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76180)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沈峥张亚雷缪佳周雪飞桑文静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废水
  • 3篇电絮凝
  • 3篇絮凝
  • 3篇水热
  • 3篇污染
  • 2篇水热反应
  • 2篇热反应
  • 2篇资源化
  • 2篇微污染
  • 2篇微污染水
  • 2篇污染水
  • 2篇改性
  • 2篇超滤
  • 1篇电解法
  • 1篇电凝聚
  • 1篇电絮凝法
  • 1篇钝化
  • 1篇絮凝法
  • 1篇乙酸
  • 1篇营养

机构

  • 10篇同济大学
  • 8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作者

  • 10篇沈峥
  • 8篇张亚雷
  • 7篇缪佳
  • 4篇周雪飞
  • 3篇桑文静
  • 3篇顾敏燕
  • 2篇张唯
  • 2篇王科
  • 1篇张敏
  • 1篇刘莉
  • 1篇董文杰
  • 1篇周传龙
  • 1篇叶青
  • 1篇杨金辉
  • 1篇周婧斐
  • 1篇付阳

传媒

  • 4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净水技术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烯腈实际废水水热碱催化产有机酸的试验研究
2016年
含氰废水是一类毒性巨大的工业废水,但其中含有大量有价值的化工原料,而现有处理方法难以实现该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在对丙烯腈实际废水水质及主要有机组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水热碱催化产有机酸试验,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00℃、反应时间90s、NaOH初始摩尔浓度1mol/L。在此条件下,产物中丙烯酸、乙酸、甲酸分别为13 300、9 400、19 800mg/L,说明水热碱催化可有效实现丙烯腈实际废水的资源化。
沈峥张唯王科顾敏燕缪佳张亚雷
关键词:丙烯腈水热有机酸
电凝聚/超滤联用技术处理微污染水的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提高电凝聚技术处理微污染水的效果,以苏州河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电凝聚/超滤联用技术对TOC、氨氮、总磷及浊度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单独电凝聚或超滤技术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而电凝聚/超滤联用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TOC、氨氮、总磷及浊度。在电解时间为30 min、电流密度为3.42 m A/cm2、沉淀时间为20 min、超滤进水流量为20 L/h的条件下,对TOC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0%和51%,而对总磷和浊度的去除率则都高达99%,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缪佳贺群丹彭博宇沈峥桑文静周雪飞张亚雷
关键词:电凝聚超滤微污染水
铁炭微电解法去除磺胺类抗生素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过量使用和不适当排放引起水体污染问题,使人们对抗生素有效降解方法的探索也日益增多。选取了三种常见磺胺类抗生素,并以其中一种磺胺甲基嘧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了铁炭微电解法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及反应过程。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即初始pH值为2、铁炭填料填装量为1 g/m L、温度为25℃和曝气量为60 L/h,在该条件下反应8 h,对磺胺甲基嘧啶的去除率可达82.9%,对TOC的去除率达45.2%。其次,通过测定反应中TOC、TN、NO_3^-、SO_4^(2-)、Fe^(2+)、Fe^(3+)的浓度变化趋势,揭示了铁炭微电解法降解磺胺类抗生素的反应途径,即抗生素中的S—N键断裂释放出S、N原子,再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作用得到进一步去除。
缪佳付阳彭博宇沈峥周雪飞张亚雷
关键词:磺胺类抗生素铁炭微电解TOC
丙烯腈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4年
介绍了丙烯腈废水的来源及其危害,并叙述了目前国内外丙烯腈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比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从废水资源化的角度,对丙烯腈废水的处理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认为可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3类方法相结合,优缺点互补,组成物化法、生化法或物化生联用法。
王科沈峥张敏董文杰桑文静缪佳
关键词:丙烯腈废水处理技术资源化
电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处理设施农业营养废液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设施农业营养废液具有氮和磷营养元素含量高、碳元素少、病原菌多的特点,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平衡,因此排放前需经过适当净化处理。为此,采用电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设施农业营养废液进行处理,重点研究了电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营养废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了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大肠杆菌、总磷、总氮和总有机碳(TOC)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电流密度为1.78mA/cm2、电解时间为30min、超滤压力为0.16 MPa的条件下,其去除率分别为99.88%、99.76%、47.59%、28.72%。因此,电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对设施农业营养废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刘莉杨金辉沈峥桑文静张亚雷周雪飞
关键词:设施农业电絮凝超滤
电絮凝法去除微污染水中氨氮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电絮凝法对微污染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究了反应机制。结果表明:电絮凝法对于微污染水中的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去除率随着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初始pH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氨氮的去除,在弱碱性时去除效果最佳;静沉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甚微。在电流密度为3.42mA/cm2、电解时间为30min、初始pH为7.O~9.0、静沉时间为20min的条件下,电絮凝法对微污染水中的氨氮具有最佳去除效果。
彭博宇沈峥顾敏燕贺群丹缪佳张亚雷
关键词:电絮凝微污染水氨氮
纳米铁/改性介孔硅耦合电絮凝去除废水中的Ni(Ⅱ)被引量:3
2018年
提出了纳米铁(NZVIs)/改性介孔硅(MS)耦合低压电絮凝去除废水中Ni(Ⅱ)的方法,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手段了解了NZVIs/MS的结构及物相,探讨了温度和pH对NZVIs/MS去除Ni(Ⅱ)的影响。此外将NZVIs/MS与电絮凝进行耦合,考察了耦合系统对Ni(Ⅱ)的去除效果和NZVIs/MS的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NZVIs在MS表面得到了良好的负载,NZVIs/MS耦合电絮凝对Ni(Ⅱ)的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电絮凝,NZVIs/MS(2.5g/L)耦合电絮凝(5.0V)的Ni(Ⅱ)处理效果与电絮凝技术(20.0V)相当,说明耦合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电絮凝过程中的极板电压,解决极板钝化的问题。
彭博宇贺群丹沈峥张亚雷
关键词:钝化电絮凝
氨基酸水热产乙酸及其反应路径探究
2017年
为探究微藻类生物质资源化的可能性,以天冬氨酸和丙氨酸为模型化的藻类,考察了氨基酸水热产乙酸的最优理化条件及其反应路径。结果表明:丙氨酸水热反应的最优反应温度为300℃,供氧比为70%,反应时间为80 s,最大乙酸产率为38.0%;天冬氨酸水热反应的最优反应温度为300℃,供氧比为180%,反应时间为100 s,最大乙酸产率为23.0%。基于GCMS以及HPLC分析结果发现,丙氨酸和天冬氨酸水热氧化产物中主要有乙酸、乙酰胺及丙酸等物质。此外,根据丙氨酸和天冬氨酸的水热反应路径推断,2种氨基酸产乙酸性能的差别与反应中间产物丙酸有关。
缪佳叶青沈峥周婧斐
关键词:丙氨酸天冬氨酸水热反应资源化乙酸
甘油水热碱催化还原H_2O和CO_2的过程被引量:1
2015年
结合氢谱核磁共振(1 H-NMR)、氘谱核磁共振(2 HNMR)、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调查了水热碱催化条件下甘油还原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通过重水(D2O)代替H2O的溶剂同位素效应.研究表明:乳酸分子上β-碳的氢完全被替换成氘(D),说明甘油分子上2-碳位的羟基首先转化为羰基,接着再转为乳酸分子上的羟基;产生的氢气和甲酸中存在大量的D,说明水分子作为反应产物参加了反应;产生的氢气和甲酸中D%超过50%,说明甘油首先发生脱水反应而不是脱氢反应,最有可能的中间产物是丙酮醇.
沈峥顾敏燕周雪飞张亚雷
关键词:甘油乳酸水热反应
纳米零价铁的改性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9
2016年
纳米零价铁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近年来在水处理中展现出了许多优势,但其易于团聚和氧化的特点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纳米零价铁进行改性。作者综述了纳米零价铁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包括常用制备方法和对重金属、有机卤代物及硝酸盐等污染物的去除效能;还介绍了纳米零价铁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性方法,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改性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张唯沈峥王晨璐贺群丹缪佳周传龙张亚雷
关键词:纳米零价铁改性废水处理污染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