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开放基金(IHR2006K03)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2
相关作者:廖移山杨利群杨静李鹏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省气象局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暴雨
  • 3篇大暴雨
  • 2篇暴雨过程
  • 2篇大暴雨过程
  • 1篇低涡
  • 1篇数值模拟
  • 1篇能量锋
  • 1篇气旋
  • 1篇局地
  • 1篇局地暴雨
  • 1篇回波
  • 1篇回波特征
  • 1篇值模拟

机构

  • 2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黑龙江省人工...

作者

  • 2篇廖移山
  • 1篇杨静
  • 1篇李鹏
  • 1篇杨利群

传媒

  • 1篇气象科学
  • 1篇贵州气象
  • 1篇暴雨灾害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贵州南部山区一次大暴雨的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WRF模式,对2008年5月27日夜间贵州南部山区大暴雨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复杂地形条件下,数值模拟有一定难度。本次数值模拟能够反映此次大暴雨的降水区域、降水特征和降水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的数值结果,对该暴雨过程的中尺度气旋及地形对降水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β尺度气旋是造成此次局地暴雨的直接系统;气旋在结构上表现出中低层强烈的辐合和正涡度柱的耦合,出现了伸展到对流层顶的深厚强上升运动;造成大暴雨的辐合线生成在贵州西部地形梯度较大地方,辐合线上发展起来的中尺度气旋在850 hPa和地面上表现为生成在一个开口向南的喇叭口地形上,由于喇叭口地形对气流的辐合和抬升作用,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在该地达到最强,无疑对降水的落区和强度有重要影响。
杨静罗宇翔杨利群廖移山
关键词:大暴雨数值模拟气旋
2008年贵州两次大暴雨过程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贵州2008年2次典型的大暴雨过程。分析表明,这2次大暴雨过程呈现雨量大、雨强强,降水成片等特点,其回波演变特征出现了低质心回波、逆风区、低空急流等一般暴雨的雷达回波演变特征。降水直接影响系统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在雷达回波图上表现为对流型降水和混合云降水,混合云降水贡献相对较大。
杨秀庄李鹏汪超
关键词:大暴雨回波特征
贵州南部两次局地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被引量:25
2010年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6月12日夜间和2008年5月27日夜间贵州南部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西高东低、东北低涡稳定维持的有利环流形势下,700 hPa巴塘低涡东移是造成贵州西南部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巴塘低涡和低空西南急流在贵州东南部维持对贵州西南部暴雨起重要作用,同时不稳定能量在贵州南部积聚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相对于后一过程,前一过程在贵州水汽辐合区更大,其大雨量级以上降水范围更广;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生成发展是两次局地大暴雨发生发展的可能触发原因,暴雨中心位于辐合线南侧暖区中;前一过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强且位置偏西(西脊点到达110°E),南支槽东移有利于引导700 hPa低涡移动,弱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形成能量锋锋生,引起低涡强烈发展、涡旋环流增强,而后一过程副高偏弱且位置偏南、偏东,500 hPa上无高原槽影响,以及地面贵州南部为低压控制且无冷空气影响,是前一过程比后一过程降水强度更大的原因。
杨利群杨静廖移山彭芳
关键词:局地暴雨低涡能量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