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MZ034)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宇丰向安强张波陈奕安宓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农业
  • 4篇稻鸭共生
  • 3篇稻田
  • 3篇稻田养鸭
  • 3篇养鸭
  • 3篇生态
  • 3篇糯稻
  • 3篇文化
  • 2篇稻田养鸭技术
  • 2篇稻作
  • 2篇侗乡
  • 2篇养鸭技术
  • 2篇遗产
  • 2篇人类学
  • 2篇生态农业
  • 2篇文化遗产
  • 1篇稻田放鸭
  • 1篇稻鸭共生技术
  • 1篇稻鱼鸭
  • 1篇动力研究

机构

  • 12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广州番禺职业...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1篇王宇丰
  • 5篇向安强
  • 4篇张波
  • 1篇赵艳萍
  • 1篇安宓
  • 1篇陈奕

传媒

  • 2篇老区建设
  • 2篇农业考古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科学与管理
  • 1篇古今农业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生态农业“稻鸭共生”技术在广东的推行与发展被引量:2
2015年
广东的"稻鸭共生"技术,充分利用稻鸭互动互利的关系,以"稻田养鸭"为具体表现形式,以生产无公害大米和有机鸭肉为目标,使用试验田和生产基地结合,高校、企业和农民三方合作的运作方式,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在全省各地进行科学试验与技术推广。现已初步形成规范的、具有生态农业特色的种养模式。
张波丘俊超罗琤琤王宇丰向安强
关键词:稻鸭共生生态农业
从“稻田养鸭”到“稻鸭共生”:民国以来“稻田养鸭”技术的过渡与转型——以广东地区为中心被引量:5
2015年
民国至20世纪80年代,是"稻田养鸭"传统技术阶段向现代技术阶段的过渡转型时期。民国时期,一套简单可行的"稻田养鸭"技术体系基本完成。后因工业化农业的兴起,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品进入农田,"稻田养鸭"技术因不能满足人们高产高效的生产要求而倍受冷落,发展处于停滞阶段。在现代农业自我审视和观念转换的浪潮中,传统农业中的"稻田养鸭"技术重新获得人们关注。"稻田养鸭"技术从传统阶段进入现代阶段;"稻田养鸭"从简单的"稻田放鸭"转化成为系统的"稻鸭共生";"稻鸭共生"技术使传统的"稻田养鸭"技术在现代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张波丘俊超王宇丰罗琤琤向安强
关键词:稻田养鸭稻鸭共生
传统生态农业“稻田养鸭”技术与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被引量:4
2018年
传统生态农业"稻田养鸭"技术是中国主要的传统农耕文化遗产,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在"三农"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广东"稻鸭共生"系统是动态保护与利用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并服务于"三农"的典型案例,"稻鸭共生"技术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较大的生态效益,对中国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郑庭义黄靓彦陶丽丘俊超逯浩奋王宇丰向安强
关键词:稻田养鸭稻鸭共生
粮作改种的动力研究——以黔东南“糯改籼”为例
2014年
粮食作物大规模改种的发生有其动力机制,黔东南的"糯改籼"就由政策实施、农技推广、人口增长、农民外流、商业开发和环境变化等6大动力联合推动。通过对动力格局的分析,解释了"糯改籼"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维度列举了实施改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因地制宜、自愿参与、永续发展等3个原则作为建议,为民族地区更好地制定粮作改种政策提供参考。
王宇丰
从“稻田放鸭”到“稻田养鸭”:明清时期“稻田养鸭”技术与特点——以广东地区为中心被引量:13
2015年
明清时期,"稻田养鸭"就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运用到稻田管理上,以防治蟛蜞、蝗虫等稼害。特别是珠三角沙田地区多蟛蜞,蝗虫一类的稻田虫害,"稻田养鸭"很早就成为当地较为普遍的种养结合模式。明万历年间,陈经纶首次尝试用鸭子灭蝗虫大获成功。随后,其五世孙陈九振依先法将养鸭治蝗运用到稻田管理上。"稻田养鸭"在南方水田地区十分适用并逐渐流行,人们将水稻种植与鸭子养殖结合起来,形成"鸭埠之制"。"稻田养鸭"开始大规模、有组织地在广东沙田地区发展起来,对当时养殖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明清时期是"稻田养鸭"的传统技术阶段,以稻田放鸭为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充当补充鸭粮与生物防治的角色,在广东广袤的沙田地区普遍实践。
张波丘俊超罗琤琤王宇丰向安强
关键词:农业生产技术生态农业稻田养鸭明清时期
19世纪中美应对大蝗灾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19世纪中后期,同一纬度带的中国与北美大陆几乎同期经历了罕见的大蝗灾,影响两国至深:发生于中国清咸丰年间的大蝗灾被列为近代十大灾荒之一,而美国的大蝗灾则颠覆了新移民者征服新土地的信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北美土地的农业垦殖方式。两国的蝗灾无论是从技术史的角度解析蝗害的除治,还是从社会学史探讨两国在蝗害发生、蝗害成因及蝗虫应对都有着显著的相似性,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政治体制、文化背景下灾害应对的差异性。
赵艳萍
发展人类学视野下的西南山区稻作农业困境被引量:7
2014年
稻作是我国西南山区农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改种粘稻杂交稻冲击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糯稻生计模式,导致了山区农业危机并波及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领域。实践困境呼唤理论突破,反思该项改种政策需超越现有主流视角,而发展人类学范式的引入是一个必要而有益的尝试。将发展措施置于具体的文化情境中来审视,使可持续和共赢的农业发展新道路成为可能,并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王宇丰
关键词:糯稻
生态人类学视角下的云南本地糯稻被引量:1
2018年
云南生态多样性是云南本地糯稻品种多样性的基础,稻种多样性又进一步促成了文化多样性,三者间存在高度对应的关系。结合自然研究和文化研究的生态人类学是分析云南地方性糯稻资源的一个恰当视角。文章先以稻种为媒,通过梳理其生态功能和文化意义,了解云南各族人民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方式和智慧;借助对稻种的历史考察,知悉云南糯稻品种多样性的形成与变迁。应加强对该农业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关注,建立保护机制,确保活态传承。
王宇丰
关键词:生态人类学多样性
论“糯改籼”政策对贵州民族地区的多重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西南地区推行"糯改籼"并非单纯的农业技术问题,它给当地带来了经济、社会等层面的连锁反应。该文以独特的文化人类学视角展开分析,研究了栽植不同作物品种的习惯与不同民族文化存在的对应关系,揭示了推广籼杂稻后带来的社会风险和文化变迁,试图对贵州民族地区的该项农业政策的实施及农业科技的管理进行反思。
王宇丰陈奕安宓
关键词:文化碰撞民族文化变迁
论黔东南侗乡稻作文化遗产的文化结构及其价值功能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人类学的文化结构视角,抓住糯稻这个核心,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梳理黔东南地区的传统稻作文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贵州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更系统地挖掘蕴含其中的民族文化功能,并揭示在当下社会变迁中保护和传承该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王宇丰
关键词:糯稻文化传承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