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6B05)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建国岳东北李睿张媛媛薛玉伟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填埋
  • 6篇垃圾
  • 4篇生活垃圾
  • 4篇填埋场
  • 3篇厌氧
  • 3篇渗滤
  • 3篇渗滤液
  • 3篇生物反应
  • 3篇生物反应器
  • 3篇生物反应器填...
  • 3篇垃圾填埋
  • 3篇反应器
  • 2篇厌氧填埋
  • 2篇降解
  • 2篇超滤
  • 1篇电阻率
  • 1篇电阻率成像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烟气
  • 1篇烟气净化

机构

  • 9篇清华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环境卫生...

作者

  • 7篇刘建国
  • 6篇岳东北
  • 5篇薛玉伟
  • 5篇张媛媛
  • 5篇李睿
  • 3篇刘娟
  • 3篇聂永丰
  • 2篇杨渤京
  • 2篇牟子申
  • 2篇王洪涛
  • 2篇陆文静
  • 2篇苗豪梅
  • 1篇诸毅
  • 1篇卜亚明
  • 1篇周启友
  • 1篇范晓平
  • 1篇武鑫
  • 1篇滕清
  • 1篇颜廷山
  • 1篇康振同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垃圾填埋场加速稳定化表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加速稳定化表征指标是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垃圾填埋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不同运行工况下垃圾挥发性固体(VS)、生物可降解物(BDM)、纤维素(C)和纤维素/木质素(C/L)等组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加速稳定化进程的指示作用,进而探寻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筛选确定垃圾填埋场加速稳定化进程的核心表征指标。结果表明,垃圾组分VS、BDM、C和C/L的衰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其动态变化能够较为灵敏地指示渗滤液回灌和通风供氧对垃圾稳定化的显著加速作用,可作为垃圾填埋场加速稳定化进程的表征指标。VS、BDM、C和C/L相互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线性相关性。BDM和C/L适宜作为垃圾填埋场加速稳定化进程的核心表征指标。
刘娟刘建国李睿薛玉伟岳东北张媛媛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
垃圾填埋场封场景观与生态恢复工程设计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结合国内外填埋场封场景观工程实践,分析了封场后场地的特殊性,结合包头某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景观与生态恢复工程设计实例,旨在对于其他即将进行封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颜廷山范晓平康振同邢介明武鑫
关键词:填埋场封场景观生态恢复
厌氧条件下纤维素降解产气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进行了生活垃圾中纤维素组分在厌氧条件下的降解特性试验,选用纯纤维素物料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考察了不同温度下(30~50℃)纤维素物料的降解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30℃为纤维素物料厌氧降解的最佳温度,最高产气和产甲烷量分别达到了620.4,357.2mL/g,产气过程分为适应期、快速增长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基于物料守恒和Monod方程的动力学模型参数根据试验数据来确定,而不是来自于经验值.通过混合物料降解试验验证,试验值与模拟值吻合得较好.
杨渤京王洪涛陆文静牟子申
关键词:厌氧降解动力学模型MONOD方程
填埋方式对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产物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为研究填埋方式对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产物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好氧生物反应器、厌氧生物反应器、准好氧填埋和传统厌氧填埋等工况下垃圾固相(挥发性固体质量百分比VS、生物可降解度BDM、纤维素质量百分比、纤维素与木质素质量比C/L)、渗滤液(化学需氧量CODcr质量浓度、生物需氧量BOD5质量浓度、BOD5与CODcr质量浓度比B/C、总氮质量浓度TN、氨氮质量浓度NH3-N)和填埋气(甲烷CH4、二氧化碳CO2)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反应器填埋(好氧或厌氧)能提高垃圾降解速率、加速垃圾稳定化。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对垃圾固相VS、BDM、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7.5%、71.4%和93%,稳定化时间较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缩短60%以上;渗滤液回灌加速降解渗滤液中小分子有机物:好氧生物反应器(189d)和厌氧生物反应器(596d)中CODcr和BOD5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6%和99%,而且好氧生物反应器中T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和99%;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利于甲烷气体集中产生和提高甲烷产率,好氧生物反应器和准好氧填埋能大大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薛玉伟刘建国岳东北张媛媛李睿刘娟
关键词:生活垃圾生物反应器填埋稳定性
生活垃圾填埋过程含水率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分析垃圾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降解过程中含水率变化的规律,采用时域反射测量(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TDR)技术监测了垃圾填埋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填埋过程中垃圾体积含水率随时间逐渐增大,垃圾持水性能不断提高.好氧初期垃圾内水量变化与含水率变化正相关,好氧后期则为负相关;厌氧填埋过程中,垃圾沉降压缩是含水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垃圾TDR读数与基于物质衡算的垃圾体积含水率计算值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好氧填埋过程两者最大偏差约为±5%,厌氧填埋过程两者最大偏差约为±2%,TDR技术适用于实际填埋工程的含水率测量.
李睿刘建国薛玉伟张媛媛岳东北聂永丰
关键词:生活垃圾好氧填埋厌氧填埋
表面沉降对填埋场加速稳定化进程的宏观表征被引量:5
2011年
基于生活垃圾填埋的室内模拟实验,通过4种不同工况下垃圾表面沉降规律的分析,研究了表面沉降对填埋场加速稳定化进程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垃圾稳定化进程中,表面沉降量S随时间相继呈线性、幂函数和双曲线分段变化,可在宏观上表征垃圾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及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对稳定化进程的加速作用.在此基础上,将垃圾填埋场稳定化进程划分为3段:不稳定段,S<15%;半稳定段,15%≤S≤27%;基本稳定段,S>27%.
刘娟刘建国李睿薛玉伟岳东北张媛媛
关键词:表面沉降生物反应器填埋通风
超滤膜分离渗滤液腐植物质的压力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超滤处理渗滤液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考察操作压力(0.3~0.7MPa)对分离腐植物质(HS)的影响.结果表明,0.6MPa时浓缩液中,TOC随体积因数FV的增加幅度最大,0.4~0.6MPa时浓缩液中HS浓度均大幅升高,但0.7MPa时浓缩液HS浓度仅小幅上升,且HS占总TOC的百分比低于进料液;0.3MPa、0.4MPa时透过液中TOC随FV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压力条件;各压力下无机盐离子的截留情况比较相似,FV=5时,Na、K、Mg离子的截留率约为30%,Fe离子约为50%,Ca离子约为15%;重金属离子的变化情况在低压下基本一致,在0.7MPa时有所不同;0.6MPa时HS与盐分的分离效果最好,在本实验条件下0.6MPa为最佳操作压力.压力对TOC和HS的浓缩、透过液中TOC的变化以及HS与盐分的分离效果有明显影响,对无机盐离子和重金属离子的变化影响不明显.
苗豪梅白皓岳东北刘建国聂永丰
关键词:渗滤液MBR超滤
膜分离腐殖质前后晚期渗滤液可生化性的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晚期渗滤液由于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腐殖质,可生化性差,较难处理。采用特定分子量的超滤膜对晚期渗滤液中的腐殖质进行有效的分离,研究了膜分离腐殖质前后渗滤液的可生化性的变化:渗滤液中腐殖质类物质去除率为90.7%,BOD5/COD值提高了6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在总有机物中所占比率提高了约4倍。结果表明,分离腐殖质可提高渗滤液的可生化性。
诸毅岳东北苗豪梅刘建国聂永丰
关键词:晚期渗滤液腐殖质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超滤
基于ERT的垃圾厌氧填埋初期的水分运移过程研究
2012年
水分监测是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考虑到现有监测方法不容易得到垃圾内部的水分分布情况,本文将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用于监测生活垃圾在厌氧填埋初期的水分分布和运移过程研究.通过建立室内厌氧填埋模拟柱,应用取样分析、时域反射传感器(TDR)、高密度电阻率成像等方法对生活垃圾在厌氧填埋条件下初期两个月的降解和水分变化过程进行了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生活垃圾处于好氧降解过渡至厌氧降解的阶段.随着垃圾的降解,含水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在第30d之后,柱体内部存在明显的水分运移现象.在柱体下部单元层中,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得到的垃圾电阻率值与时域反射传感器(TDR)测得的体积含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根据电阻率与体积含水量的拟合公式,得到了柱体下部单元的含水量分布和储存水量的变化过程.储存水量的变化过程与质量含水量计算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两者之间的可决系数达到0.9488.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在厌氧填埋初期,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可以用于监测垃圾堆体内的含水量分布和水分运移过程.
凌成鹏周启友薛玉伟张媛媛李睿刘建国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生活垃圾厌氧填埋含水量
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解决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循环的氨氮积累问题,提出了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在渗滤液回灌的基础上,对回灌渗滤液进行曝气处理、pH调节和温度控制。通过建立模拟填埋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填埋工艺对渗滤液中氨氮、COD去除以及填埋垃圾产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系统在氨氮、COD去除以及产气特征上均优于传统填埋系统和渗滤液厌氧回灌填埋系统。A-O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系统中渗滤液氨氮浓度降至200.9mg/L,COD浓度降至1900mg/L,最高产气速率和累积产气量分别达到195L/d和2976L,后期CH4浓度稳定在60%左右。
杨渤京王洪涛陆文静牟子申
关键词:脱氮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回灌温度PH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