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210298040)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林丽顾宇吴杰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非集计模型的公交与非机动车通勤出行选择研究
- 2013年
- 基于非集计模型理论方法,结合2009年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选取影响公交车和非机动车通勤出行的若干因素,对各影响因素与选择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SPSS软件建立以出行为单位的公交与非机动车出行选择BL模型,分析各因素影响大小。研究表明:通勤出行中,影响因素从大到小排列为性别、非机动车拥有量、对私人小汽车看法和出行时耗等,对非机动车和公交车选择的影响显著。依据2011年居民出行调查,该模型预测准确性较高。
- 顾宇林丽吴杰
- 关键词:交通规划非集计模型
- 南京城市外围通勤交通与就业——居住关联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随着城市外围近郊的通勤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研究通勤交通与就业-居住关系,以及探讨优化就业居住平衡的方法对于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十分必要。本文基于2012年南京市居民出行数据,通过构造平衡职住指数,对南京外围各片区职住平衡程度进行测度,并通过职住分离程度对不同片区进行分类划分,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通勤效率的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通勤交通与就业-居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勤交通与就业-居住关系有密切关联,平衡度指数与通勤时间呈正相关,而自足型指数和就业独立指数与通勤时间呈负相关,同时出行距离等因素也对居民通勤效率有显著影响。因此,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有效调整不同片区居住单元数量和就业岗位数,可以有效提高居民通勤效率。
- 林丽顾宇
- 关键词:交通规划
- 南京市地铁沿线居民通勤出行方式研究
- 2014年
- 根据对南京市居民通勤出行行为的调查,先从可能影响居民通勤出行方式的因素角度分析地铁沿线居民通勤出行方式,再根据分析情况将影响因素分别与地铁和私家车这两种通勤方式进行相关性验证,结果基本证实了初步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私家车与地铁形成了较强竞争,虽然居民位于地铁沿线,但其中选择地铁通勤出行的居民所占比例仍不高。但随着通勤时间的增加,选择私家车通勤出行的优势将被减弱,而选择公共交通通勤出行的优势将得到普遍的认可。
- 陆秀蝶林丽
- 关键词:地铁通勤出行私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