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A22008)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章晓栋石婷婷王玉凤宋阳章烨更多>>
相关机构:绍兴文理学院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浙江华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华鳖
  • 2篇RRNA
  • 1篇蛋白
  • 1篇粘病毒
  • 1篇融合蛋白
  • 1篇偏肺病毒
  • 1篇奇异变形杆菌
  • 1篇注释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融合
  • 1篇耐药
  • 1篇多重耐药
  • 1篇副粘病毒
  • 1篇杆菌
  • 1篇SINENS...
  • 1篇CITROB...
  • 1篇病毒

机构

  • 3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杭州市水产技...
  • 1篇浙江华才检测...

作者

  • 3篇章晓栋
  • 2篇石婷婷
  • 1篇魏永伟
  • 1篇叶键
  • 1篇刘晓瑜
  • 1篇章烨
  • 1篇宋阳
  • 1篇王玉凤

传媒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偏肺病毒对副粘病毒细胞融合的新注释被引量:5
2014年
对于副粘病毒科中的大多数病毒而言,细胞融合过程需要病毒的融合蛋白和吸附蛋白共同参与,其中吸附蛋白负责与受体结合,吸附蛋白与融合蛋白的相互作用激活融合蛋白进而激活细胞融合。而偏肺病毒介导的细胞融合则与上述副粘病毒的融合显著不同,所有已报道偏肺病毒介导的细胞融合不需要吸附蛋白的参与,其融合蛋白可单独完成与受体结合和融合。并且近年研究发现有些人偏肺病毒毒株介导的融合需要低pH条件,禽偏肺病毒A型具备极强的融合能力,而禽偏肺病毒B型则较弱。原有的副粘病毒细胞融合理论模型均不能解释上述现象,偏肺病毒介导的这种融合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其研究在近几年日趋成为细胞融合机制研究的热点。近年发现的偏肺病毒介导的融合现象打破了人们对副粘病毒融合的固有理解,拓展了人们对副粘病毒介导的细胞融合的认识。本文旨在对偏肺病毒介导的细胞融合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加以综述和讨论。
刘晓瑜章晓栋魏永伟
关键词:偏肺病毒细胞融合融合蛋白
一株多重耐药中华鳖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12
2015年
从患典型鳃腺炎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肝脏和腹水处进行细菌接种,分离获得一株细菌。综合菌落形态,16 S rRNA序列进化分析和API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判定,所得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SX43)。动物回归实验显示,分离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6.5CFU,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从实验幼鳖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常用药物的抗菌敏感性测定显示,菌株SX43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氯霉素高度敏感。
毛烁君斯广杰任晓金石婷婷章烨王卓瑞章晓栋
关键词:RRNA
中华鳖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从患典型鳃腺炎病中华鳖肝脏和腹水处进行细菌接种,分离获得一株细菌。综合梅里埃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和16SrRNA序列进化分析,判断所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SX37)。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能够引起幼鳖发病死亡,并且能够从试验幼鳖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但临床症状与病理解剖结果与自然发病症状不一致,显示该菌株不是中华鳖鳃腺炎病病原,而是继发病原。分离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07.83,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林亚歌叶键石婷婷宋阳王玉凤章晓栋
关键词:中华鳖奇异变形杆菌RR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