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SH001)

作品数:8 被引量:240H指数:6
相关作者:熊春文王毅陈辉刘慧娟史晓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教育
  • 2篇社会
  • 2篇农民工子弟
  • 2篇子弟
  • 2篇文化
  • 2篇文字
  • 2篇民工子弟
  • 1篇学校布局调整
  • 1篇学校文化
  • 1篇演进
  • 1篇正义
  • 1篇中国乡村教育
  • 1篇入学率
  • 1篇社会公平
  • 1篇社会公正
  • 1篇社会结构
  • 1篇社会正义
  • 1篇社会转型
  • 1篇同辈
  • 1篇同辈群体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8篇熊春文
  • 2篇陈辉
  • 2篇王毅
  • 1篇刘慧娟
  • 1篇史晓晰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大学教育...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探索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复旦教育论坛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再论“文字上移”: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近期观察被引量:25
2012年
接续《"文字上移":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乡村教育的新趋向》一文,文章考察了近5年来中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新进展,并通过一个华北区域的案例,展示了布局调整的运行逻辑及其对于几个关键社会群体的深度影响。研究发现,农民的离土趋向与政府的土地财政是驱动"文字上移"的双重动力;离土趋向与土地财政构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格局的一体两面,尽管国家最近出台了关于规范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相关意见,但其在实践中的真正转折点还得依赖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运行趋势。
熊春文
关键词:农村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土地财政
制度性自我选择与自我放弃的历程——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文化的个案研究被引量:42
2014年
流动儿童尤其是农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学议题。近年有学者从反学校文化的视角出发开展了颇有意义的探索,但是这些以探索"子弟们"自主性或能动性为出发点的经验研究,最终均以消解农民工子弟反学校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基本结论。通过对一所农民工子弟校各个年级学生实际流动的动态考察,本文发现农民工子弟校的反学校文化有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即从"制度性自我选择"逐渐过渡到"制度性自我放弃"的演化过程。学校往往包含着制度性自我选择与自我放弃的双重奏,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文化。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揭示了农民工子弟反学校文化的真实性及其力量,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文化的社会意义进行了诠释,以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社会再生产的机制。
熊春文刘慧娟
关键词:农民工子弟反学校文化
西方国家教育机会均等及其观念的历史演进被引量:13
2011年
在教育公平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主流话语的今天,充分研究和理解西方国家教育公平的历史进程及其主要理论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社会转型的视角,以科尔曼的论述框架为基础,勾勒了西方国家教育机会均等及其观念的历史演进图景与特征,以期对中国的教育公平问题提供借鉴。
熊春文陈辉
关键词: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社会转型
社会公平:概念再辨析被引量:7
2011年
在中央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背景下,准确理解社会公平的内涵与外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学术界常见的概念混淆现象出发,辨析了公平的标准词义,然后深入公平的思想史,梳理了公平与几个关键概念的本质区别,最后获得了对"社会公平"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准确认识。
陈辉熊春文
关键词: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社会公正
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以《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文章讨论了《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农村留守儿童书信集》一书在中国留守儿童质性研究中的学术位置,并以该《书信集》为中心,重构了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展示了《书信集》可能的学术价值。论文最后探讨了《书信集》可能遇到的方法论问题,尤其是其局限性。
熊春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方法论问题
“文字上移”: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乡村教育的新趋向被引量:138
2009年
当前中国最显著的乡村教育现象莫过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国家发动的大规模撤点并校布局调整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所导致的大量村庄学校的急剧消失。本研究试图用"文字上移"这一概念来概括当前中国乡村教育的新趋势,通过对历史脉络的追溯、整体教育事实的分析以及两个县域个案的描述,本文认为,不能像时下国家政策文本及教育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学科那样,单纯从人口因素或者"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的角度解释当前中国乡村教育的基本事实。"文字上移"或"村落学校加速终结"的事实是在人口因素、城乡关系、规模效益以及政策驱动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发生的;而其根本原因应从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中去探寻。文章最后提示了乡村教育新趋向可能导致的社会学后果。
熊春文
关键词:中国乡村教育
试论40%对于中国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的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达到40%。很多研究表明,这一目标在数量规模上是可预期的。但是,该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一个数量问题,它必然对教育系统结构与社会结构产生相应的要求与影响。本文研究发现,该目标实现的关键途径在于拓宽中职教育通向高等教育的渠道。这一发现在中国社会结构上的意义表现为:(1)农村低收入家庭对于教育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支付能力是扩大中职教育通向高等教育渠道的主要挑战;(2)中国教育系统的结构升级有赖于以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转变。
熊春文王毅
关键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教育结构社会结构
“义”的双重体验——农民工子弟的群体文化及其社会意义被引量:36
2013年
本文借鉴保罗·威利斯的研究进路,在描述民工子弟校学生同辈群体的静态结构和动态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当前农民工子弟群体的文化生产过程。研究发现,虽然没有突破阶级的社会再生产,但农民工子弟在丰富多样的同辈群体活动中,自主、能动地生产出其具有鲜明特征的群体文化。这种文化以"义"的精神为核心,包括平等的义气伦理和不平等的差序体验双重维度,通过意义—规则—行动三个层面的洗礼,这一群体有望实现其相对完整而特有的社会化过程。正是在这种群体文化的影响下,农民工子弟在意识和微观层面主动放弃了学业,而在结构和宏观上造成社会再生产的结果。
熊春文史晓晰王毅
关键词:农民工子弟同辈群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