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129)

作品数:19 被引量:139H指数:6
相关作者:夏世金孙涛汪海东楼旭丹黄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衰老
  • 4篇血管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代谢
  • 3篇蛋白
  • 3篇血管病
  • 3篇血管病变
  • 3篇炎性
  • 3篇炎性衰老
  • 3篇炎症
  • 3篇抗衰
  • 3篇抗衰老
  • 3篇老年
  • 3篇干预
  • 3篇病变
  • 2篇代谢记忆
  • 2篇秀丽线虫
  • 2篇炎症细胞
  • 2篇炎症细胞因子

机构

  • 19篇复旦大学
  • 5篇上海市老年医...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瑞分子生物...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作者

  • 19篇夏世金
  • 6篇孙涛
  • 4篇楼旭丹
  • 4篇汪海东
  • 3篇郑松柏
  • 3篇黄建华
  • 2篇吴金峰
  • 2篇沈自尹
  • 2篇孙皎
  • 2篇陈洋
  • 2篇宁友
  • 1篇吴毓敏
  • 1篇陆文俊
  • 1篇刘露梅
  • 1篇蔡外娇
  • 1篇吴斌
  • 1篇平键
  • 1篇陆沛
  • 1篇彭正羽
  • 1篇李亚明

传媒

  • 5篇老年医学与保...
  • 5篇成都医学院学...
  • 4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炎性反应与衰老被引量:6
2013年
衰老被定义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内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在人体内分子、细胞、组织与器官中一种不可避免的、不可修复的、有害的改变.机体在抵消这种有害改变的过程中,使机体结构和内环境逐渐改变,影响到所有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最终导致内稳态的减退,有机体脆弱性的增加,对环境刺激的反应降低,和对疾病和死亡易感性的增加[1-2].
孙涛夏世金张伟郑松柏
关键词:炎性反应性疾病年龄相关免疫系统免疫衰老炎性衰老
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表观遗传现象(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糖尿病及相关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对公众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是造成社会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最近研究指出表观遗传学可能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表型的变化并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然而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并遗传给下一代。此外,大型临床试验UKPDS和DCCT-EDIC均证实代谢记忆的存在,即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血管炎症仍能持续发生。尽管表观遗传现象尚未完全阐明,但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有望成为难治性疾病的治疗靶点。
楼旭丹汪海东夏世金Sven Skog
关键词: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糖尿病血管病变代谢记忆
呼吸系统的衰老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分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两部分。喉以上的部分称为上呼吸道,由鼻、咽和喉构成;喉以下的部分称为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及肺。呼吸系统主要有呼吸、防御、代谢、神经和内分泌等功能。呼吸系统至20岁时才发育成熟,其后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随增龄而渐渐衰老。20岁之前为肺脏的生长务成熟期,10—12岁时肺泡数量达到最高峰。
夏世金孙涛张伟郑松柏
关键词:衰老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支气管成熟期内分泌
自由基、炎症与衰老被引量:36
2014年
自由基(free radicals)是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1956年美国的Harman[1]将辐射化学中的自由基概念引入生物领域,提出了著名的自由基学说(free radial theory)。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机体内最常见的自由基。
夏世金孙涛吴俊珍
关键词:自由基学说衰老炎症生命科学辐射化学机体内
衰老的网络机制与干预方法被引量:5
2014年
随着全世界老龄人口比例的加大,人口的老龄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都要面对的新的突出社会问题。如何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
吴斌夏世金李延萍
关键词:干预方法衰老老龄人口社会问题老龄化
淫羊藿苷提高SIRT6酶活性及抑制小鼠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rrin,ICA)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6的激活作用及对老年小鼠体内NF-kB(p65)、SIRT6蛋白表达及NF—kB信号通路下游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酶学实验观察ICA对SIRT6的激活作用并绘制不同剂量浓度激活效率曲线。选取24月龄老年组(N=11)、24月龄+ICA干预组(N=12)和3月龄青年组小鼠(N=10)的心、肝、肌肉组织,用Westernblot检测NF-kB(p65)和SIRT6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柃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网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体外酶学实验显尔ICA随着药物浓度的下降,对SIRT6逐渐呈现激活效应,在10。mol/L浓度时达到最大激活效应为142%。小鼠实验显示ICA干预后,心脏、肝脏与肌肉组织中NF—kB(p65)蛋白表达与老年小鼠比较呈现下调趋势,而SIRT6蛋白表达较老年小鼠则呈现上调趋势;与青年小鼠比较,老年小鼠血清中炎症细胞TNF-α、ICAM-1、IL-2、IL-6的含量均明显上调(P〈0.05、P〈0.01);与老年小鼠比较,ICA干预后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CAM-1、IL-2、IL-6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ICA对SIRT6的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激活效应,且在极低的药物浓度下仍对SIRT6有激活作用;ICA能上调老年小鼠组织中SIRT6蛋白表达,抑制NF—kB(p65)蛋白表达及下调下游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提示ICA延缓炎性衰老的作用机制及干预新靶点与NF—kB信号通路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6密切相关。
陈洋平键张晶黄建华夏世金沈自尹
关键词:淫羊藿苷炎性衰老小鼠NF-KB信号通路炎症细胞因子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损伤血脑屏障的干预新靶点: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被引量:4
2013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 AD)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类型,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沉积形成老年斑(senileplaques,SPs)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神经纤维缠结(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是AD的特征性病理变化。
万文斌夏世金刘露梅李亚明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血脑屏障
淫羊藿苷延长秀丽线虫寿命与机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秀丽线虫寿命的干预效果与机制,为筛选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秀丽线虫分为空白对照组、Ica5mg/L、10mg/L、15mg/L、20mg/L各剂量干预实验组,观察在Ica不同梯度剂量作用下秀丽线虫寿命的变化,以明确Ica作用的最佳剂量。接着设立秀丽线虫空白对照组和Ica(15mg/L)干预组,评价Ica对秀丽线虫平均寿命、生殖能力的干预效果;同时进行急性热应激和急性氧化应激实验,观察应激时线虫的平均生存时间,探讨Ica延长线虫寿命的机制。结果15mg/L的Ica是延长秀丽线虫寿命的最佳剂量。Ica组线虫的平均寿命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31.87±4.46)d vs.(20.13±2.81)d](P〈0.01);Ica组线虫生殖高峰期子代数目比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151±21.13VS.122±17.09,P〈O.01);急性热应激实验和急性氧化应激实验发现Ica组线虫平均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9.53±1.34)hVS.(5.97±0.84)h,(8.34±1.17)hvs.(5.77±O.81)h](P〈0.01)。结论淫羊藿苷能延长秀丽线虫的寿命,其机制可能与淫羊藿苷提高线虫的应激能力有关。
吴俊珍夏世金孙涛蔡外娇黄建华宁友吴金峰彭正羽
关键词:衰老秀丽线虫淫羊藿苷热应激氧化应激生殖能力
炎性衰老的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炎性衰老(inflamm-aging)的概念由C.Franceschi等在2000年首次提出,它是衰老研究大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炎性衰老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炎性衰老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十来年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本文对炎性衰老的概念、炎症特征、机制、干预、与疾病的关系和研究策略等进行全面综述。
夏世金孙涛郑松柏张伟
关键词:炎性衰老炎症细胞因子网络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7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16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90例和无血管病变组72例,另选同期健康查体者6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人群空腹静脉血中IL-17水平,统计IL-17与各临床指标间的关系,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根据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讨有无颈动脉增厚对IL-17水平的影响。结果 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颈动脉增厚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增厚组(P<0.05)。在大血管病变组IL-17与BMI、2 h PG、hs-CRP、TG、LDL-C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L-17、hs-CRP和LDL-C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T2DM大血管病变组和颈动脉增厚组血清IL-17表达均增高,提示IL-17参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炎症反应过程。IL-17可能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楼旭丹汪海东陈芳夏世金孙皎
关键词:IL-17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