童
小儿晕厥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晕厥(syncope)是指由于大脑一过性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常伴有肌张力丧失而不能维持自主体位。接近晕厥(pre—syncope)指一过性黑嚎,肌张力丧失或降低,但不伴意识丧失。晕厥和近乎晕厥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病症,可由许多原因引起。女孩比男孩发病率高。在青少年发病的高峰年龄为15-19岁。
张清友杜军保
关键词:相关疾病青少年发病小儿供血不足常见病症一过性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儿童消化道症状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认识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中腹痛等消化道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诊断为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及心因性发作的患儿共108例,对患儿发作前及直立倾斜试验(HUT)中诱发的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108例患儿中,男49例(45.4%),女59例(54.6%)。年龄5~17岁(中位年龄11岁)。共33例(35.5%)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在发作前出现胃肠道不适,15例(16.1%)表现为腹痛,20例(21.5%)恶心,12例(12.9%)呕吐。27例(40.9%)在HUT时诱发出胃肠道表现,6例(9.1%)HUT时诱发出腹痛,24例(36.4%)恶心。共39例(59.1%)在发作前或HUT时出现消化道表现。HUT时出现的消化道表现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患儿和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分别达到40%及41.5%,心因性发作组为0;发作前及HUT时患儿消化道表现在POTS及VVS组分别达到60%及58.5%,明显高于心因性发作(10%)组(P<0.05)。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患儿发作前及HUT时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危险度是心因性发作患儿的13倍(95%CI均>1)。结论消化道表现是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常见症状之一,对于发作前及HUT时发生腹痛、恶心患儿,需注意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可能。剧烈腹痛可作为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伴随症状。
闫辉张春雨杜军保金红芳
关键词: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消化道症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