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523105)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姜远英顾军吴建华秦晓峰王英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念珠菌
  • 5篇念珠
  • 5篇耐药
  • 5篇康唑
  • 5篇氟康唑
  • 5篇白念珠菌
  • 3篇蛋白
  • 3篇基因
  • 3篇基因表达
  • 3篇氟康唑耐药
  • 2篇蛋白基因表达
  • 2篇多药
  • 2篇多药耐药
  • 2篇真菌
  • 2篇活性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性应激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药物

机构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姜远英
  • 4篇秦晓峰
  • 4篇顾军
  • 4篇吴建华
  • 2篇王英
  • 2篇黄懿
  • 1篇曹永兵
  • 1篇颜天华
  • 1篇张丽娟
  • 1篇孙伟玮
  • 1篇刘维达
  • 1篇季晖
  • 1篇王秋娟
  • 1篇贾鑫明
  • 1篇高平挥
  • 1篇祝绍隆
  • 1篇沈永年
  • 1篇吕桂霞
  • 1篇张大志
  • 1篇刘平

传媒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长期高盐刺激诱导白假丝酵母菌耐受氧化应激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长期高浓度氯化钠刺激对白假丝酵母菌耐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2株白假丝酵母菌国际标准株SC5314和ATCC76615,用含有1mol/L氯化钠的YEPD培养液连续培养24d,考察子代与亲本菌对氧化应激的耐受能力。采用real-time RT-PCR考察白假丝酵母菌抗氧化酶的转录水平,并测定其抗氧化酶的活性,利用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衡量白假丝酵母菌脂质过氧化损伤,并测量白假丝酵母菌菌体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长期用高浓度氯化钠刺激能增加白假丝酵母菌对过氧化氢(12mmol/L)和咪康唑(4μg/ml)的耐受性,促进其抗氧化酶的转录,使抗氧化酶SOD1、CAT1、谷胱甘肽还原酶(GR,转录基因为TTR1)的转录水平升高2~5倍,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P<0.05),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P<0.01),减少菌体细胞内活性氧水平(P<0.001)。结论长期高浓度氯化钠刺激能够增强白假丝酵母菌耐受氧化应激的能力。
杨丰曹永兵颜天华王秋娟季晖姜远英
关键词:白假丝酵母菌氧化性应激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作用活性氧
微量稀释法测定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MIC值及两种药敏试验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测定临床分离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方法:应用1997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CLSI)推荐的微量稀释法(M27-A)对我科真菌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20株白念珠菌进行了氟康唑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0株白念珠菌中73株对氟康唑敏感,13株剂量依赖敏感,34株耐药。结论: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下降,可能与氟康唑的广泛应用有关。
秦晓峰吴建华黄懿张丽娟顾军
关键词:白念珠菌最小抑菌浓度氟康唑耐药
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芳氧基-2-丙醇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2007年
目的:寻找高效抗真菌化合物,探讨三唑醇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方法:根据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设计合成了14个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芳氧基-2-丙醇类化合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薰烟曲霉菌和紧密着色真菌8种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MIC80)。结果:以氧原子替代侧链中的硫原子后,侧链中含有邻位取代苯基的化合物的总体抗真菌活性不高,而侧链含有间位或对位苯基的化合物表现了很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论:间位或对位取代苯基的引入有利于此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
祝绍隆刘平姜远英张大志
关键词:抗真菌药
白念珠菌临床株FLU1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被引量:8
2006年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逐渐增高.其中以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感染最为常见。由于氟康唑的生物利用度高(〉90%),不良反应小,常被作为首选药物,广泛用于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随着氟康唑的长期、大量使用,念珠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白念珠菌主要耐药机制包括,细胞对药物外排能力的不断增强、药物作用靶点编码基因突变或高度表达等。本研究针对编码药物外排泵蛋白的FLU1基因,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和敏感株的FLU1基因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FLU1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
秦晓峰吴建华贾鑫明顾军姜远英
关键词:白念珠菌基因表达氟康唑PCR技术检测感染发生率药物作用靶点
PCR法快速检定模拟体液中致病真菌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研究表明,念珠菌已成为所有真菌感染菌种的第1位(78.3%)致病菌,隐球菌为第2位(7.3%),曲霉为第3位(1.3%)。
王英沈永年陈伟吕桂霞顾军刘维达
关键词:致病真菌模拟体液快速检定感染菌种念珠菌隐球菌
白念珠菌临床株多药耐药蛋白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敏感株多药耐药蛋白基因CDR1、CDR2、MDR1的表达情况。方法试剂盒法抽提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敏感株的总RNA后,逆转录成cDNA,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观察白念珠菌多药耐药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白念珠菌耐药株组CDR2基因的ΔCT值为7.52±2.53,敏感株组为9.28±3.15,两组比较,t=2.37,P<0.05,耐药株的表达量要高于敏感株。结论白念珠菌CDR2基因的高表达与氟康唑耐药有关。
秦晓峰吴建华黄懿姜远英顾军
关键词:氟康唑
ABC转运蛋白与临床白念珠菌耐药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研究临床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中CDR1和CDR2基因的表达情况与耐药性产生的关系,探寻临床白念珠菌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对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主动外排泵基因CDR1和CDR2的表达水平;用罗丹明6G(Rhodamine 6G)外转运实验检测罗丹明6G在CDR1、CDR2高表达的白念珠菌中的外排情况。结果:氟康唑耐药组菌株CDR1和CDR2高表达发生率显著高于敏感组菌株;而在加入葡萄糖提供能量后,CDR1和CDR2蛋白发生高表达的耐药菌株罗丹明6G外排能力显著增加。部分耐药菌株中未见CDR1和CDR2的高表达。结论: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的耐药性与ABC转运蛋白过度表达相关;ABC转运蛋白的高表达可以使药物外排能力增加,从而导致耐药性产生。同时可能有其他机制参与临床白念珠菌耐药性的生成。
孙伟玮高平挥王英姜远英
关键词:白念珠菌氟康唑真菌耐药性ABC转运蛋白罗丹明6G
白念珠菌临床株多药耐药蛋白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敏感株多药耐药蛋白基因CDR1、CDR2、MDR1的表达情况。方法试剂盒法抽提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敏感株的总RNA后,逆转录成cDNA,采用Real-time Quantitati...
秦晓峰吴建华黄懿姜远英顾军
关键词:白念珠菌基因氟康唑耐药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