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376027)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福生田春玲经福谦蔡灵仓姜礼华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器装备预研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LiH晶体中离子间多体相互作用与高压下状态方程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在计算LiH晶体结合能时,将离子间多体关联效应和离子压缩效应当作两个独立的物理机理同时引入晶体能量表达式,未引入可调参数而直接计算电子交换能.结果表明多体交换关联效应对体系的常压和高压特性都具有显著影响.当考虑最邻近和次邻近离子贡献时,等温状态方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数据在0—90GPa压力范围相一致.
- 姜礼华刘福生田春玲
- 高温高密度条件下氮分子三体关联效应与冲击压缩特性
- 2009年
- 基于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计算了处于高密度条件下氮分子之间的两体排斥势和三体关联势,并采用球面平均近似求得了它们各自的高温平均势能值,得到了包括三体关联效应的等效两体势函数与分子间距的解析关系。借助分子流体微扰变分理论,并考虑van derWaals长程作用,分别采用总平均两体势和总等效两体势,计算了液氮的冲击压缩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在不需要考虑分子离解的压缩范围内(1~35 GPa),三体关联效应的贡献使分子间总等效两体势函数比单独两个分子间总平均作用势函数明显软化,与实验Hugoniot数据结果一致。
- 孙燕云刘福生张明建徐利华
- 关键词:液氮HUGONIOT
- 采用从头计算方法研究液态氦原子间等效对势被引量:2
- 2006年
- 提出了一种具有体心立方排列的原子团簇He9模型,用于模拟液氦中邻近原子的近程平均分布特征,并运用量子从头计算方法和原子团簇理论计算技术,首次从理论上计算了液态氦原子间等效作用对势。计算给出的等效对势能较好地再现液氦的等温压缩线及冲击压缩线,所提出的液体等效结构的原子团簇模型能比较合理地描述液氦近程结构特征以及原子间多体相互作用规律。还将理论对势函数与经验Exp-6势进行了比较。
- 田春玲刘福生蔡灵仓经福谦
- 关键词:液氮原子团簇
- 多体相互作用对高压固氦状态方程的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采用量子化学自洽场方法及原子团簇理论对固氦晶格原子势能进行多体展开,定量确定了最近邻原子间距R在0·26—0·175nm之间,短程的两体到五体相互作用对晶体结合能及压缩特性的贡献,并对不同间距下多体展开式的截断位置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当最近邻原子间距R在0·26—0·175nm之间取值,在具有hcp相结构的晶格中,氦原子势能的多体展开式是一收敛的交错型级数,该级数中两体项、四体项为正值,而三体项、五体项为负值.当R在0·26—0·23nm之间取值时,仅保留级数中两体和三体项就能很好地描述晶格原子势能;当R在0·23—0·20nm之间取值,多体展式需要展开到四体相互作用项;当R在0·20—0·175nm之间取值必须再加入五体项贡献.考虑到五体相互作用后,理论计算已能圆满地解释目前固氦等温压缩数据,其最大压力达60GPa.
- 田春玲刘福生蔡灵仓经福谦
- 关键词:固氦
- 高温高密度氢(氘)的物态方程——离解效应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高温高压下流体氢将发生离解化学反应,形成具有相互作用的氢分子和氢原子混合体系,此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复杂。利用单组分流体近似的范德瓦尔斯混合模型,将混合物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等效为单组分粒子间相互作用,从而简化了对体系的统计热力学处理;并由自由能函数极小化确定化学平衡时各组分含量、体系的内能、压强。研究了温度在10 000 K以下、密度在0.6 g/cm3以下(相应摩尔体积大于3.3 cm3/mol)区间的热致离解和压致离解现象对流体氢(氘)状态方程的影响。所得结果与双组分流体变分理论计算以及第一原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蒙特卡罗模拟结果以及二级轻气炮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它们之间的一致性表明:用单组分流体近似的范德瓦尔斯混合模型处理氢(氘)分子的离解区域的物态方程是成功的。
- 田春玲经福谦顾云军蔡灵仓刘福生
- 关键词: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