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523103)

作品数:13 被引量:59H指数:5
相关作者:邢辉马丽英陈曦廖玲洁刘玉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病毒
  • 7篇HIV-1
  • 5篇耐药
  • 3篇人类免疫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逆转
  • 3篇逆转录
  • 3篇逆转录酶
  • 3篇缺陷病
  • 3篇转录酶
  • 3篇免疫缺陷
  • 3篇免疫缺陷病
  • 3篇免疫缺陷病毒
  • 3篇艾滋病
  • 3篇艾滋病病毒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机构

  • 11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北京大学
  • 3篇湖南省疾病预...
  • 2篇安徽省疾病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德宏州疾病预...
  • 1篇新疆伊犁哈萨...
  • 1篇杜克大学

作者

  • 6篇邢辉
  • 4篇马丽英
  • 3篇廖玲洁
  • 3篇徐维四
  • 3篇刘玉磊
  • 3篇黄洋
  • 3篇陈曦
  • 2篇苏斌
  • 2篇梁华
  • 2篇沈弢
  • 2篇屈水令
  • 2篇董永慧
  • 2篇刘霜
  • 2篇陈彬
  • 2篇苏俊琪
  • 2篇赵全壁
  • 1篇刘宏伟
  • 1篇全宇
  • 1篇庄辉
  • 1篇周茜

传媒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5嗜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生物学特性
2008年
目的研究HIV-1感染者不同时期分离的R5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共培养方法分离并培养HIV-1,用表达CD4和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或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GHOST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病毒辅助受体的利用和感染性,从而判断所分离毒株的CCR5嗜型(R5型毒株);使用2ng P24病毒量感染正常人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法检测第1、3、5、7、10、15天的HIV-1 P24抗原.反映病毒复制能力;采用HIV-1核酸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浆病毒载量。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HIV-1B’亚型感染者22例,其中CD4^+细胞〉0.2×10^9/I。和CD4^+细胞≤0.2×10^9/L各11例;昕分离的病毒仅利用CCR5辅助受体,均为R5型毒株.感染性的结果显示.来自CD4^+细胞≤0.2×10^9/L的11株R5毒株的感染性为(7.3927±d.5842)%,而CD4^+细胞〉0.2×10^9/L的为(2.6136±1.6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2,P〈0.05);两组病毒复制滴度在第7天开始明显上升,培养第7、10、15天,两组病毒复制动力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71、2.509和2.260;P〈0.05),CD4^+细胞≤0.2×10^9/L的R5毒株的复制能力较CD4^+细胞〉0.2×10^9/L的明显增强;CD4^+细胞≤0.2×10^9/L R5型毒株的病毒载量的对数值为(5.6068±0.8151)拷贝/mL,CD4^+细胞〉0.2×10^9/L的为(4.7298±0.4316)拷贝/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1,P〈0.05)。结论疾病进展过程中。即使病毒的辅助受体利用未从CCR5转变为CXCR4,但病毒的感染性和复制能力已有明显改变。
郭艳芳马丽英张跃新袁林孙坚萍徐维四赵全壁屈水令黄洋邵一鸣
关键词:HIV-1
不同亚型HIV-1毒株的耐药突变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由于其具有逆转录病毒基因高度变异的特点,导致该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亚型.而HIV-1的pol基因区虽然变化较其他基因区小,但不同亚型间也存在着差异.pol基因区包含的蛋白酶(protease,PR)和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RT)的编码区,正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作用的主要区域,针对HIV-1 PR的药物为蛋白酶抑制剂(PIs),针对RT的药物可以分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两类.在药物的选择压力下,亚型间的基因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同的遗传障碍,进而引起不同亚型毒株的耐药突变谱产生差异,
苏俊琪邢辉
关键词:HIV-1毒株亚型毒株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突变特征耐药蛋白酶抑制剂
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HIV-1辅助受体的利用情况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调查HIV-1感染人群抗病毒治疗后HIV-1辅助受体的利用情况。方法从安徽、河南两地选择109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和45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周围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共培养方法,分离培养HIV-1临床毒株,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HIV-1的P24含量,通过表达趋化因子CCR5和CXCR4的Ghost细胞系检测病毒辅助受体利用,对治疗人群中HIV-1辅助受体利用因素进行探讨,并与治疗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从治疗人群中分离了45株病毒,其中22株病毒(48.89%)利用CCR5辅助受体,是R5嗜性毒株;21株病毒(46.67%)利用CXC4/CCR5辅助受体,为双嗜性(X4/R5)毒株;有2株(4.44%)仅利用CXCR4辅助受体,为x4嗜毒株。从未治疗人群中分离了109株病毒,其中96株(88.07%)利用CCR5辅助受体(R5嗜性毒株);13株(11.93%)为X4/R5双嗜性毒株。HIV-1CXC4/CCR5辅助受体利用率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0,P〈0.05)。治疗方案一(齐多夫定、去羟肌苷、奈韦拉平三联用药)治疗后HIV-1CXCA/CCR5的利用率为59.09%(13/22),治疗方案二(司他夫定、去羟肌苷、奈韦拉平三联用药)治疗后HIV-1CXCA/CCR5的利用率为43.48%(10/23),二者对HIV-1辅助受体利用的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10,P=0.30)。结论在HIV-1感染者中,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中HIV-1CXCR4/CCR5利用率高于未治疗人群。
屈水令袁霖黄洋徐维四余小玲刘玉磊邢辉邵一鸣马丽英
关键词:HIV-1受体HIV
干血斑用于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通过干血斑样本与血浆、全血的HIV-1基因型耐药性检测结果比较,探讨十血斑样本应用于我国患者HIV—1耐药性检测及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来自安徽(10例)、云南(13例)、湖南(6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例)4省(自治区)共39例AIDS患者,这些患者感染的HIV-1流行株覆盖中国主要的流行亚型(B、CRF01_AE、CRF07_BC),同时对同一患者的血浆、全血及干血斑3种类型的样本应用实验室自建的套式PCR方法扩增HIV的pol基因区,通过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程度判别并比较三者的耐药性结果。结果干血斑、全血与血浆样本相比总扩增成功率分别为95%(37/39)、92%(36/39)及100%(39/39),各亚型样本基因序列的3种样本的一致性均高于99%,同时干血斑样本的耐药性检测结果与血浆相比一致性为86%(31/36),突变位点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为混合碱基导致。结论综合PCR扩增效果及序列分析差异等因素,十血斑样本可以反映出耐药的整体流行趋势,用于我国HIV-1患者的耐药检测及监测值得推广。
马鹏飞邢辉廖玲洁陈彬赵全壁全宇孙峰杨绍敏苏斌陈曦邵一鸣
关键词:HIV-1干血斑聚合酶链反应
CFSE和AnnexinV双标记技术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效应
2010年
目的利用CFSE和AnnexinV对靶细胞进行染色,建立一种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效应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磁珠分选OT—IT细胞受体(TCR)转基因小鼠CD8+CTL细胞和脾脏树突状细胞(sDC),将2种细胞和鸡卯蛋白(OVA)抗原肽共培养65h后分析其细胞分裂增殖、IFN-γ和IL-4细胞内因子及穿孔素、颗粒酶等效应分子的表达特性,收获具备杀伤效应的CD8+CTL细胞。利用预先激活的小鼠CD8^+CTL细胞作为效应细胞,CFSE标记的同系小鼠脾细胞作为靶细胞,体内体外2种条件下利用AnnexinV染色靶细胞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效应,并与CFSE^high曲和CFSE^low标记靶细胞检测体内CTL杀伤效应的经典方法进行比较。结果OT—I初始CD8^+CTL细胞体外活化培养后有4个分裂峰,54.1%的CTL细胞表达IFN-γ,0.78%的细胞表达IL-4,穿孔素、颗粒酶2种CTL效应分子均为阳性表达,CD8+CTL细胞已经具备CTL杀伤活性。体外实验结果显示OVA^+靶细胞在共培养条件下,AnnexinV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分离培养条件下[(62.4±3.5)%比(28.3±2.2)%,P〈0.01],OVA的AnnexinV阳性靶细胞比例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4.8)%比(17.3±2.9)%,P〉0.05]。共培养条件下OVA^+靶细胞其AnnexinV阳性细胞比例也明显高于OVA^-靶细胞(P〈0.01),在分离培养条件下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的CD8^+CTL细胞所介导的杀伤效应具有抗原依赖性和部分的细胞接触依赖性。体内CTL实验中,利用CFSE和AnnexinV双标记的方法检测出靶细胞的杀伤率高于未孵育OVA抗原肽的对照组靶细胞[(52.63±8.12)%比(13.84±4.37)%,P〈0.01]。而同等条件下利用CFSE^high和CFSE^low双标记的方法检出靶细胞杀伤率为41%。结论CFSE和AnnexinV双标记靶细胞的方法检测CTL杀伤效应与�
梁华刘霜沈弢
关键词:细胞毒性CFSEANNEXINV细胞毒性试验
平行等位基因特异性序列分析技术检测HIV-1感染者体内微量耐药病毒被引量:1
2011年
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是目前治疗HIV感染者的首选方法,然而病毒准种中耐药突变的聚集最终会导致治疗的失败。在我国,由于大规模的抗病毒治疗也导致了耐药的发生,并存在较高的逆转录酶抑制剂交叉耐药现象,
黄洋刘佳吴云徐维四刘玉磊欧阳雅博马杰高峰邵一鸣马丽英
关键词:HIV-1感染者耐药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逆转录酶抑制剂
加强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被引量:7
2007年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庄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肝炎治疗对症治疗抗纤维化适应证
HIV HCV和HBV核酸检测技术及策略在血筛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为防止因输血引起的HIV、HBV及HCV传播,国内外已有大量针对献血者血液筛查方法的研究。如抗原和/或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经过多年研究和应用成效显著。为降低"窗口期"导致的疾病传播,核酸检测(NAT)技术也不断地发展,同时血清学检测(SS)与NAT的互补和联合应用,形成了不同的血筛检测策略。同时,基于纳米材料的微流控技术对病原体多元快速检测,以及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PCR-ELISA)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探索研究,将会为血液筛查技术开辟新的途径。文章综述了血液中HIV、HBV和HCV的检测在血筛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刘玉磊马丽英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血液筛查
Study of HIV-1 Drug Resistance in Patients Receiving Fre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China被引量:9
2007年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drug-resistance mutations,resistance to antiretroviral drugs,and the subsequent virological response to therapy in treatment-naive and antiretroviral-treated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IV/AIDS in Henan,China,a total of 431 plasm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Queshan county between 2003 and 2004,from patients undergoing the antiretroviral regimen Zidovudine + Didanosine + Nevirapine(Azt+Ddi+Nvp).Personal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by face to face interview.Viral load and genotypic drug resistance were tested.Drug resistance mutation data were obtained by analyzing patient-derived sequences through the HIVdb Program(http://hivdb.stanford.edu).Overall,38.5% of treatment-naive patients had undetectable plasma viral load(VL),the ra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 61.9% in 0 to 6 months treatment patients(mean 3 months)(P<0.005)but agai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o 38.6% in 6 to 12 months treatment patients(mean 9 months)(P<0.001)and 40.0% in patients receiving more than 12 months treatment(mean 16 months)(P<0.005).The prevalence of drug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ho had a detectable VL and available sequences were 7.0%,48.6%,70.8%,72.3% in treatment-na?ve,0 to 6 months treatment,6 to 12 months treatment,and treatment for greater than 12 months patients,respectively.No mutation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Protease inhibitor(PI)was detected in this study.Nucleoside RT inhibitor(NRTI)mutations always emerged after non-nucleoside RT inhibitor(NNRTI)mutations,and were only found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more than 6 months,with a frequency less than 5%,with the exception of mutation T215Y(12.8%,6/47)which occurred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more than 12 months.NNRTI mutations emerged quickly after therapy begun,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more than 6 months(P<0.005),and the most frequent mutations were K103N,V106A,Y181C,G190A.There had been optimal viral suppress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reatment for less than 6 months in Queshan,Henan.The drug resistance strains were highly prevale
Xin-ping LIP Hui XING Zhe WANG Xue-feng SILian-en WANG Hua CHENG Wei-guo CUI Shu-lin JIANG Ling-jie LIAO Hai-wei ZHOU Jiang-hong HUANG Hong PENG Peng-fei MA Yi-ming SHAO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抗药性逆转录酶
抗原肽浓度对初始T细胞向Th1/Tc1、Th2/Tc2分化影响的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抗原肽(OVA)对初始CD4^+T细胞向Th1/Th2、初始CD8^+T细胞向Tc1/Tc2分化偏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浓度TCR特异性抗原肽与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联合培养,然后刺激小鼠初始CD4^+或CD8^+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因子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同时用CFSE检测活化T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低浓度抗原肽刺激初始CD4^+T向Th2、初始CD8^+T向Tc2分化;而高浓度抗原肽刺激初始CD4^+T向Th1、初始CD8^+T向Tc1分化。Th细胞比Tc细胞受影响程度要明显。结论抗原肽在很大浓度范围内均可以刺激初始T细胞的活化,但随着浓度的升高,分化方向从Th2、Tc2逐渐向Th1、Tc1倾斜。这一结论为动物实验中疫苗免疫剂量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梁华刘霜沈弢
关键词:抗原肽树突状细胞分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