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1B02-01-01)

作品数:6 被引量:163H指数:5
相关作者:程万正刘芳闻学泽易桂喜苏有锦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震源
  • 4篇地震
  • 4篇震源机制
  • 4篇震源机制解
  • 2篇应力场
  • 2篇余震
  • 2篇汶川8.0级...
  • 2篇构造应力
  • 2篇构造应力场
  • 1篇地震预测
  • 1篇断裂带
  • 1篇应力场特征
  • 1篇永胜6.0级...
  • 1篇余震序列
  • 1篇震相
  • 1篇震源深度
  • 1篇振幅
  • 1篇振幅比
  • 1篇强余震
  • 1篇强震

机构

  • 3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2篇刘芳
  • 2篇程万正
  • 1篇苏有锦
  • 1篇张秀萍
  • 1篇易桂喜
  • 1篇王晓山
  • 1篇朱振兴
  • 1篇吴朋
  • 1篇刁桂苓
  • 1篇张致伟
  • 1篇闻学泽
  • 1篇阮祥
  • 1篇马利军
  • 1篇张彦清
  • 1篇王曰风
  • 1篇杨雅琼

传媒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四川地震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特征被引量:25
2009年
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利用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测震台的数字地震波资料,测定了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震中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震前地震活动平稳,未出现显著异常增强或平静现象.根据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求出的震源机制解,其主压应力P轴方位为WNW-ESE向,震源断层面呈NE向与NW向两组节面走向.其中NE向节面呈N50°—70°E,断面倾角均陡,达60°—70°,震源力学作用方式多呈逆倾型,少部分呈走滑型.震前地震活动呈现的主压应力方位、震源断面走向及其错动类型,与汶川8.0级地震给出的解是一致的.巨大地震发生前沿龙门山断裂带微破裂呈现的平均应力场与主震一致.起始破裂区东侧20km内是紫坪铺水库水域区,这一区域发生小震活动增加的现象处于水库放水的卸载阶段.本文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起始破裂区附近的小震活动,其震源参数表明,震源位于8.0级地震之上的5—14km深度,其震源参数与8.0级地震给出的解也是一致的.
张致伟程万正阮祥吴朋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龙门山断裂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小震震源机制解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利用P、S最大振幅比数据反演中小震震源机制方法,选取2001—2008年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的中小地震的数字波形数据,反演得到130个地震震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震源机制存在NWW-SEE向和NE-SW向的两组节面,受近NEE-SWW方位的压应力和NNW-SSE方位的张应力作用,NWW-SEE向的破裂面产生右旋走向滑动,NNW-SSE向的破裂面产生左旋走向滑动。系统聚类分析显示,内蒙古中西部中小地震以直立节面、走滑型震源机制解为主。通过对杭锦旗、托克托两次4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与背景场对比,认为均不是"前兆地震"。通过对震源机制的一致性参数分析,内蒙古中西部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出现低值区,对地震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刘芳王晓山杨雅琼
关键词:振幅比震源机制解地震预测
用sPn震相计算内蒙古地震震源深度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数字波形记录对2003年6月10日内蒙古托克托县4.2级以及震中距1 000 km范围内不同台站记录M≥3.0地震的sPn震相进行分析,并计算地震的震源深度。研究表明,利用近震震相sPn与Pn波的到时差测定壳内近震深度,方法简捷准确。
刘芳
关键词:SPN震相近震震源深度
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强震危险性研究被引量:101
2008年
以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为例,利用最近31年的地震资料,根据精细b值计算结果,研究该边界断裂带的应力空间分布及其强震危险性.研究结果显示:(1)沿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b值空间分布显示在不同断裂以及同一断裂不同断裂段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反映出应力积累水平的空间差异.(2)小江断裂带主干断裂上的嵩明凹凸体及存在于主干断裂附近巧家与东川间以及嵩明北西的2个凹凸体、存在于安宁河断裂冕宁附近和则木河断裂西昌附近的凹凸体以及位于鲜水河断裂中南段道孚—乾宁间大尺度的凹凸体将是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未来大震或强震的震源区.
易桂喜闻学泽苏有锦
关键词:B值凹凸体强震危险性
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震源区应力场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利用垂直向的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计算方法,计算了2001年云南永胜6.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方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余震序列的震中分布,对永胜6.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应力场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所得发震断层为NWW向直立右旋走滑断层,与美国哈佛大学的主震CMT解的节面一致,也与余震分布一致,证明结果比较可靠;(2)震区主压应力场方向为NNW—SSE,与其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NNW向)一致,表明余震的应力场主要受主震震源应力场的控制。
王曰风刁桂苓张秀萍张彦清朱振兴马利军
关键词:余震序列震源机制区域构造应力场
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时—空扩展与强余震趋势的阶段性估计被引量:4
2009年
根据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丰富的余震序列资料,研究了余震活动的时—空扩展过程及分段破裂特征。汶川8.0级地震余震序列呈现有起伏的衰减,前期高频次,衰减快,后期衰减慢,持续时间长。在时间序列出现较强起伏的地震均集中发生在余震带北段,而南段余震活动持续处于平稳状态。密集余震沿NE向龙门山构造带的中央断裂呈窄条形展布330km,深度分布几到40余km。垂向余震带走向(NE方向)的地震深度剖面(NW向截面)和余震密集区图像呈现不对称的锲形分布。这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受力作用方式有关。余震区较强余震明显分为南段和北段。研究了较强余震的震源机制及分段特征。给出强余震趋势的基本分析方法,地震类型判定,强余震趋势的阶段性估计效果,以及目前现场地震预报应注意的问题。
程万正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强余震震源机制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