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334)

作品数:34 被引量:141H指数:7
相关作者:孙圣刚曹学兵童萼塘李红戈曹非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新华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帕金森
  • 22篇帕金森病
  • 21篇多巴
  • 16篇多巴胺
  • 13篇黑质
  • 11篇神经元
  • 11篇3-硝基丙酸
  • 10篇细胞
  • 9篇酸预处理
  • 9篇3-硝基丙酸...
  • 8篇多巴胺能
  • 8篇胺能
  • 6篇帕金森病大鼠
  • 5篇多巴胺神经元
  • 5篇左旋多巴
  • 5篇黑质细胞
  • 4篇凋亡
  • 4篇多巴胺能神经
  • 4篇多巴胺能神经...
  • 4篇多糖

机构

  • 32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湖北省新华医...
  • 1篇十堰市人民医...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作者

  • 31篇孙圣刚
  • 19篇曹学兵
  • 18篇童萼塘
  • 11篇李红戈
  • 9篇曹非
  • 6篇邓学军
  • 5篇梅元武
  • 5篇黎钢
  • 5篇梁直厚
  • 5篇刘昌勤
  • 5篇骆芳
  • 4篇钟建新
  • 3篇张敏
  • 3篇陈吉相
  • 3篇张允建
  • 2篇朱青
  • 2篇马嵘
  • 2篇徐岩
  • 2篇王涛
  • 2篇肖伟忠

传媒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康复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Journa...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神经科学通报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10篇2003
  • 8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免疫介导黑质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患者血清中抗大鼠黑质部膜蛋白IgG抗体的提取方法以及抗体的特异性免疫损伤作用。方法 差速离心法粗提SD大鼠黑质质膜 ,并将其偶联至溴化氢活化的琼脂糖 4B(CNBr activitied sepharose 4B)上 ,将 2 0例临床确诊的PD患者血清上样 ,收集洗脱峰 ,将洗脱产物通过蛋白A亲和层析柱 ,收集洗脱峰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和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分别检测其抗原结合活性和纯度。 2 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 :PBS组(注射PBS) ,健康组 (注射健康人IgG) ,PDIgG组 (注射PDIgG) ,对大鼠一侧黑质致密部 (SNpc)进行立体定向注射 ,免疫组化检测酪氨酸羟化酶 (TH)阳性的细胞数。结果 层析后的洗脱产物为两条清晰的条带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2 5 0 0 0 ,5 0 0 0 0 ,这与IgG轻链和重链相对分子质量的理论值相符合 ,证明其具有抗原结合活性并达到电泳纯。注射 4周后 ,免疫组化显示PDIgG组注射侧的TH阳性细胞数比非注射侧下降了 5 1% ,而健康IgG组仅下降了 4 % ,PBS组未见明显改变。统计学分析注射物对黑质的损伤作用显示 ,PDIgG组与健康IgG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PDIgG组与PBS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用免疫亲和层析法可获得PD血?
侯晓妹孙圣刚童萼塘姚源蓉
关键词:帕金森病PD免疫介导动物实验免疫损伤免疫球蛋白G
氧自由基在帕金森病发病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观察氧自由基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分为3组:帕金森病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制作。采用生化、电镜方法观察铁离子、氧自由基浓度及黑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帕金森病组大鼠铁离子、氧自由基浓度及黑质损伤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 氧自由基在帕金森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曹非孙圣刚童萼塘骆芳
关键词:氧自由基帕金森病动物实验超微结构铁离子多巴胺
3-硝基丙酸多次预处理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机制(英文)
2006年
背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在于中脑黑质的多巴胺神经元不可逆转的变性减少,而氧化应激反应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硝基丙酸为线粒体复合体-I抑制剂,它可抑制氧化磷酸化作用从而抑制能量代谢,但德国Riepe教授发现小剂量的3-硝基丙酸可以提高神经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它是否可以增强多巴胺神经元对神经毒素的耐受性尚不得而知。目的:认识3-硝基丙酸多次预处理对帕金森病的预防及可能的机制。设计:对照观察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4-03/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C57BL小鼠48只,体质量18~20g,鼠龄二三个月,雌雄不限。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①空白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②单次3-硝基丙酸组:仅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1次。③多次3-硝基丙酸组:每隔5d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共5次。④神经毒素组:腹腔注射神经毒素,1次/d,共5次。⑤3-硝基丙酸单次预处理组: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1次,3d后腹腔注射神经毒素,1次/d,共5次。⑥3-硝基丙酸多次预处理组: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每隔5d重复注射,共5次;3d后再腹腔注射神经毒素,1次/d,共5次。3-硝基丙酸和神经毒素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20mg/kg及30mg/kg。方法:各组小鼠实验前及最后一次注射神经毒素后3d,分别应用爬杆实验及悬挂实验对小鼠进行运动协调评分。各组小鼠在全部药物注射完毕后3d,迅速处死,测定中脑黑质丙二醛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小鼠动作行为评分比较。②各组小鼠中脑黑质组织丙二醛含量的比较。③各组小鼠中脑黑质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比较。结果:48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经腹腔注射神经毒素后,小鼠爬杆实验,悬挂实验较对照组评分降低(P<0.01);经过3-硝
梁直厚邓学军孙圣刚梅元武曹学兵李红戈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毒素类
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形态学及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防止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细胞损伤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采用 TUNEL 法、Nissl’s染色、HE 染色、旋转行为观察的方法,观察造模成功后 GBE 治疗1、5、10d 大鼠旋转行为及黑质病理变化。结果:GBE 组黑质凋亡细胞数、旋转圈数均较 PD 组减少,HE 染色结构均得到改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防止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损伤。
曹非孙圣刚刘昌勤梅元武童萼塘骆芳
关键词:帕金森病黑质细胞银杏叶提取物
全文增补中
帕金森病猴模型红细胞内钙镁离子含量的测定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猴模型红细胞内钙、镁离子浓度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间的相互联系。方法:采用逐日肌注MPTP法(0.1mg/kg/d)制造帕金森病猴模型,运用行为学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并划分病期。抽取不同病期的血样,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红细胞内的钙镁离子含量。结果:红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在亚临床期即表现为明显的增高(P<0.05)。临床早中晚期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极显著的增高(分别为P<0.01,P<0.01和P<0.001)。而红细胞内镁离子含量在亚临床期及临床早期明显低于对照(均为P<0.05),临床中晚期与对照相比有极显著的降低(均为P<0.01)。结论:帕金森病猴模型红细胞内钙、镁离子浓度随着病情的发展呈现规律性的改变。
朱青孙圣刚张允建曹学兵
关键词:帕金森病钙超载镁缺乏红细胞内钙镁离子浓度猴模型
Bcl-2、Bax蛋白表达与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凋亡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曹非孙圣刚童萼塘张敏
关键词:BAX蛋白帕金森病黑质细胞凋亡
脂多糖对大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
2005年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的神经毒性作用,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术向大鼠脑黑质注射5 μg LPS,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1、3、7、14、21、30 d)观察经腹腔注射阿朴吗啡后大鼠的旋转行为以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黑质-纹状体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多巴胺(dopamine,DA)合成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的变化.结果 LPS注射后14、21、30 d大鼠出现向注射侧的旋转行为,黑质-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随时间延长呈不同程度下降(P<0.05),而5-羟色胺(5-HT)仅有短暂下降,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无变化.TH阳性细胞数在第3天开始下降为对照组的45%,14 d时为对照组的5%~10%,30 d时几乎完全消失.结论 LPS注射黑质后能特异性损害DA能神经元,可用于建立PD免疫炎症动物模型.
黎钢孙圣刚马嵘曹学兵肖伟忠袁光雷徐岩童萼塘
关键词:帕金森病脂多糖炎症反应
帕金森病研究的热点: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英文)
2005年
背景:3-硝基丙酸可以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损害细胞的能量代谢从而引起细胞的损伤。但是小剂量的3-硝基丙酸却可以通过轻度抑制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激发细胞内源性保护因子保护神经元,增加神经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但它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3-硝基丙酸预处理能否增强多巴胺能神经元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毒性的耐受。设计:以能分泌多巴胺的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的探索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附属医院的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3-03/11在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SH-SY5Y细胞购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细胞典藏中心。干预:细胞随机分为6组,将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加入到培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SH-SY5Y细胞中制作帕金森病的细胞模型,在加入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0.25mmol/L)前,分别单次或多次加入3-硝基丙酸(0.2mmol/L)形成预处理,应用四氮唑盐检测细胞生存率,犤3H犦DA摄取率测定多巴胺能细胞突触前功能。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细胞生存率。次要结局:犤3H犦DA摄取率。结果: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组细胞生存率(54.3%)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3-硝基丙酸预处理后,细胞生存率明显增高,分别为71.8%(单次),85.2%(多次)。
邓学军孙圣刚曹学兵李红戈梁直厚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
3-硝基丙酸预处理神经保护作用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 3 硝基丙酸 (3 NPA)预处理神经保护作用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方法 采用细胞外记录技术 ,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时群峰电位波幅 (PSA)在不同剂量 3 NPA单次预处理后及用药后不同时点的变化 ,并观察PSA在多次预处理后的变化。结果  3 NPA单次预处理 2 4h后 ,PSA缺氧后恢复以 2 0mg/kg体重给药为最佳 ,由对照组的 31± 2 2 %增至 82± 32 % (P <0 .0 1)。按 2 0mg/kg体重预处理 ,1h、2 4h、72h、96h和 16 8h时PSA缺氧后恢复分别为 82± 32 % (P <0 .0 1)、92± 17% (P <0 .0 1)、10 1± 2 1% (P<0 .0 1)、6 6± 30 % (P <0 .0 5 )和 4 2± 2 8%。 3 NPA多次预处理按 2 0mg/kg体重给药 5次 ,给药间隔 2天、3天、4天和 5天 ,PSA缺氧后恢复分别为 30± 35 %、38± 9%、73± 31% (P <0 .0 5 )和 91± 4 4 % (P <0 .0 1)。结论  3 NPA按适当剂量单次预处理可提高神经元缺氧耐受性 ,其作用时间窗为 1~ 96h。适当用药间隔的多次预处理可产生持续的神经保护作用。
李红戈孙圣刚童萼塘
关键词:海马3-硝基丙酸
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老龄鼠神经元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2002年
目的 :研究 3-硝基丙酸 (3- NPA)预处理对老龄鼠神经元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及其腺苷受体相关机制。方法 :成年和老龄小鼠经 3- NPA预处理后 ,记录海马脑片 CA1区神经元群峰电位波幅 (PSA)在缺氧和恢复供氧后的变化和选择性腺苷 A1 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 PSA缺氧后恢复的影响。结果 :成年鼠 3- NPA预处理后海马 CA1区神经元 PSA缺氧后恢复由对照组的 2 6 .1± 12 .2 %增至 92 .9± 15 .3%(P<0 .0 1) ,老龄鼠由 17.2± 9.6 %仅增至 5 3.5± 11.5 %(与对照组比较 P<0 .0 5 ,与成年 3- NPA组比较 P<0 .0 5 )。腺苷 A1 受体激动剂 N6-环戊腺苷灌流脑片可模拟 3- NPA产生预处理类似作用 ,促进 PSA缺氧后恢复 ,其神经保护作用同样呈年龄依赖模式 ;A1 受体拮抗剂 8-环戊基 - 1,3-二丙基黄嘌呤可完全抑制 3- NPA预处理导致的 PSA缺氧后恢复的增高。结论 :3- NPA在成年和老年小鼠均可诱导神经元缺氧耐受性的增高 ,其神经保护作用受老龄因素的影响而减弱。腺苷 A1 受体激活参与 3- NPA预处理过程 ,并与年龄差异的形成有关。
李红戈孙圣刚童萼塘
关键词:神经元缺氧耐受性3-硝基丙酸缺血预处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