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440)

作品数:23 被引量:330H指数:11
相关作者:胡业翠赵丹丹郑新奇付梅臣高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部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移民
  • 7篇生态
  • 7篇土地利用
  • 5篇迁入
  • 4篇生态移民
  • 4篇城市
  • 3篇生计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土壤
  • 3篇农户
  • 3篇喀斯特地区
  • 3篇城市化
  • 2篇移民安置
  • 2篇移民安置区
  • 2篇生计资本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土地管理
  • 2篇土地集约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机构

  • 21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鲁东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9篇胡业翠
  • 3篇赵丹丹
  • 2篇谢苗苗
  • 2篇高云
  • 2篇付梅臣
  • 2篇郑新奇
  • 2篇赵国梁
  • 2篇刘桂真
  • 2篇李英
  • 1篇左玉强
  • 1篇姚思瑶
  • 1篇杜章留
  • 1篇王其兵
  • 1篇吕小龙
  • 1篇王佼佼
  • 1篇武淑芳
  • 1篇付玲
  • 1篇段晓艳
  • 1篇李静
  • 1篇王静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土地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农业经济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Chines...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及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广西移民迁入区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研究选取广西喀斯特异地安置点进行采样,研究自然林地(NF)开垦后土壤养分分布及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选择桉树林地(UG)、甘蔗地(SF)、玉米地(CF)3种当地主要的自然林地开垦后的利用类型,采用室外采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方法,基于空间位置代替时间序列的理论,分析了自然林地开垦后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并运用土壤质量综合评分和Markov方法研究了自然林地开垦后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自然林地开垦后土壤有机碳及全养分含量在不同开垦类型及各个土层中均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通过土壤质量综合评分和Markov方法对土壤质量分析发现,土壤质量均出现退化趋势,且退化主要集中在10~40 cm的土壤表层,随土层深度增加,退化程度逐渐减弱。结果表明,林地开垦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壤质量下降,在喀斯特地区异地安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异地安置点生态系统的人口承载力和农业用地的供给能力,避免因大量开垦造成土壤退化、生态环境破坏使迁入区出现贫困化和石漠化的问题。
仝金辉胡业翠李英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开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土壤质量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增长边界预测——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32
2016年
研究目的:构建城市增长边界预测模型,以北京市为例,研究该模型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尝试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结合GIS和RS技术,并选定绿地、建筑物、行政中心、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坡度、坡向和海拔8个对城市边界扩张影响较大的因子,建立城市增长边界模型(UGBM),并应用该模型预测了北京市2020年城市增长边界,同时用面积匹配值法评估了模型的精度。研究结果:使用UGBM模型预测城市增长边界,总的面积匹配值为106%,稍微高估了城市扩张面积。研究结论:基于BP神经网络的UGB划定方法对确定城市未来扩张方向有指导作用,可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
付玲胡业翠郑新奇
关键词:土地管理BP人工神经网络
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研究旨在分析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城市提出因地制宜的土地集约利用对策提供借鉴,采用改进熵值法来评价2007—2013年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反映土地集约利用随时间变化特征,并且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来揭示其空间特征。研究期以2008年为界,划分成土地集约利用缓慢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研究期内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上升,无锡和苏州等小幅上升,南通和泰州等小幅下降,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土地集约利用中高等和低等水平城市分别呈现半环式和条带式分布特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低)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多为高(低)值中心,但空间相关性较弱。区位因素、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土地市场化水平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有影响。各地应有的放矢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时应发挥中心城市的涓滴效应以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
赵丹丹胡业翠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空间自相关
移民安置区农户土地利用与生计变化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研究目的:分析移民易地安置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多样性及其土地利用变化,为区域土地优化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结果: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纯农户比例急剧下降,不同类型农户的兼业行为趋势明显,农业生计多样化指数增加,但非农生计方式单一;移民兼业行为和非农生计行为明显,但原驻民的农业生计多样性指数更高;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农户兼业程度越高,耕地面积减少越快,林地扩张程度越高,农用地面积变化越明显等特点;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明显提升,且表现出非农程度越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水平越高的趋势,但因林地大面积扩张导致农用地集约度总体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研究结论:移民安置区不同类型农户面临的生计压力不同,应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帮助农户发展多样化的非农生计活动,提高农户生计多样化和土地集约化水平。
胡业翠刘桂真李静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户移民安置区
Simulation of Land-use Scenarios for Beijing Using CLUE-S and Markov Composite Models被引量:25
2013年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nd simulated land use patterns in Beijing for the year 2000 and the year 2005 from the actual land use data for the year 1995 and the year 2000,respectively,by combining spatial land allocation simulation using the CLUE-S model,and numerical land demand prediction using the Markov model.The simulations for 2000 and 2005 were confirmed to be generally accurate using Kappa indices.Then the land-use scenarios for Beijing in 2015 were simulated assuming two modes of development:1) urban development following existing trends;and 2) under a strict farmland control.The simulations suggested that under either mode,urbanized areas would expand at the expense of land for other uses.This expansion was predicted to dominate the land-use conversions between 2005 and 2015,and was expected to be accompanied by an extensive loss of farmland.The key susceptible to land-use changes were found to be located at the central urban Beijing and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including Yanqing County,Changping District and Fangshan District.Also,the simulations predicted a considerable expansion of urban/suburban areas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of Beijing,suggesting a need for priority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HU YecuiZHENG YunmeiZHENG Xinqi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情景模拟马尔可夫模型城市化地区
多维视角下广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被引量:1
2023年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是确定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和进行工程项目布局的空间指导与前提。该研究以广西河池为例,构建“自然本底-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问题”综合评估框架,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划定研究。结果表明:1)河池市共划定6个自然本底类型区,“一江两河三山”的自然本底特征决定了分区的宏观构成;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现显著区域差异,粮食生产功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固碳释氧功能集中分布在西北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及生境质量功能在南部较为突出;3)各项生态胁迫问题严重程度整体呈现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点,石漠化、生态退化问题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土地整治潜力在东北部尤为突出,矿山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在全域内均有分布;4)综合自然本底分区、主导生态功能分区、生态胁迫问题识别,最终将河池市划分为15个生态修复分区,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可为河池市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并为其他区域生态修复分区提供技术借鉴。
王韵秋胡业翠高梦雯牛帅
关键词:整治K-MEANS聚类
广西生态移民迁入区的移民效应评估被引量:4
2017年
生态移民是新形势下中国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举措,研究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以广西环江县30个典型移民安置屯为例,开展生态移民背景下移民迁入区人地关系研究,将调查农户划分为迁入农户和原驻地农户,通过对比2组农户的现有耕地面积、经济收入以及对移民政策和环境变化的响应等问题,探讨移民迁入区的移民效应和可持续性。研究表明:生态移民工程受到农户的普遍认可与支持,迁入农户占有的耕地资源质量和经济收入较搬迁前有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与农业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仍需关注迁入区移民较原驻民耕地占有量和经济发展速度偏低、迁入区人口增加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造成的冲击等问题。
胡业翠郑方钰徐爽
关键词:生态生态移民工程
基于CLUE-S模型的广西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以广西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基于GIS平台,综合利用ArcGIS 10.1,CLUE-S模型以及SPSS 19.0等软件,结合谢高地等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修正计算得到了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图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并同1995年、2000年和2005年数值对比揭示了广西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规律,发现构成该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土地类型是耕地、林地、草地;如果保持2001—2005年的人类影响不变,2015年广西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将基本平稳,达到664.39亿元;生态服务价值高值区有扩大趋势,同时低值区也仍然在扩大,中值区有所缩小,特别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低值区有所扩大,要警惕建设用地扩张与辐射作用,由此可见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旧十分严峻。
赵国梁胡业翠
关键词:CLUE-S模型生态服务价值马尔科夫模型
基于参与式调查的广西生态移民迁入区农户收入效应评价被引量:11
2016年
定量评估生态移民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可为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效果评价、完善移民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该文以广西环江县30个移民安置屯281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收集迁入区农户在工程实施前后收入及其组成结构的变化数据,根据研究需要将调查农户分为移民和原驻民,利用倍差法(DID,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分析了生态移民工程对迁入区农户收入及收入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民农户的收入水平比搬迁前有较为明显的提高,1996-2011年,家庭总收入的年增长率达26.02%,此外,种植业、林业及非农收入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与安置区原驻民相比,移民的各项收入总量仍然偏低,除其他非农收入外,生态移民工程对移民各项收入的影响呈负效应,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占有量的不均衡是原因之一。因此,要保障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的可持续性,应加强工程实施效果的跟踪评价,加快迁入区土地再分配与确权制度研究,促进移民与原驻民生计的协同发展。
胡业翠武淑芳王静
关键词:生态移民农户收入倍差法
基于景观类型的北京市生态风险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生态风险评价作为一种综合评估区域内各类型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值的重要方法,如何定性定量地对其进行客观研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北京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北京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异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格局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北京市快速发展的11年间,北京各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幅度为水域>人工>农田>草地>未利用地>森林;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并随粒级增大而下降;2000—2010年,北京市生态风险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生态风险强度以城区为中心向郊区、远郊区呈放射状逐渐增加。
段晓艳胡业翠
关键词:景观结构生态风险地统计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