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503007)

作品数:18 被引量:363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朝枝徐红罡王利伟王晓晓吴章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旅游
  • 5篇遗产地
  • 3篇原真性
  • 2篇生态
  • 2篇生态规划
  • 2篇理想景观
  • 2篇景观
  • 2篇景观模式
  • 2篇集群
  • 2篇风景
  • 2篇风景名胜
  • 2篇风景名胜区
  • 2篇产业集群
  • 1篇碉楼
  • 1篇多样性
  • 1篇休假
  • 1篇休假制度
  • 1篇演进
  • 1篇演进过程
  • 1篇遗产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作者

  • 10篇张朝枝
  • 6篇徐红罡
  • 2篇徐聪荣
  • 2篇王利伟
  • 2篇吴章文
  • 2篇王晓晓
  • 1篇郑艳萍
  • 1篇保继刚
  • 1篇代姗姗
  • 1篇文首文
  • 1篇邓曾
  • 1篇马凌
  • 1篇李柏青
  • 1篇胡海胜
  • 1篇于德珍
  • 1篇钟林生
  • 1篇何然伟

传媒

  • 4篇旅游科学
  • 3篇经济地理
  • 2篇Journa...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旅游论坛

年份

  • 1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武陵源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网络构建和发生演变初探被引量:3
2009年
本研究以武陵源世界遗产地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对武陵源旅游的网络进行构建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武陵源旅游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具备创新特征的网络,而这种具备创新特征的网络的形成对于武陵源旅游的集群化发展和保持持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文章提出促进目的地旅游网络发展的建议。
王利伟徐红罡张朝枝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网络
旅游发展与农民土地意识变迁——开平碉楼与村落案例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通过对开平碉楼与村落旅游发展不同阶段的农民土地意识观察发现,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乡村都市化,赋予了乡村土地新的经济价值,增加了农民对土地的依恋,为农民土地意识回归创造了时间与空间的可能性,使当地农民从"抛荒、卖地"转向"代耕"甚至回归到传统土地意识。
张朝枝邓曾
关键词:旅游发展农民
The ideal landscape and its ecological planning approach in Mount Lushan National Park, China被引量:2
2009年
描述的这篇论文主要理想的四个基本模型作为 Kunlunshan 模型,在山 Lushan 国家公园美化 Xumishan 模型,基督教徒桃树花陆地模型,模型。在有象东方山谷的东方格罗夫庙,白鹿洞学院,简洁和宁静庙宇, Lushan 山谷,和别墅簇一样的理想的风景特征的山 Lushan 的五个典型地方被分析,并且为每个地方的基本模型的集成被讨论让现实主义的风景遵循理想的需要。而且,讨论也包含了在资源,文化,结构,函数,进程,规模和区域被展示的理想的风景的特征。在结论,在山 Lushan 国家公园的理想的风景是在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产品。山 Lushan 与超过 1000 年的历史继承中国传统的文化的本质;并且它也在不同文化之中和冲突和改编象在自然和人文学科之间的交换一样吸收西方的文化的吗哪。自然风景能被生态的计划的方法对幸存需求和人类的文化味觉满意。
XU Cong-rongHU Hai-shengWU Zhang-wenZHENG Yan-pingZHONG Lin-sheng
关键词:理想景观国家公园生态规划景观模式景观特色
遗产旅游真实性理解差异与遗产地管理被引量:34
2007年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遗产旅游真实性的理解存在差异,游客、居民、旅游经营者对遗产旅游真实性理解差异较大,并且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本文从遗产旅游与真实性的概念剖析入手,分析与比较和利益相关者的真实性概念理解差异,以及这种理解差异造成的遗产旅游地发展恶性循环,探讨了如何通过构建真实性的手段来管理遗产旅游地。
王晓晓张朝枝
生态教育对游憩冲击的影响被引量:37
2009年
目前,如何使用生态教育这种柔性手段来减缓游憩冲击是旅游地生态管理领域的一个富有挑战力的议题。使用KAP干预技术(知识(K),意识(A)和行为(P))来测量和评价生态教育干预的成效。根据游客的不同出游方式,将实验对象分成团队组与散客组两类,并挑选了一批生态素质较高的环保志愿者作为固定组进行参照对比。调查分前后两次进行,每次运用统一的干预方法和一份基于国内游客的特点的KAP问卷对实验对象的知识、意识和行为进行干预和测量。测量结果显示,游客生态知识与旅游行为比较相关,表明游客通过干预,能把正确的生态观和旅游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思想信念,进而又外显为品德行为,从而促进知、信、行的相互转化,实现游憩冲击管理目的。同时,教育干预后游客的生态知识、意识、行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干预前后知识之间、干预前后意识之间、干预前后行为之间以及干预前后知识、意识和行为之和之间有显著差异。因此,对游客开展生态教育干预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文首文吴章文
关键词:游客生态教育教育干预
庐山风景名胜区理想景观模式及其生态规划途径
2009年
本文描述了在庐山形成的以昆仑山模式、须弥山模式、桃花源模式和基督教模式四种典型景观模式为基础的多样化理想景观类型。分析了东林寺、白鹿洞书院、简寂观、庐山垅和东谷别墅群五个典型地段的景观,整合了每个地点的理想景观基本模型,使现实景观趋近于理想状态。此外,在讨论中还涉及了理想景观所具有的资源、文化、结构、功能、过程、尺度和地域等七大特征。结果表明庐山理想景观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在特殊自然地理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庐山承载了千余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也吸取了西方文化的甘露,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以及文化之间的冲突调适。生态规划手段使自然生态环境更加符合人类的生存要求和文化理想。
徐聪荣胡海胜吴章文郑艳萍钟林生
关键词:生态规划理想景观景观模式庐山风景名胜区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演化规律
2010年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旅游规划编制工作被认为是一项技术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与旅游规划的编制发展过程并不协调同步。伴随西方城市规划研究理论的发展,旅游规划也开始了相应的理论研究并关注其发展演化过程。本研究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案例,通过对比分析已有的四个旅游规划,探讨中国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的演进特点。
吴楚之徐红罡
关键词:旅游规划演进过程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资源管理体制变迁——武陵源案例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近年来旅游开发与世界遗产地保护的冲突使世界遗产地管理制度变革变成中国世界遗产地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追溯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的制度变迁历程发现,世界遗产地的管理制度变迁实质上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旅游开发初期各利益相关者逐利行为诱发的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二是资源利用各方对资源的竞争性利用,导致资源破毁而更高层面和更广泛的关注,自上而下的推动。这两种不同的制度变迁动力来源于3个方面:(1)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利益诉求;(2)对资源的争夺;(3)遗产资源保护的第三方力量介入。这一研究发现对未来中国世界遗产地管理制度变革方向具有启示意义。
张朝枝徐红罡
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原真性探讨被引量:13
2008年
原真性是关于世界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所需依据的关键。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形成拥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在理解世界文化景观原真性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庐山地域文化特征,其原真性主要体现在遗产单体、遗产单体所包涵的信息和遗产单体环境3个方面。充分理解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原真性的内涵和产生背景,对保护庐山世界文化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徐聪荣张朝枝
关键词:原真性
邮轮产业生态系统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从产业生态的视角对邮轮产业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借鉴产业生态能值领域有突破性研究成果,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对邮轮游艇产业生态系统的闭路循环性、开放性、本土性和经济性进行了评价,为科学发展邮轮产业提供了生态学理论依据。
李柏青
关键词:邮轮产业生态产业集群产业群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