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2M05)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举庞立生华铭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消费社会的物化处境及其现代性批判被引量:6
- 2013年
- 消费社会的物化逻辑不但演绎了物质世界的社会关系,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命运。物化逻辑以社会符号系统的方式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使欲望释放的自由个性成为一种需求幻象。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当代视阈,持续不断地揭露和反思物化处境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超越消费社会的意识幻象,引导时代精神的文明转换,依然是现时代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紧迫任务。
- 庞立生刘举
- 关键词:消费社会公共理性
- 后现代之后的幸福观反思:欧洲金融危机视阈内的幸福观刍议
- 2012年
- 后现代思潮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其对现代性批判的影响不容小觑,其影响渗透在当代社会每一个角落,我们考察当前金融危机下的欧洲幸福观,还要以审视后现代幸福观为前提。文章认为当下欧洲幸福观的重构应该更多体现出对传统精神的回归,在某种程度上回归西方传统思想对于责任、正义与崇高的追寻。
- 华铭
- 关键词:后现代幸福观
- 人类命运的现实关注:马克思的需要观解读被引量:1
- 2013年
- 面向人的现实需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需要观的价值追求,它是建立在人的对象性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性、历史性产物。人的需要与人的本质生成具有一致性,因此人的需要最终必须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导向。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的异化最终导致了需要异化以及人的本质异化。而共产主义则为人的需要和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途径。
- 刘举庞立生
- 关键词:人类命运
- 大众消费价值取向与我们时代的精神抉择被引量:1
- 2013年
- 资本逻辑中的"物"渗透着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自我意识,大众消费价值取向不自觉地受到这种抽象力量的统治。即"物"的符号隐喻表征了"非神圣形象"控制下的价值追寻和欲望释放,它既具有在"面子"消费观影响下为个体价值正名的"拜物教"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射了在西方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大众消费价值取向的特殊"幻象"。因此,大众消费价值观的社会重构离不开理性精神的自觉和对当代文化生产的现代性反思。
- 刘举
- 关键词:消费价值观隐喻自我意识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