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51202)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方嬿梁启万鄢践黄必军曾益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医科大学南昌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鼻咽
  • 4篇基因
  • 3篇咽肿瘤
  • 3篇荧光
  • 3篇原位
  • 3篇原位杂交
  • 3篇肿瘤
  • 3篇鼻咽癌
  • 3篇鼻咽肿瘤
  • 2篇遗传学
  • 2篇荧光原位杂交
  • 2篇杂合性
  • 2篇杂合性缺失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基因组
  • 2篇基因组杂交
  • 1篇英文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机构

  • 5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梁启万
  • 6篇方嬿
  • 5篇鄢践
  • 5篇黄必军
  • 4篇曾益新
  • 2篇焦艳
  • 2篇张林杰
  • 2篇宋立兵
  • 1篇李辉梅
  • 1篇吴秋良
  • 1篇黄贻学
  • 1篇黄铁军
  • 1篇张林杰
  • 1篇张昌卿
  • 1篇黄楚文

传媒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4
  • 6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DNA COPY PROFILE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STAGING
2001年
Objective: To detect genetic alteration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in Cantonese, the population with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NPC, and to correlate the findings with clinical staging. Methods: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 was performed on 35 primary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s and a nonparametric χ2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mosome changes and clinical staging. Results: The identified common chromosomal alterations in NPC included gain of chromosomes 12q (21 cases, 60%), 4q (19cases, 43%), 3q (18 cases, 51%), 1q (15 cases, 43%),8q (14 cases, 40%), and 2q (12 cases, 30%). The most frequently detected loss of chromosomal materials involved chromosome 1p (24 cases, 69%), chromosome 3p (21 cases, 60%), 11q (20 cases, 57%), 14q (18 cases, 51%), 16q (14 cases, 40%), 13(12 cases, 34%), and 9p(11 cases, 31%). The high frequency (>50%) 4q gain and 1p loss were novel findings. Compared by nonparametric χ2 test, gains on 12q and 8q were found mainly in stages Ⅲ/Ⅳ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clinical stage groups ( stagesⅠ/Ⅱvs stages Ⅲ/Ⅳ). Conclusions: Current analysis has revealed a comprehensive profile of the chromosomal regions showing DNA copy number changes, which may harbor oncogenes or tumor suppressor gene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NPC.
鄢践方嬿梁启万曾益新
原发性鼻咽癌患者her2基因表达的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鼻咽癌her2基因在DNA水平的变化并弄清her2癌蛋白在部分鼻咽癌中过度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对 45例原发性鼻咽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her2基因在DNA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细胞核her2信号为 1.92± 0 .10 ,有 2个her2信号和 2个 17号着丝粒信号核占 75 .5 %± 9.3% ;与之相比 ,45例鼻咽癌中无一例有her2基因拷贝数的变化 ;Her2癌蛋白过表达见于 33% (15 / 45 )。但各年龄、性别和不同临床分期鼻咽癌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Her2癌蛋白过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无关 。
鄢践方嬿焦艳宋立兵张林杰黄必军梁启万吴秋良张昌卿曾益新
关键词: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
鼻咽癌染色体1pterp-36.11杂合性缺失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构建鼻咽癌染色体 1pter p36 11(6 3 4cM)区域内的杂合性缺失精细图谱 ,为进一步寻找鼻咽癌相关基因提供依据。方法 在比较基因组杂交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研究基础上 ,应用淋巴分离液将肿瘤组织的肿瘤细胞与淋巴细胞分离并以淋巴细胞DNA作相应正常对照 ,利用 1pter p36 11区域内的 2 0个微卫星多态位点 (平均间距 3cM)对 47例鼻咽癌活检组织用杂合性缺失 (LOH)分析法进行LOH分析并绘制其精细缺失图谱。结果 在 47例鼻咽癌患者中 ,至少有一个位点存在LOH的有 37例 (82 2 % ) ,其中LOH频率最高的为D1S2 34(5 0 0 % ) ,位于 1p36 13,其次为D1S2 6 44(37 5 % ) ,位于 1p36 2 2 ;微卫星不稳定频率最高的为D1S2 43(37 5 % ) ,位于 1p36 33,其次为D1S199(30 2 % ) ,位于 1p36 2 1;D1S2 34的LOH及D1S199的MI与临床分期相关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鼻咽癌染色体 1pter p36 11之间 6 3 4cM区域内有两个共同的缺失区 ,分别位于 1p36 13(D1S2 34,2 0cM)与 1p36 2 2 (D1S436 D1S2 6 44 ,6 3cM) ,其间有一个微卫星不稳定位点D1S199,D1S436 D1S199 D1S2 34区域内可能有一个或几个在早期与鼻咽癌形成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黄必军张林杰鄢践梁启万方嬿
关键词:鼻咽肿瘤杂合性丢失基因组杂交荧光原位杂交
鼻咽癌染色体16q22-24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研究鼻咽癌染色体16q22-24的遗传稳定性。方法:用染色体16q22-24上的8对微卫星多态性标记分析 50例鼻咽癌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与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结果:至少一个位点发生LOH的肿瘤占48%(24/50),MSI的发生率为18%(9/50)。但这些变化均散在分布,未见高频共同缺失区和微卫星不稳定区;其变化在早期(Ⅰ/Ⅱ期)和晚期(Ⅲ/Ⅳ期)病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染色体16q22-24区的遗传不稳定性的变化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病有关,该区是否存在鼻咽癌相关基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鄢践方嬿黄必军梁启万曾益新
关键词:鼻咽肿瘤杂合性缺失LOHMSI肿瘤病理
鼻咽癌染色体1p末端结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4年
背景:鼻咽癌染色体1p末端结构异常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目前仍然不清楚。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染色体1p末端(1pter)结构异常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及患者部分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组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由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实验研究部收集完成,研究对象为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就诊或住院的未经治疗的65例鼻咽癌患者鼻咽活检组织标本。干预:采用组织中淋巴细胞分离法获取较纯的肿瘤细胞,应用1号染色体短臂端粒相关探针(TelVysion1p)及端粒连锁微卫星位点D1S243分别对65例NPC活检组织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FISH)及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和微卫星体不稳定(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I)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观察鼻咽癌染色体1p末端的缺失、扩增及微卫星体不稳定等结构异常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65例NPC活检组织中,间期FISH显示1pter结构异常的有20例,其中扩增7例,缺失8例,扩增缺失共有5例,其中44例有临床分期资料的标本中,临床早期的异常频率为50.0%(2/4),而中晚期则为30.0%(12/4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655,P>0.05);
黄铁军黄必军张林杰黄楚文梁启万方嬿
关键词:鼻咽癌预后遗传学
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术检测鼻咽癌c-myc癌基因变化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 c- myc在原发性鼻咽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 40例广东籍原发性鼻咽癌患者活检组织 c- myc基因的变化。结果  5 2 .5 % (2 1/ 40 )的肿瘤样本有 c- myc拷贝数的增加 ,其余 47.5 %正常 ;在所研究的患者中 ,10例临床分期属 期、10例属 期、13例为 期 ,另 7例为 期。统计学分析提示各期之间的 c- myc扩增率差异无显著性 ;c- myc基因变化与性别和年龄也无关。结论  c- myc基因扩增与原发性鼻咽癌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但它并非疾病演变的决定因素。
鄢践方嬿焦艳宋立兵黄必军梁启万曾益新
关键词:间期荧光原位杂交C-MYC癌基因
原发性鼻咽癌中高频率的4q增多和1p丢失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阐明中国广东籍患者原发性鼻咽癌 (NPC)的遗传学变化。方法 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CGH)检测 17例原发性NPC遗传物质的增多和丢失情况。结果 在半数以上患者中发现4q增多和 1p丢失。其他较为常见的染色体变化是 12q、1q、2q、3q和 8q增多 ,以及 3p、11q、14q、15q、13q、Xq、9q、10p、10q和 16q丢失。结论 广东原发性NPC的遗传学改变为 4q、12q和 1q增多以及 1p、3p、11q和 14q丢失 ,这些区域可能含有与NPC发病有关的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鄢践方嬿梁启万黄贻学李辉梅曾益新
关键词:比较基因组杂交染色体畸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