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5A20401001)

作品数:14 被引量:174H指数:10
相关作者:曾玲陆永跃许益镌梁广文熊忠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红火蚁
  • 5篇工蚁
  • 4篇生境
  • 3篇实蝇
  • 3篇前裂长管茧蜂
  • 3篇小实蝇
  • 3篇觅食
  • 3篇桔小实蝇
  • 3篇茧蜂
  • 2篇毒力
  • 2篇多杀菌素
  • 2篇药剂
  • 2篇杀虫
  • 2篇杀虫剂
  • 2篇杀菌素
  • 2篇食物
  • 2篇田间
  • 2篇觅食行为
  • 2篇寄生
  • 2篇检疫

机构

  • 21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广东省昆虫研...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作者

  • 11篇曾玲
  • 8篇曾鑫年
  • 8篇陆永跃
  • 6篇梁广文
  • 4篇许益镌
  • 4篇黄俊
  • 4篇熊忠华
  • 4篇黄田福
  • 3篇刘春燕
  • 3篇邵屯
  • 3篇陈科伟
  • 2篇李志刚
  • 2篇韩诗畴
  • 2篇熊忠华
  • 2篇李军
  • 1篇黄鸿
  • 1篇吴华
  • 1篇张维球
  • 1篇欧剑峰
  • 1篇黎卓莹

传媒

  • 6篇第一届全国生...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植物检疫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09
  • 5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火蚁弃尸堆的食物结构被引量:9
2009年
通过对红火蚁弃尸堆进行收集、整理、鉴定和分析,研究了自然条件下华南地区典型生境中红火蚁食物结构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红火蚁弃尸堆中主要包括了8个目的昆虫和种子共41个种类。其中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的出现频率最高,在4个生境荔枝园、苗圃、荒地、公路路边中分别为69.05%、41.7%、51.8%和66.67%;同翅目Homoptera昆虫出现频率最低,只在荒地中发现占1.20%。其余依次为膜翅目Hymenoptera(14.92%)、半翅目Hemiptera(11.96%)、种子(11.66%)、直翅目Orthoptera(2.08%)、鳞翅目Lepidoptera(0.60%)、等翅目Isoptera(0.60%)和蜻蜓目Odonata(0.60%)。弃尸堆中的昆虫碎片以成虫为主,蛹和幼虫较少。不同生境弃尸堆内红火蚁觅食对象的种类虽然较为接近,但在组成与数量上存在差异,其相似度不高。弃尸堆中红火蚁觅食对象的种类和碎片数随着时间呈现明显的变动,上半年的4、5月份和下半年9、10月份红火蚁的觅食到的对象多样性丰富,这两个阶段属于觅食活跃期。
许益镌曾玲陆永跃梁广文
关键词:红火蚁觅食多样性
前裂长管茧蜂个体发育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是许多双翅目实蝇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为繁育寄主,系统观测了前裂长管茧蜂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特征及其相应的发育历期。观察结果表明,前裂长管茧蜂整个生活史由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组成。其幼虫可划分为四个龄期,一龄幼虫具几质丁的坚硬头壳和镰刀状的颚,形态特征与行为习性与二、三、四龄幼虫完全不同。前裂长管茧蜂约需20天完成世代发育。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及四龄幼虫的历期依次为1.91、2.02、1.75、2.04和2.31d;蛹的历期介于8~10d,雌性个体发育时间长于雄性。前裂长管茧蜂通常比未被寄生的寄主迟3~5d羽化,雌、雄蜂在羽化后即能交配、产卵,被寄生的桔小实蝇幼虫体表上会留下明显的深褐色产卵孔,寄主化蛹后产卵孔仍保留在其蛹壳上。
邵屯刘春燕陈科伟曾玲
关键词:前裂长管茧蜂桔小实蝇个体发育
不同剂量灭蚁威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目标】明确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毒饵最佳使用剂量有助于有效控制红火蚁、降低防治成本和保护生态安全。【方法】采用活动蚁巢减退率、工蚁减退率与蚁群级别降低率综合评价了单蚁巢点施不同剂量灭蚁威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地表有效体积大小一致的蚁巢实施25、20、15、10、5 g饵剂处理25 d后,对应的活动蚁巢减退率分别为80%、90%、100%、90%、90%,工蚁减退率分别为100%、100%、100%、98.1%、99.2%,蚁群级别降低率为86.7%、90%、100%、80%、76.7%。同时,在最适投饵量基础上,针对不同地表有效体积大小的蚁巢投施相应饵剂量,综合防治效果达94%以上。【结论】上述结果可见,对蚁巢地表有效体积大小0.066 m^3的蚁巢施用15 g灭蚁威饵剂能起到最佳的防治效果,而且每0.03 m^3蚁巢地表有效体积大小相对应的饵剂量为5 g。
黄俊陆永跃梁广文曾玲
关键词:红火蚁
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生境类型、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的研究被引量:40
2006年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吴川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境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红火蚁的生境类型较丰富多样,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荒坡、荒地、田埂等受到干扰较少的地点红火蚁发生密度高,而耕作农田如水稻田、菜田、花生地、红薯地等红火蚁发生密度很低;单个指标如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久野指数表明活动蚁巢在平面空间上主要呈现随机分布,经对1wao,m*-m回归模型、Taylor幂模型参数分析认为红火蚁活动蚁巢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蚁巢,蚁巢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在所有密度下都是随机分布,且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在空间格局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和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提出的抽样方法为:先选取具代表性的小面积地块,对发生密度进行初步估计,如密度较低,零星发生,调查面积要大一些,每点面积应在500m。以上;如密度较高,发生较普遍,根据理论抽样面积进行相应的调整,每点面积可在100-200m^2。一般每个类型的地点要调查3点以上。
李宁东陆永跃曾玲梁广文许益镌
关键词:红火蚁生境
灌巢防治红火蚁的药剂及药量问题
室内测定15种化学农药时红火蚁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灭多威、克百威对红火蚁的24h LC50分别为0.03μg/ml、0.03μg/ml,有机磷类杀虫剂辛硫磷、二嗪磷、乙酰甲胺磷对红火蚁的24h LC50...
黄田福曾鑫年熊忠华
关键词:红火蚁药剂药量
文献传递
多杀菌素饵剂防治红火蚁田间药效试验初报被引量:18
2006年
红火蚁是重要的危险性入侵害虫,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关防治药剂登记使用。为了明确0.015%多杀菌素毒饵颗粒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试验评价了单蚁巢撒施毒饵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多杀菌素饵剂对红火蚁工蚁具有较强的诱食作用,药剂被带入蚁巢后,通过交哺作用,导致蚁后、幼蚁及其他工蚁死亡,药后25天蚁丘和蚁口减退率分别达到92.00%和92.39%,对红火蚁具有较好的田间防除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红火蚁防治药剂。
朱均权赖沛茂熊忠华曾鑫年
关键词:红火蚁多杀菌素饵剂药效
红火蚁入侵对广东多种生境中蚂蚁类群的影响
采用陷阱法和诱饵诱集法研究了深圳3种生境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发生区和未发生区蚂蚁类群多样性和相似性.结果表明:草坪和荒草地红火蚁入侵发生区域蚂蚁物种数明显减少,且草坪中蚂蚁种类减少的...
吴碧球陆永跃曾玲梁广文
关键词:红火蚁入侵
文献传递
多杀菌素对红火蚁的毒力及传导毒杀作用被引量:36
2006年
室内测定了生物源杀虫剂多杀菌素对红火蚁的触杀及胃毒毒力,并根据红火蚁的取食生理学,设计出联杯法测定毒饵的传导毒杀活性.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红火蚁工蚁的触杀LC50为3.44 mg/L,显著高于对照药剂氟虫腈的LC50值0.76 mg/L;而胃毒LC50为4.22 mg/kg,显著低于氟虫腈的LC50值6.19 mg/kg.联杯法测定结果表明,多杀菌素能通过工蚁的取食和交哺行为进行传导,传导毒力随供药工蚁取食毒饵的活性成分含量上升而增高;当毒饵活性成分为53.64 mg/kg时,处理后8 d受药试蚁死亡率达(64.70±2.37)%.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杀菌素对红火蚁具有高胃毒低触杀毒力,适合用于制备红火蚁毒饵的杀虫活性成分,其传导毒杀活性能用联杯法进行测定.
曾鑫年熊忠华郭景黄田福吴上新
关键词:红火蚁多杀菌素毒力
华南地区典型生境中红火蚁觅食行为及工蚁召集规律被引量:31
2007年
观察研究了华南地区几种典型生境中红火蚁对不同类型食物的觅食行为和工蚁召集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觅食行为存在搜寻、召集及搬运等主要过程。不同生境中红火蚁对食物的搜寻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荔枝园中搜寻时间明显长于其它生境;荔枝园、荒地、路边生境中红火蚁对蜂蜜的搜寻时间明显长于其它几种食物;同一生境中红火蚁对不同重量的同种食物搜寻时间无明显变化。发现食物后召集的工蚁数量随着时间延长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对于较大的食物一般30min左右召集的工蚁数量达到最大,之后趋于稳定并逐渐减少,而对于可以直接搬动的食物发现后15min左右群体召集数量达到最大并很快将其搬走。召集工蚁数量与发现后时间的关系符合二次非线性方程,建立了火腿肠、花生油和蜂蜜等食物上红火蚁工蚁召集数量与发现时间的关系模型,分别为Na=4183.91e^-0.0327T-4231.48e^-0.0346T,Na=3253.78e^-0.0233T-3314.59e^-0.0271T,Na=117.97e^-0.0131T-163.93e^-0.0808T。对于不同食物红火蚁发现后召集的最大工蚁数量间有明显差异,其中花生油上最大,平均为176.3头,火腿肠上次之,为90.4头,蜂蜜上最少,为68.0头。对于不同重量的同种食物,工蚁的召集动态规律较为一致,发现食物后25-30min左右工蚁的召集数量均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减少,发现食物后时间长度和食物上工蚁数量也符合房室模型函数Na=c1×exp(-c2T)-c3×exp(-c4T)。同种食物不同重量之间同一时间召集的工蚁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呈随食物重量增大而增大趋势。不同生境中对相同质量同种食物工蚁召集数量动态总体变化规律相近,但在发现食物后工蚁数量增长的速度和最大召集工蚁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以路边工蚁数量增长最快、工蚁总数最多,苗圃次之,荔枝园、荒地中工蚁增长速度均较低。红�
许益镌陆永跃曾玲梁广文
关键词:红火蚁觅食行为食物
印楝素等对红火蚁生殖力的影响
在解除蚁后抑制条件下,以印楝素、虫酰肼和喜树碱等药剂处理有翅处女蚁后,结果发现可明显降低脱翅率;其中,苯氧威对脱翅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处理后2d供试WVQ 100%脱翅;而20-羟基蜕皮酮对脱翅无影响。苯氧威处理在短期内对...
熊忠华曾鑫年
关键词:红火蚁生殖力印楝素苯氧威虫酰肼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