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846001)

作品数:27 被引量:81H指数:6
相关作者:鲁安怀李艳丁竑瑞王长秋丁聪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矿物
  • 9篇微生物
  • 8篇水钠锰矿
  • 8篇铁矿
  • 8篇催化
  • 6篇光催化
  • 6篇光谱
  • 5篇电化学
  • 5篇矿物学
  • 5篇光电
  • 5篇赤铁矿
  • 4篇红外
  • 3篇电子传递
  • 3篇针铁矿
  • 3篇铁锰
  • 3篇中碳
  • 3篇微生物群落
  • 3篇离子
  • 3篇锰矿
  • 3篇矿物学特征

机构

  • 38篇北京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中冶南方都市...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30篇鲁安怀
  • 29篇李艳
  • 24篇丁竑瑞
  • 5篇王长秋
  • 5篇丁聪
  • 4篇刘菲菲
  • 4篇张慧琴
  • 4篇李岩
  • 3篇王浩然
  • 2篇杨晓雪
  • 2篇李艳
  • 2篇许晓明
  • 2篇刘菲菲
  • 1篇姜政
  • 1篇王鑫
  • 1篇曾翠平
  • 1篇张岩
  • 1篇梅放
  • 1篇赵文岩
  • 1篇余萍

传媒

  • 11篇岩石矿物学杂...
  • 6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中国矿物岩石...
  • 2篇矿物学报
  • 2篇地球科学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化学通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17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几种常见矿物的中远红外发射光谱研究
本文利用热红外发射光谱研究了透闪石、蛇纹石、钠长石与白云石的红外发射光谱特征。通过对300cm650 cm的红外波段进行积分计算,发现钠长石的发射率最高,可达到0.978,其次为蛇纹石0.968,透闪石0.960,白云石...
朱莹李艳丁竑瑞黎晏彰许晓明鲁安怀
文献传递
新疆岩石漆光-半导体矿物-微生物群落电子传递初探
矿物与微生物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广泛参与物质循环与环境演化过程,在物质与能量层面上存在着复杂多样的相互作用关系。伴随微生物胞外呼吸作用的发现,矿物与微生物间电子转移过程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地质微生物等相关研究领域热点方向...
任桂平燕迎春孙曼仪鲁安怀吴晓磊丁竑瑞
关键词:光照条件微生物群落电子传递
文献传递
浅海Mg^(2+)和SO_4^(2-)对微生物诱导形成锰碳酸盐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模拟浅海环境下锰氧化物微生物还原作用诱导碳酸盐沉淀的过程,选取最常见的锰氧化物-水钠锰矿(K_(0.33)Mn_7O_(14)·7H_2O)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种类与浓度盐离子(Mg^(2+)、SO_4^(2-))存在条件下开展异化锰还原菌Dietzia cercidiphylli 45-1b好氧还原水钠锰矿的实验研究.通过测试体系蛋白、Mn^(2+)等离子浓度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吸收谱(XAS)表征反应前后矿物结构变化,来探讨不同初始Mg^(2+)和SO_4^(2-)浓度对于菌株45-1b还原水钠锰矿及诱导碳酸盐矿物沉淀的影响.结果显示体系pH值在4天内从7.0迅速上升至9.3,Mn^(2+)浓度在2天内迅速上升至166μmol/L,随后迅速下降至8μmol/L(第4天),其好氧还原产物为菱锰矿(MnCO3),且其产生量随Mg^(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SO_4^(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好氧环境下菌株45-1b能够利用乙酸为电子供体,水钠锰矿为电子受体还原水钠锰矿释放Mn^(2+),最终转化有机碳为无机碳酸盐矿物菱锰矿.Mg^(2+)通过影响微生物生长和菱锰矿成核对水钠锰矿的还原及菱锰矿沉淀产生抑制作用,而SO_4^(2-)可以缓解Mg^(2+)的抑制作用并促进水钠锰矿的还原及菱锰矿沉淀.
王霄李艳黎晏彰刘雨薇段鉴书丁竑瑞王长秋鲁安怀
关键词:水钠锰矿菱锰矿生物还原生物矿化环境地质
中国干旱与湿润地区岩石漆光谱学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为探究岩石漆矿物组成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采集了中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地区岩石漆样品,制作了岩石漆纵切片观察其形貌特征,对其进行了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分析。光谱学研究表明,所有岩石漆样品均检测出574~594cm^(-1)、622~645cm^(-1)的拉曼峰位和428cm^(-1)、466~468cm^(-1)、513cm^(-1)的红外峰位,表明水钠锰矿是岩石漆中普遍存在的锰氧化物矿物。干旱与部分半干旱地区岩石漆检测出290~291cm^(-1)、405~409cm^(-1)、610cm^(-1)的拉曼峰位,半干旱地区岩石漆检测出217cm^(-1)、275~279cm^(-1)、393~395cm^(-1)的拉曼峰位,表明干旱地区岩石漆内铁氧化物以赤铁矿形式产出,半干旱地区富含针铁矿与赤铁矿。湿润地区岩石漆未检测到铁氧化物的谱峰信号。说明气候差异与生物活动可能是岩石漆形貌与矿物组成差异性的原因。
许晓明李艳李岩丁竑瑞王浩然鲁安怀
关键词:拉曼光谱红外光谱铁锰氧化物
微生物锰还原过程中碳酸盐矿物沉淀研究
<正>中国锰矿资源丰富,沉积型矿床约占80%,在沉积型矿床中,以菱锰矿为矿石矿物的碳酸盐型锰矿是主要类型。长期以来,关于碳酸盐型锰矿床的成因多归因于氧化还原电位控制下的化学沉积,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锰矿床的微生物...
王霄李艳鲁安怀丁竑瑞张慧琴
矿山铁的硫化物矿物处理皮革厂含铬废水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全面提升内蒙古大型硫铁矿的综合利用价值,尝试将其主要成分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分别用于处理含铬废水,找到了天然硫铁矿和改性硫铁矿处理Cr(Ⅵ)的最佳实验条件。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研究所使用的矿样粒径减少到80~100目,用量减少了70%,所处理的含铬废水浓度增大到50 mg/m L。将处理含铬废水后的硫铁矿经XPS扫描分析后发现,天然黄铁矿在pH值分别为1.84、4.15和10.87的反应体系中处理Cr(Ⅵ)后,大部分的Cr(Ⅲ)以Cr2S3的物相出现,分别占总铬物相的77.99%、86.53和100%。天然磁黄铁矿在pH值为6.5,加热500℃改性后的黄铁矿在pH值为4.15时,也有相当量的三价铬以Cr2S3的物相出现。用已经获得的处理含铬Cr(Ⅵ)的最佳条件,直接用于处理某皮革厂高浓度的含Cr(Ⅲ)实际废水,去除率达73%。本研究为综合处理含铬废水提供了思路,成为矿山资源化的途径之一。
石俊仙赵文岩吕梦开王志婕幸睿君李瑾
关键词:磁黄铁矿黄铁矿含铬废水XPS
纳米针铁矿的半导体性能实验
<正>针铁矿在地表环境中分布广泛,具有吸附能力强、催化降解污染物、参与氧化还原等方面的性质,这些特征使其在地球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学、矿物学、土壤科学等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针铁矿具有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其禁带宽度为...
王浩然丁竑瑞李艳鲁安怀
文献传递
铁细菌外膜蛋白对赤铁矿纳米颗粒团聚状态的影响机制
模式铁还原菌--希瓦氏菌能够利用胞外的赤铁矿(α-FeO)纳米颗粒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新陈代谢,这一异化铁还原过程在铁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微生物矿化、生物燃料电池开发等研究邻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希瓦氏菌外膜蛋白OmcA位于细胞跨...
刘娟盛安旭刘枫
关键词:胞外分泌物团聚状态异化铁还原
文献传递
3种典型富锰沉积物的形貌学与矿物学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采集了3种典型的富锰沉积物样品,即岩石漆、树枝晶与土壤铁锰胶膜,并制作了相应的纵切片。运用光学显微镜、原位微区拉曼光谱仪、扫描电镜、EDX能谱仪分别对其形貌学与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漆呈黑色致密层状、葡萄状,主要由水钠锰矿、赤铁矿、针铁矿、粘土矿物等组成,是一种高度混杂的沉积物。宏观上岩石漆与基岩有截然的接触面,发育有微层理结构,在微观上的表现即锰含量的周期性波动。树枝晶呈黑色分枝状,主要由锰钡矿组成,极端富锰而贫硅铝,与基质呈交织结构。土壤铁锰胶膜呈黑色粘稠层状,由水钠锰矿、赤铁矿、针铁矿、钛铁矿、粘土矿物等组成,可细分为外层黑褐色的富锰条带和内层黄棕色的富铁条带。这3种富锰沉积物的形貌学和元素分布特征与各自的成因机制密切相关。
许晓明李艳丁竑瑞李岩鲁安怀
关键词:树枝晶拉曼光谱矿物学
球粒状和棒状纳米赤铁矿光电化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以乙二醇为诱导剂通过电化学沉积法成功合成了球粒状及棒状纳米赤铁矿。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Raman光谱结果表明,球粒状赤铁矿粒径20±5 nm;棒状赤铁矿截面直径约20 nm,长90±10 nm;二者物相皆为单一均匀的赤铁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两种赤铁矿在300~550 nm范围内均有较好吸收,Tauc方程计算球粒状和棒状赤铁矿禁带宽度分别为2.00 e V和1.99 e V。Mott-Schottky拟合结果表明1 M KOH溶液体系中,棒状赤铁矿载流子浓度为1.95×1021cm-3,高于球粒状赤铁矿(3.16×1020cm-3)。进一步的光电化学实验表明:0.6 V(vs.Ag/Ag Cl)电势下棒状赤铁矿光照下电流密度较暗电流提升550%,球粒状赤铁矿电流密度提升77%。研究证实,赤铁矿形貌对其半导体特性及光电化学特性有影响,且棒状赤铁矿电极表现出更好的可见光响应特性,具有更佳的光电催化潜力。
孙曼仪任桂平鲁安怀李艳丁竑瑞
关键词:赤铁矿形貌光电化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