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151)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昌琪曹文宇段娟张建一王雪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社会
  • 3篇营养因子
  • 3篇神经营养
  • 3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嗅觉
  • 2篇嗅觉系统
  • 2篇社会交往
  • 2篇生物学
  • 2篇交往
  • 2篇丰富环境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硬化
  • 1篇杏仁核
  • 1篇应激
  • 1篇应激障碍
  • 1篇幼龄
  • 1篇幼龄期
  • 1篇幼年
  • 1篇幼年期

机构

  • 9篇中南大学
  • 1篇湘雅医院

作者

  • 9篇李昌琪
  • 5篇曹文宇
  • 4篇张建一
  • 4篇段娟
  • 3篇王雪琴
  • 2篇张娟
  • 2篇徐杨
  • 2篇李芳
  • 2篇王非一凡
  • 2篇王洪涛
  • 1篇曹烨
  • 1篇陈锶
  • 1篇罗帅寒天
  • 1篇郑梅
  • 1篇杨涛
  • 1篇周一
  • 1篇梁拓
  • 1篇王倩
  • 1篇张倩月
  • 1篇程英

传媒

  • 4篇神经解剖学杂...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攻击行为是一种复杂的行为,从进化上而言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例如它对资源的保护与争夺、个体及种族的生存、繁衍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心理学家将攻击行为定义为引起他人身体或心理痛苦为目的的故意行为。攻击行为是很多精神疾病的主要特征,这包括情绪性疾病(例如抑郁、
曹文宇徐杨张建一李昌琪
关键词:杏仁核前额叶皮质五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共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2012年
共情(empathy)作为一种亲社会现象,引起了心理学、社会学、认知科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研究者的兴趣。由于共情现象错综复杂,这些学科的研究内容相互交叉、各有侧重,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系统来归纳总结这些研究成果。这为各学科间分工合作与相互借鉴造成了困难。共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与其他共情研究领域不同的是,它侧重于了解共情相关的脑区、结构基础、分子物质等形态和物质基础,旨在搭建一个从“心理现象”到“形态物质基础”的桥梁,为共情的深入研究提供更为有利的证据。本综述对共情的概念、共情的成分进行了介绍,并着重总结了近几年来共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周一王倩杨涛罗帅寒天李昌琪
关键词:共情脑成像催产素疼痛情绪
丰富环境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3年
哺乳动物大脑伴随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衰老、死亡处于动态发展中,受到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影响。其中遗传因素相对易于作为共性或特征进行研究,但是后天环境复杂多变。环境因素影响大脑对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行为的调控,其影响程度和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就丰富环境对大鼠社会行为影响研究进展做概要介绍。
段娟王雪琴张建一李昌琪
关键词:丰富环境社会行为神经营养因子
Wistar大鼠幼年期丰富环境刺激对其社会竞争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鼠幼年期丰富环境经历对其成年后焦虑样行为和社会竞争行为的影响。方法:幼年期Wistar大鼠(生后21天)分为标准饲养组(对照组)和丰富环境刺激(EE)组。对照组为持续在标准实验室饲养条件下饲养;丰富环境组为生后21天至行为学检查时持续在丰富环境下饲养。在生后70天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方法测试焦虑样行为;采用社会优势管道试验观察社会竞争性行为。结果: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丰富环境组在开放臂的时间和次数显著增加;优势管道实验结果显示丰富环境刺激组大鼠的社会竞争力明显下降。结论:大鼠幼年期丰富环境刺激可改善大鼠的焦虑样情绪,但导致大鼠社会竞争力下降。
何欣雯曹文宇段娟张建一李昌琪
关键词:社会竞争丰富环境
Pro-BDNF及其受体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小鼠模型中枢神经系统中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及其受体(Sortilin)的表达变化。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上、下背部左右两侧及左、右侧尾根部分2次予以MOG35-55抗原多肽进行免疫,建立EAE模型。EAE组又分为发病前期(9 d)、发病初期(17 d)、发病高峰期(25 d)和发病缓解期(32 d)四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ro-BDNF及Sortilin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表达变化。结果:pro-BDNF在EAE模型小鼠的皮质、胼胝体、海马、脊髓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第9 d、第17 d出现下降,在发病高峰期即第25 d表达增加,在发病缓解期即第32 d时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Sortilin在EAE模型小鼠的皮质、胼胝体、海马、脊髓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第9 d出现下降,在发病高峰期即第25 d表达增加,其他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ro-BDNF与Sortilin在EAE小鼠模型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与其病情密切相关,提示它们可能参与EAE病理的发生发展。
胡招兰曹文宇王雪琴段娟王洪涛张娟李芳李昌琪
关键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小鼠
创伤后应激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种由严重强烈的伤害事件造成的精神障碍,随着近年来社会应激事件的增多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创伤应激障碍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同时为了研究对应的治疗方法,人们对创伤应激障碍的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也有了新的进展。本文着重从激素、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系统等方面来总结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生物学机制。激素方面,PTSD主要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Sympatho-adrenomedullarysystem,SAS)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的功能异常有关;神经营养因子方面,其产生与分泌的异常增加或减少可能是PTSD产生的重要机制;免疫系统方面,PTSD可能与免疫系统相关的蛋白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变化有关。整合神经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组学及分子影像学的成果将对PTSD的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付予欣王非一凡程英田莎张倩月郑梦莹李昌琪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激素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功能
幼龄期音乐暴露对大鼠成年后焦虑行为和恐惧记忆消退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幼龄期音乐暴露对成年大鼠焦虑样行为和恐惧记忆消退的影响。方法健康2周龄Sprague—Dawleyda大鼠4窝(共28只),投币法随机分为2组:音乐组每晚8:00—10:00给予音乐暴露,持续3周;对照组不作处理。5周龄后雌、雄鼠分笼,雄鼠音乐组与对照组各8只,雌鼠音乐组与对照组各6只。各组大鼠8周龄时,对其进行恐惧条件化训练、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恐惧消退训练。结果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电击前音乐组雌、雄大鼠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雌鼠(7.07±1.14)%,雄鼠(5.12±1.95)%]与对照组雌、雄大鼠[雌鼠(4.65±0.86)%,雄鼠(4.86±1.9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击后音乐组雌、雄大鼠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雌鼠(8.63±3.35)%,雄鼠(7.79±2.49)%]高于对照组雌、雄大鼠[雌鼠(1.48±0.11)%,雄鼠(4.294-1.68)%](尸〈0.01)。旷场实验结果,电击前音乐组雌、雄大鼠中央格停留时间百分比[雌鼠(6.16±2.17)%,雄鼠(6.25±3.47)%]与对照组雌、雄大鼠[雌鼠(5.27±1.95)%,雄鼠(6.22±3.1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击后音乐组雌、雄大鼠中央格停留时间百分比[雌鼠(8.52±1.93)%,雄鼠(6.95±2.46)%]大于对照组雌、雄大鼠[雌鼠(3.47±0.93)%,雄鼠(4.36±2.22)%](P〈0.05)。消退训练显示,消退训练第1天第一个block音乐组雌、雄大鼠与对照组雌、雄大鼠呆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音乐组雌鼠第3天呆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雌鼠(P〈0.05),音乐组雄鼠第2,3天呆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雄鼠(分别为P〈0.05,P〈0.01)。结论幼龄期音乐暴露有助于改善大鼠创伤应激后的焦虑水平,不影响大鼠的条件恐惧记忆水平,有助于恐惧
梁拓王超曹烨王非一凡陈锶郑梅李昌琪
关键词:焦虑恐惧消退
嗅觉系统在啮齿类动物社会交往行为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啮齿类动物个体之间正常的社会交往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网络,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指出小鼠经历社会隔离后,其成年后的空间认知能力显著下降,与其同类的社会交往机会减少,表现出异常的攻击行为”。
徐杨曹文宇李昌琪张建一
关键词:啮齿类动物交往行为嗅觉系统空间认知能力社会交往社会隔离
大鼠同性别社会交往引起主嗅觉系统相关脑区pERK1/2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同性别社会交往行为脑内pERK1/2的表达与可能作用。方法:采用三箱室社会交往箱检测雄性大鼠同性别社会交往行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动物10 min社会交往行为后脑内pERK1/2的表达;采用10%硫酸锌(ZnSO4)滴鼻嗅觉剥夺后观察大鼠同性别社会交往行为以及脑pERK1/2的表达状况。结果:大鼠呈现明显的同性别社会交往偏好;社会交往后,pERK1/2在与主嗅觉系统相关的脑区(如主嗅球、内嗅皮质、梨状皮质等)以及眶额皮质、前扣带皮质等脑区表达明显增加;嗅觉剥夺后大鼠的同性别社会交往行为显著减少,pERK1/2在主嗅觉系统相关脑区表达明显下降。结论:主嗅觉系统参与了雄性大鼠同性别社会交往行为,pERK1/2表达水平变化随着社会交往行为改变而改变,提示ERK1/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大鼠同性别社会交往行为。
段娟曹文宇王雪琴胡招兰王洪涛张娟李芳李昌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