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07B04)

作品数:13 被引量:353H指数:10
相关作者:马克明沈浩叶万辉李婷郭青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红树
  • 4篇红树林
  • 3篇植物
  • 3篇湿地
  • 3篇红树植物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污染
  • 2篇城镇化
  • 1篇地景
  • 1篇性状
  • 1篇畜禽粪
  • 1篇畜禽粪便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参...
  • 1篇叶片
  • 1篇叶片性状
  • 1篇荧光参数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生...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城...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哥本哈根大学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5篇马克明
  • 4篇叶万辉
  • 4篇沈浩
  • 3篇李婷
  • 2篇郭青海
  • 2篇曲来叶
  • 2篇陈权
  • 2篇何志超
  • 1篇李金亚
  • 1篇陈青
  • 1篇孙然好
  • 1篇陈贻竹
  • 1篇韦霄
  • 1篇张田
  • 1篇刘静
  • 1篇张育新
  • 1篇刘静
  • 1篇张强
  • 1篇周光霞
  • 1篇卜美东

传媒

  • 3篇广西植物
  • 3篇生态科学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镇化过程土地利用变化及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城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土地利用变化,并引起了各类生态环境效应。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压力驱动机制与模型,水环境效应、土壤环境效应、景观格局效应、碳排放效应及生态系统服务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发现现有研究对城镇化压力及驱动机制探讨、个案分析较多,内在机理分析不足。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状态效应研究较多,但尺度单一;也存在具体案例分析多,内在机理规律总结少的问题;长时间序列、多因素、多尺度耦合研究相当缺乏。文章最后提出在"时-空-量-序-构"各层面与城市区域独有特性相结合的以远程耦合(Tele-coupling)方法开展可持续性的城市土地变化科学(URB-LCS)研究。
余兆武郭青海曾瑜皙何志超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利用变化
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叶片性状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红树植物是一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根据其分布特征可分为真红树植物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为了探究两者对海岸潮间带高盐、高光和缺氧等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的异同,该文选取5种真红树植物植物[卤蕨(Acrostichum aureum)、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和4种半红树植物[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杨叶肖槿(Thespesia populnea)]为研究对象,对叶片解剖和功能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9种红树植物叶片的共同特征表现为均具有角质层、叶肉具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气孔下陷等。(2)不同之处在于真红树植物植物叶片有蜡质层和内皮层、无表皮毛、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而半红树植物的叶片则较少有蜡质层,部分有表皮毛,无内皮层,气孔在上下表皮分布不完全一致。(3)真红树植物植物的气孔密度和比叶面积显著小于半红树植物(P<0.05),而叶片厚度、含水量、比叶重和鲜干重比则显著大于半红树植物(P<0.05)。以上结果说明真红树植物植物的叶片性状使其在维持盐度平衡及贮水保水能力方面强于半红树植物,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海岸潮间带高盐环境。
黄依依蔡水花谭淑娟叶万辉沈浩
关键词:红树植物功能性状生态适应
互花米草入侵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的效应与潜在机制被引量:15
2017年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是全球海岸带相当成功的外来入侵种,对红树林的威胁越来越严峻(尤其在中国)。不仅如此,海洋和近海海岸带受重金属污染的胁迫也日趋严重,但是互花米草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的效应仍不明确。为了探究互花米草入侵对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的效应及潜在机制,该文作者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两组对比生境:裸滩对比互花米草群落和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群落对比海榄雌+互花米草混生群落,调查分析各对比组内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砷(As)、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锌(Zn)和锰(Mn)含量的差异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互花米草能提高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尤其是Cr、Cu、Ni、Zn和Mn有显著的提高。污染等级评价显示只有Cd的污染等级达到偏中度水平。互花米草能促进湛江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累积,但并不一定会造成污染危害。进一步分析显示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沉积物有机物质、全碳、全氮、全硫和全钾含量存在密切的共线性。归根结底,互花米草密集的地上与地下生物学结构可能是其促进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因素。
陈权马克明
关键词:互花米草重金属植被特征
田野菟丝子寄生对五种红树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红树林由于受到入侵植物薇甘菊的危害发生大面积退化,而田野菟丝子寄生是防控薇甘菊的有效途径。为了探讨田野莬丝子寄生对红树植物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同质园控制试验,利用PAM-2100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三种真红树植物(老鼠簕、木榄、秋茄)和两种半红树植物(海芒果、银叶树)幼苗在田野菟丝子寄生及对照情况下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田野菟丝子寄生对红树植物幼苗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没有显著影响;对更为敏感的红树植物幼苗PSⅡ潜在活性(F_v/F_o)同样也没有显著影响;试验后期发现田野菟丝子对红树植物幼苗无法成功寄生。由此可见,田野菟丝子用于红树林薇甘菊的防治是安全的。
李萌姣陈青李婷李婷沈浩
关键词:红树植物薇甘菊叶绿素荧光参数
半红树植物黄槿的气体交换特性被引量:11
2016年
半红树植物是一类既可在海岸潮间带又可在陆地生长和繁殖的海陆两栖植物。夏季强光和高温是海岸带生境突出的特点,半红树植物如何在这样的自然生境中生存和繁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该研究以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的常绿半红树植物黄槿(H.tiliace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i-Cor Inc.,USA)对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广东省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自然生长的黄槿在夏季高温季节的叶片气体交换特性进行测定,探讨了其在自然生境下的光合行为和相关的形态解剖特征,揭示其生境适应性的光合生理生态机制。结果表明:(1)黄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曲线,中午未出现明显光抑制现象。(2)黄槿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与其较高的气孔导度相关,而后者则可能与其较大的气孔密度和具有表皮毛等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有关。(3)黄槿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日均净光合速率均符合阳生植物特征,因而是一种阳生性树种。以上结果说明黄槿在自然环境中具有的快速生长特性可能与其较强和较稳定的光合能力有关,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黄槿以及其他半红树植物适应海岸带高温强光生境的生理生态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为黄槿的合理栽培及造林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蔡水花李婷周光霞陈贻竹韦霄叶万辉沈浩
关键词:黄槿气体交换
红树林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趋势被引量:26
2015年
为了掌握目前红树林生物入侵研究实况,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Hist Cite文献分析软件,我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文献检索与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有关红树林生物入侵研究文献绝大部分针对植物入侵,有关动物与微生物的研究寥寥无几;研究区域集中于中国华南与东南沿海(尤其是珠江口、雷州半岛西侧)和美国东南海岸及夏威夷群岛。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是否构成入侵,一直备受争议,有待更长远论证,但须谨慎引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与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世界性恶草,生长迅速,繁殖力强,竞争与化感作用明显,二者已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爆发入侵,显著降低了红树林微生境质量,并改变了底栖生物群落结构。Rhizophora mangle作为外来红树植物入侵夏威夷群岛,改善了沉积条件,丰富了底栖生物群落,但需从全球尺度考察入侵后果。目前,红树林生物入侵研究才刚起步,针对性研究局限于入侵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的效应。相关入侵机制缺乏探索,现有防治方法大多只是借鉴其他被入侵系统的防治方法。今后,红树林生物入侵研究应持续加深入侵现状和入侵效应的探索与评价,加快开展入侵机制和防治方法的研究应用,以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评价。健全红树林生物入侵管理体系,将在防治红树林生物入侵实践中发挥主导作用。
陈权马克明
关键词:生物入侵红树林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势乔木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结构特征被引量:13
2016年
针对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优势乔木群落,根据优势种重要值大小对群落类型进行了划分,进一步从立木、苗木和幼苗3个层次对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科6种红树植物组成11个优势乔木群落。无瓣海桑群落分布最广,平均胸径、高度和冠幅面积显著大于红海榄、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优势群落,但无瓣海桑群落物种多度较低,群落内无瓣海桑对秋茄有显著抑制作用;白骨壤和秋茄优势乔木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高。红树林优势乔木群落林下层植被组成贫乏、结构简单,以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为主;林下苗木数量多于幼苗;白骨壤幼苗占总量的67.1%。未来红树林恢复仍要重视本地红树物种,建议加强白骨壤作为恢复物种的研究。
刘静马克明曲来叶
关键词:群落结构立木
不同尺度下停歇点湿地对迁徙水鸟的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32
2017年
停歇点湿地是迁徙水鸟重要的能量补给地,在水鸟每年的往返迁徙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增加,迁飞路线上的停歇点湿地正发生剧烈变化。各个停歇点湿地的生境变化及周围环境不仅是影响水鸟栖息地适宜性的重要因素,还改变了各路线上迁徙水鸟的种群大小和群落多样性。分析不同尺度下停歇点湿地影响迁徙水鸟种群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和环境因素,不仅有助于理解各停歇点景观变化的生态效应,也可为迁徙水鸟种群保护提供理论支持。首先分析了在栖息地斑块尺度上停歇点湿地内的水、食物、栖息地格局和人类干扰等生态要素对水鸟觅食和栖息活动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景观尺度上湿地周围的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外来生物等环境条件在各停歇点对水鸟栖息地质量的改变;最后,基于多尺度条件下湿地影响因素的耦合效应,分析了当前湿地生境与水鸟种群关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了对湿地和水鸟保护的启示。
张强马克明李金亚张育新
关键词:湿地水鸟栖息地
基于景观尺度的城市冷岛效应研究综述被引量:33
2015年
城市冷岛效应相对于热岛效应而提出,强调景观规划对于优化城市热环境的功能和途径.本文从景观斑块面积、指数、阈值以及景观格局及其相关性等方面分析了水域、绿地与公园冷岛效应研究进展.分析发现:基于景观尺度的城市冷岛效应在面积与形状指数二者谁具有更为显著的冷岛效应方面存在较大争议,对阈值的辨识还不够深入,并且过多关注景观组成而缺乏关于不同景观配置对冷岛效应的影响研究.水域景观的冷岛效应应该多关注形状、宽度以及位置等的影响,而绿地景观的冷岛效应多关注绿地类型、面积、配置和管理方式等,城市公园的冷岛效应还会受到海拔、人类活动等影响.基于此提出几点建议:以阈值研究为主导,对争议问题进一步探求其形成的原因;强化对时间序列的研究;辨识不同景观格局和景观配置对"冷岛"效应的影响;注重尺度和粒度对冷岛效应的影响研究;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耦合.
余兆武郭青海孙然好
关键词:绿地景观公园阈值
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R&D投入对城镇化影响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利用中国30个省区2002-2012年R&D投入和城镇化水平的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性检验和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中国R&D投入对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区城镇化水平与R&D投入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城镇化水平的科技支撑基础仍处于较低水平,并且不同省区的R&D投入产出存在较大差异。2总体上看来,R&D人员投入产出弹性高于R&D经费投入,说明城镇化对R&D人员投入的依赖性更大。3R&D投入对城镇化的作用与其所处的城镇化阶段有关,同时,R&D投入与城镇化的协调度也是影响R&D投入产出的关键因素。4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R&D短期投入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何志超余兆武伍博炜
关键词:R&D面板数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