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LQG0908)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4
相关作者:李长安袁胜元张玉芬刘引迪江华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许昌学院湖南省遥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盆地
  • 2篇环境意义
  • 2篇江汉盆地
  • 2篇长江
  • 1篇地貌
  • 1篇地质
  • 1篇示踪
  • 1篇区域地质
  • 1篇微量元素
  • 1篇微量元素含量
  • 1篇物源判别
  • 1篇稀土
  • 1篇稀土元素
  • 1篇稀土元素特征
  • 1篇粒度
  • 1篇流型
  • 1篇环境地质
  • 1篇环境事件
  • 1篇江汉平原
  • 1篇古湖泊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许昌学院
  • 1篇湖南省遥感中...

作者

  • 5篇李长安
  • 3篇袁胜元
  • 2篇张玉芬
  • 1篇姜端午
  • 1篇邵磊
  • 1篇孙习林
  • 1篇陈亮
  • 1篇刘引迪
  • 1篇江华军

传媒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江汉平原肖寺剖面粒度和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江汉平原肖寺地区在3098aB.P.至1326aB.P.间形成了约200cm的河流及漫滩沼泽相沉积,在对该地区一个典型剖面沉积特征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以2.5cm为间距,对剖面的12.5~197.5cm段系统采集了79个样品,并进行了粒度和质量磁化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磁化率值的大小与沉积相,尤其是与沉积物的粒度存在相关性。一般规律是河流相粉砂的磁化率值大,而湖沼相粉砂质粘土及泥炭的磁化率值偏低。粒度和磁化率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古水文事件,粗砂组分含量及磁化率的高峰可能指示了特大越岸洪水事件。粒度和磁化率值变化同时也揭示了江汉平原肖寺地区冷期洪水事件频率明显高于暖期,可能与西风带的范围与强度有关。
袁胜元李长安张玉芬陈亮
关键词:粒度磁化率古气候
江汉盆地ZL钻孔微量元素含量的粒度效应与环境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江汉盆地是长江出三峡后第一个大型卸载区,近2.77 Ma以来堆积了近300 m的碎屑沉积物,主要由河流相和湖沼相组成,形成了多个沉积旋回。选择江汉盆地中心位置的ZL钻孔,利用ICP—MS方法展开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细粒组分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各粒组含量相关性并不明显,主要是5~7粒级组分表现出微弱的相关性.可见,粒度并非ZL钻孔微量元素丰度的主控因素。钻孔岩心中大部分亲石元素、亲硫元素相对上部陆壳均出现明显富集,亲铁元素总体低于上部陆壳,可能与江汉盆地总体上更多地接受了来自上游而非扬子古陆本地深源物质风化碎屑沉积有关。Sr、V/Ni和Sr/Ba值的变化则表明江汉盆地在2.6~2.43 Ma B.P.时可能有咸化湖的发育,而在2.1 Ma B.P.左右存在过一段大湖发育期。
袁胜元李长安邵磊
关键词:江汉盆地微量元素古湖泊
江汉盆地周老孔0~108m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判别被引量:7
2011年
对采自于江汉平原沉积中心的钻孔沉积物进行了稀土元素质量分数的测试,探讨了周老孔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质来源。结果显示,江汉平原108m以上不同深度沉积物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w(ΣREE)值、轻重稀土元素的质量分数比[w(ΣCe)/w(ΣY)]、Eu异常和Ce异常值等基本没有变化,且均与现代长江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特征相近,表明距今1Ma以来江汉平原的物源并未发生变化,且与现代长江沉积物有相同物源区,即来自长江上游流域源岩。在w(La)/w(Yb)CN与w(Gd)/w(Yb)CN组成的稀土元素参数图解中,江汉平原108m以上深度沉积物与金沙江水系、嘉陵江水系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特征最为相似,因此,江汉平原108m以上深度沉积物的主要物源区应该是金沙江水系和嘉陵江水系沉积物。另外,1Ma以来长江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特征基本没有变化,且受现代长江沉积物的物源控制,说明现代长江在1Ma前就已经形成。
刘引迪李长安袁胜元
关键词:长江沉积物稀土元素物源判别
碎屑白云母^(40)Ar-^(39)Ar示踪及在长江贯通研究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使用碎屑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示踪方法研究长江贯通是一种新探索。在分析这一方法示踪的基本原理之后,讨论了碎屑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方法在判别沉积物物源、研究水系演化和计算源区剥蚀速率等方面的一些应用,然后从取样位置的选择、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以及上游源区白云母40Ar-39Ar年龄分布等方面就这一方法应用于长江贯通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先整理源区白云母40Ar-39Ar年龄分布,再分析盆地沉积物中碎屑白云母年龄分布在垂向的变化,最后对比这两种年龄分布的关系来制约长江贯通时间。
孙习林李长安
关键词:示踪
嘉陵江曲流型叠置河谷成因对区域地质环境的响应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明确嘉陵江曲流型叠置河谷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地质环境演化的响应,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地貌背景、水系演化模式等基础上,认为嘉陵江曲流型叠置河谷的成因可能是三峡贯通这一重大地质事件作用的结果.三峡贯通前,古分水岭两侧的四川盆地和江汉盆地水系相互独立发育;由于江汉盆地水系溯源侵蚀速率快,切穿其与四川盆地的古分水岭,分水岭西侧水系被袭夺后东流,两大水系完成统一;在三峡贯通事件作用下,嘉陵江古自由河曲快速下切嵌入基岩,形成了曲流型叠置河谷的壮观地貌景观.基于砾石层中冲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dating,ESR)测年结果,表明三峡贯通的时间大致在早-中更新世之交.第四纪地壳活跃,三峡的贯通可能与该时期内的"昆仑-黄河运动"密切相关.
江华军李长安张玉芬姜端午
关键词:环境地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