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14B)

作品数:11 被引量:95H指数:6
相关作者:胡道予关键孙振纲杨国华陈孝平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肿瘤
  • 8篇肝肿瘤
  • 4篇碘油
  • 4篇VX2肝肿瘤
  • 3篇羟基磷灰石
  • 3篇灌注
  • 2篇动脉灌注
  • 2篇动物
  • 2篇血管
  • 2篇兔肝
  • 2篇兔肝VX2肿...
  • 2篇羟基磷灰石类
  • 2篇VX2肿瘤
  • 2篇超声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心动描记术
  • 1篇心动图
  • 1篇性病

机构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胡道予
  • 8篇关键
  • 7篇孙振纲
  • 6篇黄志勇
  • 6篇杨国华
  • 6篇陈孝平
  • 4篇李震
  • 4篇张万广
  • 3篇穆拉德
  • 3篇李高鹏
  • 2篇夏喜刚
  • 2篇罗鸿昌
  • 1篇何前进
  • 1篇冯定义
  • 1篇宋金梅
  • 1篇吴兰平
  • 1篇董胜利
  • 1篇梁慧芳
  • 1篇陈笋
  • 1篇夏黎明

传媒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身一体化MRI和扩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结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初步探讨全身一体化MR和扩散加权成像对全身淋巴结肿瘤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并研究影响图像质量的技术参数。方法:病理证实淋巴结肿瘤性病变患者31例,1.5T HD MR行全身一体化MR和全身STIR-DWI扫描。全身一体化扫描采用常规技术,从头到腹股沟区行冠状面扫描。全身STIR-DWI进行轴位分段扫描,利用软件包将各段图像拼接重建成全身图像。结果:所有DWI、T1WI、T2WI和STIR检查顺利,获得清晰的图像。全身一体化MR有较好的空间分辨力,能够较好的显示全身的解剖结构,但对较小的淋巴结显示欠佳。全身STIR-DWI对肿瘤淋巴结的显示较为敏感。但是图像质量较差,伪影明显增加。结论:全身MR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对全身淋巴结肿瘤性病变是快速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李震胡道予夏黎明冯定义彭莉王承缘
关键词:淋巴结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经动脉灌注纳米微粒治疗兔肝VX2肿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纳米微粒(nHAP)对兔肝VX2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成功接种肝VX2肿瘤的模型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用显微外科手术临时阻断肝总动脉血流,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给药行介入治疗,术毕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A组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5ml;B组为碘油组(疗效对比组),注射超液化碘油0.5-1.0ml;C组为nHAP组,注入0.5%nHAP0.5-1.0ml。3组实验动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天行多层螺旋CT肝脏扫描,测量肿瘤的大小,并计算肿瘤生长率。治疗前,治疗后第1、7天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记录各组术后生存天数。结果:术后7、14d,A组动物的肿瘤生长率分别为(350±116)%和(1098±337)%、B组为(234±18)%和(730±32)%,C组为(233±15)%和(723±30)%。B、C两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术前各组血清AST、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A、B、C组血清AST、ALT均升高,B、C组上升幅度稍高,但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各组AST、ALT均降至正常范围。A、B、C组瘤兔的生存期分别为(38.0±5.4)d、(54.0±8.1)d、(56.0±8.2)d,B、C两组与A组相比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经动脉灌注nHAP治疗兔肝VX2肿瘤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瘤兔的生存期,而无明显肝功能损害。
关键胡道予孙振纲杨国华
关键词:肝肿瘤
不同剂量的羟基磷灰石纳米微粒治疗兔肝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羟基磷灰石纳米微粒(hydroxyapatitenanoparticle,nHAP)对兔肝VX2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新西兰白兔经肝内肿瘤种植2周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于兔上腹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固定,经肝动脉灌注给药。A组为生理盐水(5ml)对照组;B组为低剂量nHAP组,肝动脉注入nHAP(0.5mg/kg);C组为中剂量nHAP组,肝动脉注入nHAP(5mg/kg);D组为高剂量nHAP组,肝动脉注入nHAP(50mg/kg)。4组实验动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行SCT肝脏扫描,测量肿瘤的大小,并计算肿瘤生长率。治疗前,治疗后1d、7d行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各组实验动物均记录治疗后的生存天数。结果治疗后7d、14d,中剂量nHAP组和高剂量nHAP组的肿瘤体积和生长率都小于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nHAP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nHAP组与同期高剂量nHAP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d,D组血清AST、ALT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D组AST、ALT降至正常。治疗后,A、B、C组AST、ALT均未升高。A、B、C、D组瘤兔治疗后生存期分别为(38.0±5.4)d、(39.5±6.6)d、(45.2±7.7)d、(45.6±8.2)d,C、D两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nHAP对兔肝VX2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提高瘤兔的生存期,其肝功能损害是可逆的。
孙振纲陈孝平黄志勇杨国华张万广关键胡道予李震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类肝肿瘤动物
二尖瓣运动装置功能结构参数的三维超声心动图筛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运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筛选出能够诊断二尖瓣运动装置病变的三维功能结构参数。方法以二尖瓣前组乳头肌长度(APM)、后组乳头肌长度(PPM)、前后瓣膜至前组乳头肌边缘腱索长度(CTaa,CTpa)、前后瓣膜至后组乳头肌边缘腱索长度(CTap,CTpp)、瓣环面积及代表瓣膜运动幅度的α角和β角作为待筛选的二尖瓣装置功能结构参数。运用TomTec三维超声图像处理工作站(Echo View4.2)分别测量20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儿童和20例正常儿童的二尖瓣装置功能参数数值。三维重建H切面测量APM、CTaa和CTpa,三维重建S1a切面测量瓣环面积,三维重建后组乳头肌显示切面测量PPM、CTap和CTpp。测得的参数数值经EXCEL 2000内置软件包分析。结果两组CTaa、瓣环面积及α角、β角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病例组测得的瓣环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CTaa明显短于正常;前后瓣膜开放幅度较正常小。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装置功能结构参数CTaa、α角、β角和瓣环面积可能对二尖瓣装置异常的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姚莉萍孙锟吴兰平张玉奇陈笋张志芳沈蓉
关键词:二尖瓣二尖瓣闭锁不全
16层螺旋CT胰腺癌灌注研究被引量:30
2005年
目的探讨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MS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3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和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30例正常胰腺组织和16例胰腺癌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胰腺CT灌注的各项指标个体差异较大,但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的胰腺组织的BF、BV、PS和MTT的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BV、BF高于胰腺癌组织,PS低于胰腺癌组织。胰腺癌周围相对正常胰腺组织与胰腺癌组织PS、BV和BF前后配对t检验差异更加明显。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李震胡道予肖明宋金梅
关键词:胰腺肿瘤灌注
兔VX2肝癌TAE实验方法改良及影像学评价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改进兔VX2肝癌模型介入治疗的实验方法,分析兔VX2肝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开腹种植VX2瘤块于兔肝左叶,建立VX2肝肿瘤模型兔15只。2周后CT及彩超证实接种成功。应用显微外科手术临时阻断肝总动脉血流,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留置导管行术中介入治疗,术后导管埋置于皮下。用多层螺旋CT、彩超和DSA进行兔VX2肝肿瘤的影像学评价。结果行胃十二指肠动脉留置导管成功11只,麻醉过量及术中死亡各1只,另2只因解剖变异未做插管。多层螺旋CT平扫兔VX2肝肿瘤表现为低密度结节灶;彩超上瘤灶为低回声光团,肿瘤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DSA动脉期呈结节状肿瘤染色,以周边染色为主。结论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留置导管对兔VX2肝癌行术中介入治疗,可进行超选择化疗栓塞,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便于术后观察,实验人员完全避免辐射,但对实验条件和实验技术有一定要求。
关键胡道予孙振纲杨国华罗鸿昌
关键词:肝肿瘤
肝动脉灌注碘油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对兔VX2肝肿瘤细胞凋亡、增生及血管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碘油羟基磷灰石纳米粒(nHAP)对兔 VX2肝肿瘤生长、坏死率、凋亡指数、微血管密度(MV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瘤兔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80只新西兰白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兔上腹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固定,经肝动脉灌注给药,实验设生理盐水组(A 组)、单纯碘油组(B 组)、阿霉素碘油组(C 组)及碘油 nHAP 组(D 组)。治疗后1周及2周,采用 CT 检测肿瘤大小,计算肿瘤的生长率。治疗后2周,病理观察肿瘤区的坏死率,DNA 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肿瘤的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肿瘤的 MVD 值。记录各组实验兔治疗后的存活期。结果治疗后1、2周,碘油nHAP 组肿瘤体积及生长率明显小于其他各组(均 P<0.05)。治疗后2周,碘油 nHAP 组肿瘤坏死率和凋亡指数大于其他各组(均 P<0.05)。单纯碘油组及阿霉素碘油组栓塞后,残余肿瘤区的 MVD(条)升高,两者分别为34±7和35±8,高于阴性对照 A 组(23±6,P<0.05);碘油 nHAP 组残余瘤区MVD(16±4)条低于其他组。栓塞组增殖指数低于阴性对照 A 组,碘油 nHAP 组增殖指数低于其他各组(均 P<0.05)。4组瘤兔治疗后的生存天数(d)分别为38±6、46±8、50±8、55±9。碘油 nHAP 组治疗后的生存期长于其他组(均 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碘油 nHAP 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瘤兔的生存期,其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坏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效应。
孙振纲陈孝平黄志勇杨国华关键胡道予穆拉德夏喜刚李高鹏张万广李震
关键词:肝肿瘤脱噬作用VX2肿瘤
超声引导下瘤块注射建立兔VX_2肝肿瘤模型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微创建立兔VX2肝肿瘤动物模型的方法,分析兔VX2肝肿瘤超声、CT及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切除植于兔后腿肌肉内的VX2肿瘤组织并剪成0.5mm见方的块状瘤块,在超声引导下,将瘤块直接注射接种于60只新西兰白兔肝左叶,2周后测定兔肝肿瘤接种成功率,观察研究其超声、CT和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兔VX2肝肿瘤接种成功率为95%(57/60);荷瘤兔平均自然生存时间为(45±8)d。肝肿瘤的超声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结节,其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多排螺旋CT平扫肝肿瘤表现为低密度结节影;肝动脉造影显示VX2肝肿瘤富含血管且血管网杂乱,肿瘤显影以周边为主。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接种制作兔VX2肝肿瘤动物模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其影像学特征与人原发性肝癌相似。
杨国华陈孝平黄志勇孙振刚张万广关键罗鸿昌
关键词:肝肿瘤动物模型
碘油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对兔VX2肝肿瘤生长及血管新生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碘油羟基磷灰石纳米粒(nHAP)经肝动脉灌注对兔VX2肝肿瘤生长、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新西兰白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兔上腹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固定,经肝动脉灌注给药,实验设生理盐水组(A组)、nHAP组(B组)、单纯碘油组(C组)、阿霉素碘油组(D组)及碘油nHAP组(E组)。治疗后1周及2周,采用CT检测并计算肿瘤的生长率,治疗后2周,病理观察肿瘤坏死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瘤区的MVD及VEGF表达强度。记录各组实验兔治疗后的存活期。结果治疗后1、2周,碘油nHAP组肿瘤体积及生长率明显小于其它各组(均P<0.05)。治疗后2周,碘油nHAP组肿瘤坏死率大于单纯碘油组及阿霉素碘油组(均P<0.05),分别为(80.8±12.5)%、(68.2±10.4)%、(75.3±11.6)%。单纯碘油组及阿霉素碘油组栓塞后,残余肿瘤区的MVD升高,两者分别为(33.6±7.3)和(34.9±7.7),高于生理盐水组的(22.6±6.5)(均P<0.05);两组的VEGF表达强度分别为(0.184±0.018)和(0.180±0.017),高于生理盐水组的(0.140±0.008)(均P<0.05);碘油nHAP组残余瘤区的MVD减低,VEGF表达减弱,两者分别为(16.5±3.6)和(0.104±0.003)。和其它组相比,碘油nHAP组治疗后兔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均P<0.05)。结论碘油nHAP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增加肿瘤的坏死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降低栓塞后残瘤VEGF表达,延长瘤兔的生存时间。
孙振纲董胜利李高鹏陈孝平穆拉德黄志勇关键胡道予
关键词:肝肿瘤家兔VX2肿瘤
碘油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对兔VX2肝肿瘤Paxillin和P130Ca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碘油羟基磷灰石纳米粒(nHAP)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对兔VX2肝肿瘤转移相关基因Paxillin(桩蛋白)和P130Ca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新西兰白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设生理盐水组(A组)、nHAP组(B组)、单纯碘油组(C组)、阿霉素碘油组(D组)和碘油nHAP组(E组)。经肝动脉灌注给药后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这两个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两种方法结果均提示:兔VX2肝肿瘤中Paxillin呈低表达而P130Cas呈高表达。与A组相比,C组和D组残余肿瘤区的Paxillin表达降低,而E组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与A组相比,C组和D组残余肿瘤区的P130Cas表达升高,而E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兔VX2肝肿瘤中Paxillin的低表达和P130Cas的高表达可能与其高转移性有关。单纯碘油及阿霉素碘油经肝动脉治疗可降低Paxillin的表达,而碘油nHAP可升高其表达;单纯碘油及阿霉素碘油经肝动脉治疗可升高P130Cas的表达,而碘油nHAP可降低其表达。提示碘油nHAP可能可以抑制VX2肿瘤的转移。
李高鹏陈孝平黄志勇穆拉德孙振纲梁慧芳关键夏喜刚何前进张万广胡道予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类桩蛋白肝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