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0B143)

作品数:5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陈伟黄海林周绪红吴方伯刘彪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叠合
  • 4篇预制
  • 3篇叠合板
  • 3篇应力
  • 3篇预应力
  • 3篇混凝土
  • 2篇预应力混凝土
  • 2篇预制混凝土
  • 2篇开孔
  • 2篇计算方法
  • 1篇叠合梁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预制构件
  • 1篇预制预应力
  • 1篇预制预应力混...
  • 1篇载力
  • 1篇受力
  • 1篇受力性能
  • 1篇受弯

机构

  • 5篇湖南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作者

  • 5篇吴方伯
  • 5篇周绪红
  • 5篇黄海林
  • 5篇陈伟
  • 1篇刘彪

传媒

  • 2篇土木建筑与环...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工程力学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肋上开孔对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带肋薄板施工阶段挠度计算方法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预制薄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带肋薄板)施工阶段的受力性能与肋上孔洞分布及肋端缺口尺寸相关。为便于工业化生产及现场拼装,对预制薄板进行了规格设计。以肋上孔洞分布及肋端缺口尺寸为研究的影响因素,理论给出考虑肋上孔洞分布及肋端缺口尺寸的预制薄板弯曲挠度通用公式,结合工程实际,推导了预应力、均布荷载作用下两端简支预制薄板的等效刚度公式,便于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借助MATLAB7.0,对比分析了5种肋上孔洞分布形式预制薄板的跨中预应力反拱度、自重余拱以及施工阶段的挠度,结果表明:肋上孔洞分布对预制薄板的跨中挠度影响明显,且随板件长度增大逐渐减小。对于采用110mm×25mm孔洞的预制薄板,建议预应力反拱度取无孔模型与通孔模型计算挠度的平均值,自重余拱、施工阶段的跨中挠度按通孔模型计算。
吴方伯黄海林陈伟周绪红
关键词:叠合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弯曲挠度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实用弹性计算方法被引量:14
2012年
针对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按单向板设计时传力模式不合理,以及采用正交构造异性板方法求解时计算量大、不便于工程设计采用的问题,通过引入等效跨度比,提出了一种实用弹性计算方法:将双向叠合板的形状按等效跨度比修正后视作各向同性板计算。采用该实用弹性计算方法,仅需知道等效跨度比便可查用各向同性板的弹性计算系数进行双向叠合板的设计。
吴方伯黄海林陈伟刘彪周绪红
关键词:叠合板双向板
预制带肋薄板混凝土叠合板件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5
2011年
为便于工业化生产及现场拼装,对预制薄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矩形肋薄板)进行规格设计。进行2种不同跨度的4块预制薄板的静载试验,重点研究预制薄板的极限承载力、刚度及抗裂性能,结果表明:预制薄板满足施工阶段承载力要求,可作为无支撑体系模板。进行2块单跨叠合板件和1块两跨连续叠合板件的静载试验,重点研究叠合板件的整体受力性能、叠合面的抗剪性能以及连续叠合板件在支座处的弯矩调幅值,结果表明:叠合板件可按整浇板的计算方法进行承载力计算,连续叠合板件受力性能与现浇板相似。进行混凝土叠合板件两阶段受力截面应变分析,建议取底板厚度作为预制薄板考虑二次受力影响的计算高度。
吴方伯黄海林陈伟周绪红
关键词:预制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极限承载力被引量:18
2011年
为适应复杂荷载条件及不同的楼盖跨度,对预制带肋底板的结构体系进行了拓展。基于塑性绞线理论,推导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常见边界条件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双向叠合板)的极限承载力与塑性绞线形成位置,提出了双向叠合板正交2个方向单位宽度极限弯矩的简化计算公式,进行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与四边固支双向叠合板2个算例的塑性极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该文给出的极限承载力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吴方伯黄海林陈伟周绪红
关键词:组合结构预制混凝土极限承载力
预应力预制叠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传统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大多采用矩形截面,存在自重大、运输及吊装困难等问题,提出了U形与倒T形两种预应力预制叠合梁。进行了3根U形预应力预制叠合梁、3根倒T形预应力预制叠合梁与1根整浇梁的对比试验,研究其破坏机理、受弯承载力、短期刚度、变形特征及裂缝分布等,并将试验结果与规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开始加载到破坏,叠合梁与整浇梁表现出相同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征;叠合梁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按整浇梁计算时比真实结果偏于安全;叠合梁的短期刚度及平均裂缝间距实测值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10.0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有限元结果表明:配筋适当的叠合梁与整浇梁的整体破坏特征基本相同;对于采用自然粗糙面的叠合梁,可不考虑叠合面相对滑移而按整浇梁进行计算分析。
吴方伯黄海林周绪红陈伟王锐之
关键词:叠合梁预应力预制构件静力试验有限元分析受弯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