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区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2010-5)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3
相关作者:徐琳娜康岚牛俊丽肖红茹陈莹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区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暴雨
  • 2篇低涡
  • 2篇水汽
  • 2篇台风
  • 2篇西南低涡
  • 2篇降水
  • 1篇地基GPS
  • 1篇水汽输送
  • 1篇四川暴雨
  • 1篇四川盆地
  • 1篇盆地
  • 1篇强降水
  • 1篇涡度
  • 1篇相互作用
  • 1篇可降水量
  • 1篇环境场
  • 1篇降水量
  • 1篇暴雨分析
  • 1篇大暴雨

机构

  • 3篇四川省气象局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作者

  • 2篇康岚
  • 2篇徐琳娜
  • 2篇李国平
  • 1篇邓佳
  • 1篇黄楚惠
  • 1篇陈莹
  • 1篇肖红茹
  • 1篇牛俊丽
  • 1篇郝丽萍
  • 1篇张朝辉

传媒

  • 1篇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1002号台风对四川盆地大暴雨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逐日NCEP再分析常规观测资料、逐小时自动站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0年7月14—1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重点探讨了台风活动对大尺度环流背景、西南低涡形成与维持、水汽及能量输送的作用。结果表明:(1)本次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台风、西南低涡等多个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下发生的;(2)台风环流东侧偏南气流和副高西侧偏南气流长时间的融合贯通,一方面有利于"鞍"型场大尺度环流背景稳定和低层西南涡的发展及维持;另一方面两支气流叠加构成输送带,将低纬大量水汽和热量向暴雨区上空输送,有利于暴雨区上空水汽的积聚及形成高能不稳定区;冷暖空气交绥于暴雨区,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大暴雨天气。
康岚郝丽萍罗玲徐琳娜徐洪刚
关键词:西南低涡相互作用
一次引发四川盆地南部暴雨的西南低涡湿旋转量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利用NCEP逐日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9年7月30~31日一次四川盆地南部强降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西南涡在700hPa上表现得比较明显,当发展极强时,甚至在500hPa也出现闭合环流;西南低涡涡区内均有降水发生,强降水中心位于涡区东北侧。低层水汽通量散度负值辐合区的分布不仅对相应时段降水落区指示较好,而且对于未来6h雨区分布也有一定参考性,可作为短临预警指标。强降雨区与强正涡度辐合上升运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低层湿位涡的负值区对降水落区指示较好,强降水区出现在中高层正值MPV1下沿最强区,以及MPV2正负值交界区。
张朝辉李国平黄楚惠
关键词:强降水
地基GPS-PWV资料在一次西南涡暴雨分析中的应用
地基GPS水汽遥感技术可提供常规气象观测无法提供的全天候、高精度、高时间分辨率的大气水汽资料,对监测、分析剧变天气过程尤其重要,它的应用将为改善强对流和强降水天气预报提供更为理想的水汽资料。而西南低涡作为诱发四川盆地及长...
邓佳李国平
关键词:地基GPS可降水量暴雨水汽输送
文献传递
台风对四川暴雨影响的环境场对比分析被引量:25
2013年
通过统计2000—2010年5—9月在15°~35°N、103°~130°E区域内活动的台风与相应时段四川逐日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指出与四川暴雨统计关系最密切的台风路径分别为偏西路径、转向路径和西北路径。对比相似台风路径背景下四川有无明显暴雨出现的环境场特征,指出西风带低槽在40°N以北活动,中亚地区为高脊,中纬度大陆高压控制西藏东部到四川大部或我国中东部为宽广低槽是不利四川产生明显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巴尔克什湖到贝加尔湖为宽广低槽,副热带锋区密集,到达36°N附近,中纬度带状高压脊线位于30°N以南以及我国中高纬度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态势,西部为经向度大的斜压性低槽是有利四川产生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分析指出:台风对四川天气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通过影响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产生间接影响;二是台风低压外围环流直接影响;三是作为载体向四川输送暖湿空气,与中高纬低值系统及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共同影响。
康岚牛俊丽徐琳娜肖红茹陈莹
关键词:台风暴雨环境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