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3-004-010)

作品数:24 被引量:253H指数:11
相关作者:陈红汉苏奥李培军贺聪王存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7篇盆地
  • 15篇凹陷
  • 14篇西湖凹陷
  • 13篇流体
  • 10篇东海盆地
  • 10篇海盆
  • 10篇海盆地
  • 9篇包裹体
  • 8篇流体包裹
  • 8篇流体包裹体
  • 8篇成藏
  • 7篇油气
  • 7篇砂岩
  • 6篇东南
  • 6篇琼东南盆地
  • 5篇地质
  • 5篇储层
  • 4篇油气成藏
  • 4篇致密砂岩
  • 3篇运移

机构

  • 2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
  • 6篇中海石油(中...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海石油(中...
  • 3篇长江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海洋石油...
  • 2篇中国石油集团...
  • 2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2篇陈红汉
  • 18篇苏奥
  • 6篇李培军
  • 5篇贺聪
  • 3篇王存武
  • 3篇马玉华
  • 3篇刘洪平
  • 2篇吴悠
  • 2篇翟普强
  • 2篇詹海勇
  • 2篇雷川
  • 2篇王萍
  • 2篇孔令涛
  • 1篇李倩
  • 1篇蔡李梅
  • 1篇马丽娜
  • 1篇刘睿
  • 1篇叶加仁
  • 1篇赵玉涛
  • 1篇赵宝峰

传媒

  • 3篇石油学报
  • 3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含油气检测来洞悉琼东南盆地东部发育始新统烃源岩的可能性被引量:8
2016年
目前普遍认为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来源于渐新统和中新统海相煤型烃源岩,对于始新统偏I型干酪根烃源岩的存在尚不明确,因此确定始新统烃源岩生烃可能性及其分布将为下一步勘探提供重要依据.琼东南盆地东部45块样品的流体包裹体系统测试分析以及天然气和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盆地东部气藏以油型气及油型-煤型混合气为特征,至少有4期天然气充注,其中第1期天然气充注与始新统烃源岩生排烃有关.由此认为,琼东南盆地东部可能发育始新统偏I型干酪根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松南-宝岛-长昌凹陷以及北礁凹陷.
刘妍鷨陈红汉苏奥翟普强熊万林孔令涛
关键词:始新统烃源岩流体包裹体琼东南盆地
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研究油气充注期次和古压力恢复:以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为例被引量:13
2014年
传统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应用包裹体组分、气液比和均一温度,结合模拟软件可以恢复包裹体被捕获时的古流体压力,然而组分参数受多因素影响而难以确定,导致精度有限。介绍了Ping等2011年提出的一种改进PVTx模拟法,以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为例,应用显微荧光、显微测温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等分析,划分了油气充注期次并恢复了古压力,简化了依靠传统模拟软件获取捕获压力的步骤。研究结果表明:平湖构造带存在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距今16.8~13.2 Ma,即中新世早期,主要充注发橙黄色荧光的原油,古流体压力为25.00~28.86MPa;第二期为主成藏期,距今10.0~0Ma,即中新世中后期至今,主要充注天然气和发蓝绿色、蓝白色多种荧光颜色的原油,古流体压力为38.60~44.31 MPa。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勘探区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
苏奥陈红汉雷川陈旭王萍吴桐陈锦陈慧钦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古压力期次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石油地质学中应用改进被引量:4
2016年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SLM)被应用于石油地质学各方面的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之中,为了更有效开发该仪器的功能应用于石油地质学领域,本文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秋月一井致密砂岩储层岩石薄片为例,应用CSLM观察和计算了孔喉直径、结构、形态和油气赋存状况,同时改进了孔隙度计算方法,提高了精度;以塔里木盆地顺904井志留系储层流体包裹体薄片为例,改进了测量油包裹体的气液比的方法,减少了油包裹体的荧光遮盖效应,提高了精度,并结合热动力模拟软件恢复了古压力值。
苏奥陈红汉贺聪雷明珠雷川
关键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流体包裹体气液比
砂岩储层烃类不混溶包裹体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系统研究储层中鲜有关注却较为普遍检测到的一种包裹体类型——烃类不混溶包裹体,采集了多个沉积盆地的大量砂岩样品,利用包裹体岩相学、显微荧光、显微测温、包裹体气液比和水油比检测等一系列手段,研究了天然形成的烃类不混溶包裹体特征与成因:(1)油气不混溶包裹体为天然气气侵原油,因压力变化引起的油气相态分离而非均一捕获形成,具有异常高均一温度和变化的气液比与捕获相态;(2)沥青-油和(或)气不混溶包裹体成因是油包裹体被均一捕获后热裂解、气相逃逸或者油藏水洗、生物降解、气侵和热裂解等生成的沥青与油(气)非均一捕获,前者具有相似的沥青含量,后者沥青从不含到富有均有分布;(3)包裹式水膜和与水相呈分离式接触的水-烃包裹体反映油气充注储层驱替地层水的过程,微量水对均一温度影响甚微;(4)薄油膜的油-水包裹体反映水与烃类流体的相互作用,指示古油藏破坏而残余油与地层水非均一捕获或以生气为主的超压沉积盆地,携带轻烃的天然气溶解于水,"萃取油相"与地层水非均一捕获;(5)气-水不混溶包裹体表明储层中水溶气存在,具有异常高均一温度和变化的气液比,形成于压力变化引起的天然气与水的相分离过程。沉积盆地的有机质类型、构造和热演化历史,决定烃类流体的类型、成熟度、以及之间的相互作用、储层流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以及稳定性,这些从根本上控制着不混溶包裹体发育及类型。
苏奥陈红汉吴悠熊万林刘妍鷨蔡李梅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天然气来源探讨被引量:24
2014年
关于西湖凹陷天然气的来源是很多学者争论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计算出来的西湖凹陷部分天然气的成熟度与源岩的热演化程度不一致,因此准确确定天然气成熟度是关键。利用甲烷碳同位素演化二阶段分馏模式,计算出的天然气成熟度则明显分为两类:一类与西湖凹陷已钻遇渐新统花港组和中上始新统平湖组煤系烃源岩演化程度一致;另一类高于其演化程度,可能来自古新统-下始新统烃源岩。同时从天然气的地球化学参数:iC4/nC4、碳同位素分布、碳同位素系列倒转、煤型气δ13C—R o关系、热模拟实验5方面论证了西湖凹陷天然气存在2种不同来源的天然气。同时分析了天然气的运移特征,认为西湖凹陷的天然气具有垂向运移特征,垂向运移为西湖凹陷下部深凹部位和上部煤系烃源岩产生的天然气混源提供了前提。
苏奥陈红汉王存武李培军马丽娜刘洪平
关键词:西湖凹陷运移特征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油气成因、来源及充注过程被引量:17
2014年
基于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天然气气样和油样的组分及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成果,结合构造发育史、生烃史和成藏史等地质背景,研究东海盆地丽水凹陷油气成因、来源和充注过程。丽水凹陷目前发现的天然气有两类,一类是WZ13-1-1井的高含CO2、低含油型热解气气藏,另一类是LS36-1-1井、LS36-1-2井和LF-1井高含油型热解气和煤型气的混合气、同时还含有一定量CO2的气藏。天然气中烃类气体均为有机热成因气,其中油型热解气为来源于月桂峰组的高成熟气,始新世中晚期—渐新世早期充注;煤型气是来源于明月峰组的低熟气,晚期充注。LF-1井的CO2为有机成因,其余井的CO2主要来源于深部无机幔源气,充注时期约为渐新世,各井混入幔源CO2的程度不同。WZ6-1-1井原油为腐泥型高成熟度油,主要来源于月桂峰组,始新世中晚期—渐新世早期充注;LS36-1构造凝析油为腐殖型低熟油,主要来源于明月峰组,晚期充注;LF-1井原油则可能具有混源成因,较大比例原油来源于月桂峰组。
苏奥陈红汉曹来圣雷明珠王存武刘妍鷨李培军
关键词:天然气原油二氧化碳丽水凹陷
琼东南盆地崖城区泄压带流体活动特征及成岩响应被引量:7
2016年
基于琼东南盆地西部崖城地区10余口钻井的实测钻井资料,以及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古压力热动力学模拟、有机地球化学、阴极发光、铸体薄片和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组成等多项测试分析,剖析了超压顶界面分布以及附近的泄压带流体活动特征,同时揭示了流体活动造成泄压带岩场响应。研究区泄压带可能位于超压顶面附近地层;地层测试、泥浆密度、测井曲线和速度谱资料确定了崖城区现今超压顶面深度主要分布在3 000-4 000 m,而且由构造高部位向低部位加深;各井超压顶面附近的泄压影响范围不同,具体范围可由镜质体反射率Ro得到。现今超压顶面与古超压顶面(泄压流体排放期)深度变化较小。泄压带流体具有相对高温高压、含有酸性和烃类等特征,流体活动使得泄压带成岩场的温压条件和孔隙流体介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水-岩作用;主要表现为:①泄压带地层的Ro和黏土矿物出现提前转变趋势;②有机质Tmax异常小和S1/(S1+S2)异常大;③泄压带储层发生的热流体酸性溶蚀导致次生孔隙带发育;④长石颗粒钠长石化,自生石英和碳酸盐胶结物异常发育,其为深部超压有机流体排放的产物。总之,研究区超压顶面附近的泄压带可能为天然气与优质储层及盖层耦合有利聚集带,是今后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勘探的现实区域。
苏奥陈红汉贺聪翟普强刘妍鷨雷明珠
关键词:流体活动琼东南盆地
西湖凹陷砂岩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及成因被引量:14
2014年
依据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测试、流体包裹体分析、黏土矿物X衍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以及物性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研究了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砂岩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储层2 500~3 100 m和3 400~4 400 m的深度段发育大量的次生孔隙,两段次生孔隙带成因不同。第一段次生孔隙是在酸性环境下主要由有机酸等酸性流体溶蚀长石类矿物导致,还有少部分是由TSR反应生成的H2S溶蚀造成。第二段次生孔隙带主要由残余的早期酸性溶蚀孔和碱性环境下高岭石的伊利石化导致,少部分则由碱性流体溶蚀石英颗粒形成,同时异常高压保护深层次生孔隙,而且形成了一定量的裂缝。异常高孔带成因机理有助于优质储层的预测。
苏奥陈红汉曹来圣李成海雷明珠赵玉涛
关键词:西湖凹陷
控制储层中异常高孔带发育的成岩作用——以琼东南盆地西部崖城区为例被引量:8
2017年
基于大量物性数据和沉积构造背景,利用铸体薄片、有机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技术,研究了控制琼东南盆地西部崖城区储层异常高孔带发育的成岩作用.认为崖城区三段异常高孔带的成因不同,控制其发育的主要成岩作用分别为有机酸溶蚀与大气淡水淋滤作用,热流体溶蚀作用和有机质生成天然气引起的超压保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崖城区共发育3段异常高孔带,分布于2 400~3 100m,3 600~4 100m和4 500~4 800m.第1段异常高孔带属于有机酸和大气淡水混合溶蚀型,即有机质早期大量释放的有机酸和大气淡水共同溶解了长石、碳酸盐胶结物等产生次生孔,早期绿泥石包壳未起有效作用.第2段异常高孔带属于热流溶蚀型,热流体使烃源岩加快熟化从而延长有机酸的产出期,而且促使蒙脱石迅速转化为伊利石从而释放更多的H^+;深部流体携带大量酸性组分且具有较强的流体性,可以对储层产生淋滤,也加快了Al^(3+)的迁移;更高的温压可以促进溶蚀反应的发生,提高溶解度.第3段异常高孔带属于超压保持性型,强超压有效抑制了压实作用和自生矿物发育,保持了孔隙度.超压体系向上集中排放形成热流体使得该段超压储层硅质流失,致使自生石英未规模发育.伊蒙转化反应被提前而且超压对该反应也有抑制作用,使得自生伊利石未大量形成.该区天然气充注期为晚期,烃类侵位未能抑制石英等自生矿物的生长,但盆地晚期快速沉降使得源岩大量生成天然气促使超压形成,间接贡献了第3段异常高孔带的发育.
苏奥陈红汉贺聪雷川雷明珠刘妍鷨
关键词:成岩作用流体包裹体琼东南盆地
莺歌海盆地流体垂向输导体系及其对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被引量:9
2014年
垂向输导体系主控下的热流体活动是莺歌海盆地重要的地质特征之一,决定了盆内独特的油气成藏过程.依据地震剖面综合解释、三维地震属性提取和岩石薄片观察,分析了流体垂向输导体系的构成要素,并利用PetroMod v11进行2D盆地数值模拟,定量化计算了自源超压和传导超压的大小,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底辟伴生断裂和水力破裂是东方区最主要的2种垂向输导要素,且在垂向上存在分异性,深部流体输导以水力破裂为主,浅层输导以底辟伴生断裂为主;(2)流体的垂向输导刺穿了超压封存箱并导致自源超压面在盆地中央抬升近2 000m,现今盆地东方区3 000m左右黄流组油气藏中剩余压力的90%来自传导型超压;(3)盆内存在2个有利天然气聚集带:箱顶传导常压带和箱内自源-传导超压带,其中后者天然气藏受水力破裂输导控制,具有流体输导高效且距离烃源灶近的优势,是盆地内最有勘探潜力的天然气聚集带.
赵宝峰陈红汉孔令涛王倩茹刘睿
关键词:底辟石油地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