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1B02-01-0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1B02-01-05)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0H指数:9
- 相关作者:王海涛王琼唐兰兰曲延军王想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合同制定向工作任务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样本条件变化对地震学参数计算结果的影响
- 2010年
- 选取1970年以来中国大陆东南地区5.0级以上、华北地区5.5级以上、西部地区7.0级以上地震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了8种物理意义明确、独立性较强的地震学指标进行全时空的异常扫描,通过改变采样时间域尺度、空间域滑移及强度区间等样本条件,分析对地震学指标时间进程计算结果的影响,并讨论了空间扫描滑移方向相对于区域主应力方向的变化对参数扫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参数的改变对扫描结果的影响最大,并给出了不同震级地震学指标在扫描中影响最小的空间范围和时空扫描的最佳条件参数。
- 陈宇卫王行舟黄显良沈小七缪鹏何康陈安国李发
- 华北北部及东北地区地震空区和条带统计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对1970年以来华北北部及东北地区(37°—55°N,103°—135°E,除甘肃、宁夏和境外朝鲜)的36次Ms 5以上中强地震前空区和条带图像扫描分析,着重讨沦研究区不同类型地震(大主震、中强主震和晚期强余震)与空区、条带关系,主震与空区、条带持续时间关系,主震与空区、条带空间尺度及围空、条带起算震级等统计关系,一定程度上表明,震前空区、条带异常图像是研究区强震发生的重要异常判据。
- 王想王海涛王红蕾李东圣
- 关键词:中强地震
- 安达曼弧与缅甸、云南强震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研究区包括安达曼弧、缅甸平原和云南地区三个部分。对安达曼弧7级以上地震与缅甸、云南7级和6.8级地震的群体与个体的相关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安达曼弧、缅甸平原M≥7.0地震与云南M≥6.8地震在群体上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一一相关。云南有4个地震活跃期,但安达曼弧与缅甸平原却只有3个,缺失第3活跃期。研究区强震活动从板缘向板内逐渐减弱,三个地区最大震级分别为8.7级、7.8级和7.7级。安达曼弧与缅甸、云南7级地震的个体相关概率分别为33%和27%,平均30%左右,缅甸与云南的个体相关概率为43%。最后对云南的地震趋势进行了预测。
- 陈立德付虹
- 关键词:强震活动期
- 新疆中强地震前ECRS方法的异常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基于多种地震学参数的地震对应相关谱(ECRS)方法在新疆地区的地震预测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检验该方法的效能,本文根据其定义和识别方法研制了ECRS1.0分析软件,并应用于实际震例中。结果显示,利用该分析软件可以充分提取多种地震学参数的综合前兆异常信息;新疆大部分中强震前半年至一年半震源区及附近区域开始出现高值异常集中区域,并随着地震的临近逐渐向震中集中扩展,在震后半年至两年逐渐消散或弱化。
- 唐兰兰王海涛王琼
- 关键词:MATLAB分析软件地震预测
- 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的多参数综合异常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在单参数地震对应概率谱和累计滑动平均概率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多参数滑动极值平均概率方法,用以定量识别地震前兆综合异常特征。首先,该方法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分析,将原始数据时间序列转换成概率时间序列;其次,采用多点累计滑动平均方法得到不同参数滑动平均概率P-ij;再次,求解不同参数的多点滑动极值概率Mij;最后,求解多参数滑动极值平均概率Pc。文中以新疆天山地区不同地震学参数的时间序列为原始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当考察时段为18个月时,利用多参数滑动极值平均概率可以较好地识别地震前兆综合异常,其异常对应比例和地震对应比例分别为13/13和22/27,异常信度较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现象。
- 王琼王海涛唐兰兰
- 中国大陆地震空区统计特征分析被引量:37
- 2010年
- 对中国大陆具备相对完整资料的367次5级以上地震,分5个工作片区进行统一定性要求的地震空区图像扫描,得到194次震前的空区图像.其中震前有空区地震与研究地震的比例分别为:华北片区14∶36;华东南片区21∶24;川滇片区68∶124;青藏高原北部片区36∶82;新疆片区55∶101.震前出现空区图像比例最低的为华北地区,最高的为华东南地区,新疆与川滇地区基本相当.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空区形成后发生的主震与空区形成持续时间、空区空间分布尺度及围空地震震级等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空区的持续时间、空间尺度与主震震级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其误差较大.而围空的起始震级在5级主震前为ML2.5左右,6级主震前为ML3.5左右,7级以上主震前为ML4.0左右.主震通常发生在空区的边缘及附近的外部地区.5级、6级和7级地震前出现空区图像的比例分别为45.8%、72.6%和100%,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震前空区图像是强震前的重要异常判据.
- 曲延军王海涛邬成栋冯建刚陈宇卫李莹甄王想
- 关键词:中强地震
- 2007年5~6月滇西南地区M≥5成组地震活动中、短临异常特征及预测被引量:19
- 2007年
- 给出了2007年滇西南地区中等地震丛集活动的跟踪预测过程,以及云南地区地震活动异常和前兆异常的动态演化图像。这组中等地震中期阶段的异常特征主要是:云南地区长达3年多和滇西南地区长达12年的6级地震平静,小震调制比、高水位和部分前兆的趋势异常显示滇西南从2006年以来处于应力水平相对较高状态;中短期阶段在滇西南出现3级地震活动增强,并形成空区,小的单元体破裂后把能量集中到更大单元体,发生更大地震;短临阶段小震活动不断向震中迁移,空区被打破。中等地震丛集活动过程中,每次新的M≥5地震发生前,滇西南均出现3级震群活动,前兆均有新的异常过程出现。
- 付虹王世芹秦嘉政邬成栋苏有锦
- 关键词:滇西南地震预测
- 青藏块体东北缘平均波速比的测定及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利用兰州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观测报告,采用和达法计算出2001年1月—2007年6月发生在青藏块体东北缘2 953次地震的波速比值。将青藏块体东北缘按1°×1°、0.2°×0.2°分成小区,求出每个小区域内的平均波速比值。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青藏块体东北缘平均波速比值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差异,甘东南(N34°以南)波速比值最高,祁连山地震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附近次之,甘肃中部最低;(2)青藏块体东北缘矿震分布区域和1°×1°的低波速比值区域一致,地震波速比值是判定矿震的可能依据之一;(3)地震波速比值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所得的平均波速比值为研究青藏块体东北缘波速比值随时间变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 冯建刚代炜董治平胡永钧
- 关键词:波速比青藏块体东北缘矿震
- 中国大陆地震条带的统计特征分析
- 地震活动条带图像是地震预测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1969年刘蒲雄首次提出地震条带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中国地震学家开始对地震条带进行了认真清理与系统研究。陈章立等(1981)认为7级以上大震前小震活动"条带"的出现具...
- 李莹甄
- 关键词:地震条带
- 文献传递
- 郯庐带中强地震前后多参数综合异常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本文应用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的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方法对郯庐断裂带进行时间和空间扫描计算。时间计算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目标地震发生之前均有高值异常现象出现;空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1年左右,震区及其附近区域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出现高值异常现象,且异常区域逐渐扩大增强,地震多发生在异常区域内或者附近。中强地震发生后,高值异常区逐渐缩小,震后1年左右异常区域基本消失;中强地震平静时段的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均无高值异常区域出现。
- 卢显王琼刘杰唐兰兰
-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