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032002)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单鸿王劲颜荣华江婷庞鹏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弹性成像
  • 1篇多模态
  • 1篇多向分化
  • 1篇性病
  • 1篇荧光
  • 1篇载体转染
  • 1篇灶性
  • 1篇脂肪间充质干...
  • 1篇双标记
  • 1篇双功能
  • 1篇探针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单鸿
  • 2篇颜荣华
  • 2篇王劲
  • 1篇任泠斓
  • 1篇胡晓俊
  • 1篇吴春
  • 1篇康庄
  • 1篇黄明声
  • 1篇刘静静
  • 1篇孟晓春
  • 1篇巩发明
  • 1篇关守海
  • 1篇李丹
  • 1篇江婷
  • 1篇覃杰
  • 1篇庞鹏飞
  • 1篇张黎明
  • 1篇聂立波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主动靶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模态分子探针的构建及验证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构建人转铁蛋白(Tf)介导的磁性-近红外荧光(NIRF)分子探针,探讨其主动靶向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并用于多模态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Tf与cy5.5、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IO)连接,构建分子探针Tf-cy5.5-IO,确定连接效率并表征.利用人血清白蛋白(HSA)构建对照粒子HSA-cy5.5-IO.将hMSCs分为未标记组(A)、靶向探针组(B)、HSA对照组(C)和竞争实验组(D)4组,并以表达人转铁蛋白受体(hTfR)的肿瘤细胞(HeLa)作为阳性对照,进行激光共聚焦、铁含量、流式细胞仪及透射电镜检测.每组2×105个细胞行磁共振(MRI)和NIRF成像,定量检测R2值和平均荧光强度值(AI)变化率.结果 IO、Tf、cy5.5成功连接,摩尔比1∶2.89∶7.89,整体粒径(23.4 ±2.4)nm.激光共聚焦扫描示Tf-cy5.5-IO快速进入hMSCs和HeLa细胞内,其分布与人转铁蛋白受体(hTfR)表达位置一致.B组细胞铁含量和AI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1),探针对hTfR具主动靶向性.MRI和NIRF成像显示Tf-cy5.5-IO使hMSCs T2WI信号减低,NIRF成像荧光强度增加,R2和AI值的增高均较其他组明显(P<0.05).结论 Tf-cy5.5-IO特异性识别hTfR,通过MRI和NIRF可实现hMSCs多模态主动靶向成像.
颜荣华覃杰王劲刘静静吴春任泠斓单鸿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分子探针近红外荧光成像
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肝脏病变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MRI技术被认为是诊断肝脏病变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尤其近年来,新的MRI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波谱成像、弹性成像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MRI不仅用于观察肝脏病变的形态变化特点,而且可以反映肝脏病变的病理过程及分子学的变化。针对MRI新技术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江婷单鸿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磁共振弹性成像
磁性/荧光量子点双功能纳米粒子双标记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利用磁性/荧光量子点双功能纳米粒子双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其对B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及培养大鼠BMSCs。制备二氧化硅(SiO2)包裹的含四氧化三铁(Fe3O4)和碲化镉(CdTe)荧光量子点的磁性及荧光双功能纳米粒子Fe3O4@CdTe@SiO2,利用铁浓度为25 mg/L的Fe3O4@CdTe@SiO2双标记BMSCs,未标记的BMSCs作为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CCK-8)试剂盒检测BMSCs细胞毒性和增殖能力,台盼蓝拒染测细胞活力,成骨、成脂诱导检测细胞多向分化能力,评价双标记对B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荧光显微镜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诱导分化后Fe3O4@CdTe@SiO2双标记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双标记组细胞内Fe3O4@CdTe@SiO2纳米粒子显示为红色荧光,荧光和磁性双标记率均达到90%以上。Fe3O4@CdTe@SiO2双标记后细胞存活率为(94±5)%。Fe3O4@CdTe@SiO2对BMSCs无明显细胞毒性,对BMSCs的成脂、成骨分化潜能无明显影响。结论:磁性/荧光量子点双功能纳米粒子(Fe3O4@CdTe@SiO2纳米粒子)双标记对大鼠BMSCs安全有效,对BMSCs的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有望为MRI和光学成像活体示踪BMSCs提供技术基础。
颜荣华王劲单鸿聂立波张黎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超顺磁性氧化铁多向分化
多功能纳米基因载体转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体外细胞磁共振显像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观察多功能纳米基因载体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超顺磁性氧化铁(PEG-g-PEI-SPION)转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的可行性、效率及体外细胞磁共振显像功能.方法 根据先前报道的方法合成PEG-g-PEI-SPION.采用凝胶阻滞实验评估其复合外源性基因的能力;动态光散射法测量PEG-g-PEI-SPION/pDNA纳米复合物的粒径大小及表面电位;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检测其对hADMSCs的细胞毒性.使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PEG-g-PEI-SPION转染hADMSCs的效率.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锥虫蓝染色实验研究hADMSCs对PEG-g-PEI-SPION/pDNA纳米复合物的摄入.PEG-g-PEI-SPION的磁共振显像功能通过体外细胞磁共振扫描验证.结果 PEG-g-PEI-SPION细胞毒性小,复合外源性基因后能够形成稳定的纳米复合物,粒径80 ~ 100 nm.在N/P=20时PEG-g-PEI-SPION转染hADMSCs最高取得了22.8%±3.6%的转染率,高于商品化的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最高11.2%±2.6%的转染率(P<0.05).同时,PEG-g-PEI-SPION中的SPION可有效标记hADMSCs,在磁共振T2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结论 PEG-g-PEI-SPION是一种磁共振可视的,能有效转染hADMSCs的纳米基因载体.
庞鹏飞李冰胡晓俊康庄关守海巩发明孟晓春李丹黄明声单鸿
关键词:干细胞转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