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8C02004)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梁杰卫裴吴志贤徐孝兴史玉仓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婴幼儿血管瘤
  • 1篇生长因子及其...
  • 1篇受体
  • 1篇普萘洛尔
  • 1篇普萘洛尔治疗
  • 1篇微血管
  • 1篇微血管密度
  • 1篇临床效果观察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生长因子
  • 1篇口服
  • 1篇及其受体

机构

  • 2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2篇梁杰
  • 1篇史玉仓
  • 1篇徐孝兴
  • 1篇吴志贤
  • 1篇卫裴
  • 1篇黄其佳

传媒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血管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KDR的表达和血管生成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在血管瘤中的表达以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婴幼儿血管瘤VEGF及KDR的表达和MVD。结果35例血管瘤中VEGF、KDR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是66.5%,73.4%。其中增生期和消退期VEGF阳性率分别为92.1%、31.4%(P<0.01),KDR阳性率分别为89.3%、42.5%(P<0.01);MVD分别为75.7±13.71、28.9±8.5(P<0.01)。KDR的表达与VEGF成正相关(P<0.01),KDR和VEGF与MVD都成正相关(P<0.01)。结论血管瘤增生期血管内皮细胞存在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KDR的相互作用,促进了新生微血管生成。
梁杰黄其佳
关键词:血管瘤VEGFKDR微血管密度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成功筛选30例血管瘤患儿作为口服普萘洛尔的治疗对象,年龄为28天~10月,平均年龄4.8月。<3个月患儿,剂量1.5mg.kg-1.d-1;>3个月患儿,剂量2.5mg.kg-1.d-1,每天分2次服用。一般住院治疗5~7天,复查心电图、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电解质等。如无异常予以出院带药。嘱患者出院后继续服药,用药前3个月,每2周复诊1次;3个月后每月复诊一次。结果:按四级评分法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估。治疗30例患儿,其中I级疗效有2例(差);Ⅱ级4例(中);Ⅲ级14例(好);Ⅳ级10例(优)。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用药安全范围广,今后在临床上有望推广应用。
卫裴梁杰吴志贤徐孝兴史玉仓
关键词:普萘洛尔婴幼儿血管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