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04QMX1453)
- 作品数:11 被引量:56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会玲张金元黄健更多>>
-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455医院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川芎嗪对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间质微血管病变的干预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损害及肾间质微血管病变管周毛细血管(PTC)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8只分为4组,即模型组、川芎嗪组、苯那普利组各26只,按马兜铃酸(AA)20mg·kg^-1·d^-1灌胃关木通浸膏;对照组20只灌胃饮用水。2h后分组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饮用水,川芎嗪50mg·kg^-1·d^-1;苯那普利1.8mg·kg^-1·d^-1。分别于4、8、12w末分别处死动物各6只,检测肾功能,肾脏病理,免疫组化观察FTC密度及VEGF表达。结果12w时模型组的血肌酐/体重水平明显升高(P〈0.01),病理表现为弥漫性小管间质损害和灶性纤维化;模型组4w后出现中、重度肾血管病变,FTC密度明显下降;肾小管VEGF表达水平早期代偿性增高,以后逐渐降低并与FTC密度下降一致。川芎嗪组、苯那普利组的肾功能及小管间质病变程度较模型组降低(P〈0.01);血管病变程度轻,FTC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VEGF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结论马兜铃酸可引起大鼠肾功能减退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使肾间质微血管发生缺血性病变,川芎嗪可改善上述病变程度,并与调节VEGF表达有关。
- 王会玲张金元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间质微血管川芎嗪
- 马兜铃酸致大鼠肾小管间质微血管病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间质微血管病变特点,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4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6),用含20mg/(kg.d)马兜铃酸(AA)的关木通浸膏灌胃,对照组(n=20)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两组均在第4、8、12周末各处死动物6只,进行肾功能检测,取肾组织行HE、PAS、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分析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观察管周毛细血管(PTC)密度及VEGF、PCNA表达。结果经马兜铃酸处理后,模型组出现肾小管浊肿、变性、脱落,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肾小管损害分值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进行性加重,12周时血肌酐/体重水平显著升高(P<0.01),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纤维化面积达31.36%;观察见模型组4周后出现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少数微小动脉管腔闭塞,部分血管壁玻璃样变,在部分病变血管周围有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而肾小球病变不明显,8周后血管病变加重;模型组在小管损伤、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病变严重的部位,管周毛细血管腔明显缩小或变形,PTC密度明显下降。肾小管VEGF表达水平早期代偿性增高,随后逐渐降低并与PTC密度下降一致;PCNA阳性表达第8周开始呈下降趋势,第12周时基底膜裸露的肾小管PCNA阳性表达较少。结论马兜铃酸可使肾血管发生明显病变,并导致PTC丢失,PTC密度降低与肾功能减退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VEGF表达相对不足可能与马兜铃酸肾病(AAN)肾间质微血管病变有关,肾间质微血管病变可能是AAN慢性化进展的原因之一。
- 王会玲张金元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间质微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马兜铃酸对大鼠肾功能和肾脏组织病理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马兜铃酸对大鼠肾功能和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实验组26只。实验组按马兜铃酸(AA)20mg·kg-1·d-1的剂量给予关木通浸膏灌胃,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饮用水。每周测量体重,于第4,8,12周代谢笼法留取24h尿液,分别腹主动脉采血,测定相关肾功能指标,取肾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尿量增多,尿白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NAG)酶排泄量明显增加,血肌酐/体重进行性升高,提示AA作用后肾功能发生明显损害。肾脏病理改变:实验组光镜下早期为肾小管变性、坏死等急性小管间质损害,逐渐加重,后期小管结构紊乱严重,并出现严重的局灶性萎缩及间质早期纤维化;电镜表现为细胞器损伤明显,细胞核变异等,第8周时已出现早期间质纤维化,12周时间质纤维化面积达到31.36%。结论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对大鼠肾脏具有明显损害作用,肾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小管间质病变,并导致细胞核变异,早期间质纤维化。
- 王会玲张金元黄健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脏毒性病理学
- 马兜铃酸对大鼠肾功能和组织病理学影响及川芎嗪与苯那普利的干预作用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大鼠灌胃马兜铃酸(AA)后,肾功能及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川芎嗪、苯那普利对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8只,SPF级,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20只,实验组分为模型组、川芎嗪组、苯那普利组,每组26只;各实验组按AA20mg·kg^-1·d^-1关木通浸膏灌胃,2h后按分组灌胃给药。川芎嗪50mg·kg^-1·d^-1,苯那普利1.8mg·kg^-1·d^-1;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胃饮用水。各组每周测量体重,分别于第4、8、12周处死动物;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肾功能;取肾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AA灌胃4周后各组血肌酐/体重水平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苯那普利组血肌酐/体重水平显著降低,提示有改善肾功能作用。肾脏组织病理学可见模型组早期有明显的肾小管坏死。部分小管结构紊乱较严重,空泡变性明显;后期出现间质灶性纤维化,纤维化面积〉30%。川芎嗪、苯那普利治疗组的肾功能和组织学损害程度较轻微,纤维化程度约15%~20%。结论:马兜铃酸对大鼠肾脏具有肾毒性,可导致小管间质损害和肾纤维化。川芎嗪、苯那普利对马兜铃酸肾损害有保护作用,能减轻马兜铃酸造成的肾组织病理损害,减少肾纤维化程度。
- 王会玲张金元黄健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脏病川芎嗪治疗学病理学
- 甘草酸和泼尼松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及超微病理改变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马兜铃酸肾病(AAN)动物模型,观察甘草酸、泼尼松对慢性AAN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8只,SPF级,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20只,模型组、甘草酸组、泼尼松组每组26只;实验组按马兜铃酸(AA)20 mg/(kg·d)关木通浸膏灌胃,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饮用水;2 h后按分组灌胃给药:甘草酸25 mg/(kg·d),泼尼松3.15 mg/(kg·d);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胃饮用水。各组每周测量体重,于第4、8、12周测定相关肾功能指标;取肾组织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随着喂饲时间延长,正常对照组大鼠体重稳定性增长,而马兜铃酸给药各组体重增长缓慢。马兜铃酸用药后各组血肌酐/体重水平明显增高,甘草酸组、泼尼松组血肌酐/体重水平显著降低。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甘草酸、泼尼松治疗组形态结构损害程度较模型组(纤维化程度约30%)轻微,纤维化程度约15%-20%。电镜结果:马兜铃酸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变性、坏死,线粒体等细胞器损伤明显,有细胞核变异。甘草酸、泼尼松组以小管损伤为主,线粒体等细胞器正常,细胞核变异少见,间质胶原纤维较少。结论甘草酸、泼尼松对大鼠慢性马兜铃酸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降低血肌酐,改善肾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马兜铃酸造成的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并减少肾间质纤维化程度。
- 王会玲张金元黄健
- 关键词:马兜铃酸甘草酸
- 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对大鼠肾小管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研究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AA)对肾小管上皮凋亡及凋亡信号蛋白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46只随机分为关木通组与对照组。关木通组按AA20mg·kg-·1d-1灌胃关木通浸膏,对照组灌胃饮用水。于用药第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取肾组织行HE、PAS、Masson染色,肾脏病理分析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PCNA、Caspase-3表达。结果关木通组出现急性小管间质损害,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加重;TUNEL染色显示第4~8周时凋亡指数升高,第12周时凋亡指数下降;PCNA主要表达于损伤的肾小管,其增殖指数在第4周和第8周时显著升高,但第12周时下降;Caspases-3表达水平在8周前显著增高,主要表达在损伤小管及浸润的炎细胞,第12周时表达水平下降。对照组肾小管偶见凋亡细胞,增殖指数维持在一定水平,Caspases-3有少许表达。结论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可引起肾小管损害,早期主要为肾小管损伤、凋亡,并伴随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后期则以小管坏死、萎缩和间质纤维化为特点,Caspase-3表达略下降,且肾小管再生修复能力下降。
- 王会玲张金元
- 关键词:关木通马兜铃酸肾小管细胞凋亡
- 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损害及纤维化进展与相关因子表达的关系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马兜铃酸肾病(AAN)肾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6只,SPF级,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26只),模型组用含20mg/(kg.d)马兜铃酸(AA)的关木通浸膏灌胃,对照组用同体蒸馏水灌胃。于第4、8、12周处死动物,取肾组织行HE、PAS、Masson染色,病理学观察分析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分析PCNA、VEGF、TGF-β1蛋白表达,RT-PCR分析VEGF、ET-1、BMP-7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在第4周即可见明显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并随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加重,第12周小管间质形态结构紊乱严重,纤维化程度达31.36%;第4周时肾组织PCNA表达明显增高,第8周时呈下降趋势,第12周时在基底膜裸露的肾小管很少有PCNA阳性表达;在第4周TGF-β1、VEGF表达明显增高,随时间延长TGF-β1呈持续高表达,但VEGF阳性表达逐渐下降。RT-PCR检测发现模型组从第4周起VEGF、ET-1mRNA表达明显升高,第8、12周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BMP-7随着病变进展表达逐渐减少,第12周达最低水平。结论肾小管严重损伤及快速进展的早期纤维化是AAN的特征之一;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修复能力严重受损,促修复和抑纤维化因子表达不足,而致纤维化因子高表达,可能是AAN纤维化进展的重要原因。
- 王会玲张金元
- 关键词:马兜铃酸纤维化肾间质
- 甘草酸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尿蛋白与尿酶排泄及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观察甘草酸对慢性AAN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酸组、泼尼松组。正常组灌胃饮用水;实验组按马兜铃酸20mg.kg-1.d-1灌胃关木通浸膏,建立大鼠慢性AAN动物模型,并于2h后按分组灌胃给药:甘草酸25mg.kg-1.d-1,泼尼松3.15mg.kg-1.d-1,模型组灌胃饮用水。各组每周测量体重,于第4、8、12周代谢笼法留取24 h尿液,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测定相关肾功能指标。结果随着喂饲时间延长,正常组大鼠体重稳定性增长,而马兜铃酸造模各组体重增长缓慢,尿白蛋白、NAG酶排泄量、肌酐/体重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甘草酸组、泼尼松组尿白蛋白和NAG酶排泄量、血肌酐/体重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甘草酸对马兜铃酸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降低尿白蛋白和尿ANG酶排泄,改善肾功能。
- 王会玲张金元黄健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病甘草酸
- 甘草酸对大鼠慢性马兜铃酸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马兜铃酸肾病(AAN)大鼠肾损害及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0只灌胃等体积饮用水,模型组、甘草酸组、泼尼松组每组26只,均按马兜铃酸(AA)20mg·kg-1·d-1灌胃关木通浸膏;2h后治疗组给予:甘草酸25mg·kg-1·d-1,泼尼松3.15mg·kg-1·d-1,对照组、模型组灌胃饮用水。分别于第4、8、12周处死动物,取肾组织行HE、PAS、Masson染色,病理学观察分析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分析PCNA、VEGF、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肾小管损伤分值增高,纤维化程度严重,治疗组肾小管损害和纤维化程度均减轻(甘草酸组15.94%、泼尼松组12.49%)。模型组4周时PCNA、TGF-β1、VEGF水平显著升高,随着时间延长PCNA、VEGF表达逐渐下降,TGF-β1则呈持续阳性高表达;治疗组同期PCNA阳性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高,VEGF、TGF-β1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下降。结论:甘草酸对关木通致大鼠马兜铃酸肾损害和纤维化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肾小管上皮的损伤修复能力,调节VEGF、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 王会玲张金元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脏病间质纤维化甘草酸
- 马兜铃酸致大鼠肾小管损伤及对肾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7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观察关木通成分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引起的大鼠肾小管损伤,及肾组织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4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和AA组26只。AA组按AA20mg/(kg.d)灌胃关木通浸膏,正常对照组等容量饮用水灌胃。于第4、8和12周末用代谢笼分别留取24h尿液,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活性;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含量;观察肾组织病理的改变及肾小管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肾组织BMP-7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用药4、8和12周后AA组大鼠尿NAG活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Cr/体质量比值升高(P<0.01)。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管浊肿、变性和脱落等急性小管间质损伤,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肾小管损伤程度进行性加重;AA组大鼠肾小管PCNA增殖指数在用药4周和8周后显著升高(P<0.01),12周后有所下降(P<0.05);用药4周后,AA组大鼠肾组织BMP-7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减少更明显(P<0.01)。结论:AA可引起大鼠肾小管损伤,使肾小管再生修复能力下降,抑制BMP-7mRNA表达。这可能是马兜铃酸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 王会玲张金元
- 关键词:马兜铃酸肾小管关木通骨形态发生蛋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