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51203)

作品数:34 被引量:351H指数:10
相关作者:袁媛徐惠绵孙开来郑志红孙秀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北京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胃癌
  • 16篇基因
  • 11篇肿瘤
  • 10篇细胞
  • 7篇幽门螺
  • 7篇幽门螺杆菌
  • 7篇螺杆菌
  • 6篇蛋白
  • 6篇胃癌细胞
  • 6篇胃疾病
  • 6篇癌细胞
  • 5篇相关性胃疾病
  • 4篇癌前
  • 3篇突变
  • 3篇胃癌细胞株
  • 3篇胃肿瘤
  • 3篇细胞株
  • 3篇基因表达
  • 3篇癌前状态
  • 3篇癌细胞株

机构

  • 20篇中国医科大学...
  • 1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市传染病...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美国国家癌症...

作者

  • 13篇袁媛
  • 8篇徐惠绵
  • 6篇孙开来
  • 5篇郑志红
  • 5篇孙秀菊
  • 4篇董明
  • 4篇王兰
  • 4篇付浩
  • 4篇郝冬梅
  • 3篇孙丽萍
  • 3篇张学
  • 3篇吕有勇
  • 3篇王振宁
  • 3篇马锐
  • 3篇吴涛
  • 2篇贾兰玲
  • 2篇哈敏文
  • 2篇满晓辉
  • 2篇高华
  • 2篇徐岩

传媒

  • 4篇国外医学(遗...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遗传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癌症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World ...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Chines...
  • 1篇第六次全国医...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9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化生长因子-β1小干扰RNA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载体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小干扰RNA(siRNA)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TGF-β1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72 h后,以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细胞附壁试验和Miliicell小室测定细胞增殖、周期、体外黏附和侵袭力,并观察裸鼠体内成瘤性。结果与未处理组比较,TGF-β1-siRNA载体能明显下调TGF-β1 mRNA[(0.910±0.066)与(0.617±0.025)比较,P<0.01]和蛋白[(120.00±8.72)与(41.00±5.57)比较,P<0.0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细胞抑制率达30.18%,体外黏附、侵袭力下降,裸鼠体内成瘤性受到抑制。结论载体介导的TGF-β1 siRNA可显著下调TGF-β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恶性生物学行为。
吴涛徐惠绵苏忠贾兰玲于淼姜成钢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小干扰RNA胃肿瘤
BIO-CHARACTERISTICS OF INTESTINAL METAPLASIA IN THE STOMACH: HYPERPROLIFERATIVE AND USUAL TYPE
2006年
Background: In Padova and Vienna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the usual intestinal metaplasia (UIM) of the stomach, including complete and incomplete type, is defined as negative for dysplasia, and hyperproliferative intestinal metaplasia (HIM) as indefinite for dysplasia, but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wo types of intestinal metaplasia (IM)remain to be studie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UIM, HIM and intestinal type gastric cancer (IGC), a panel of biomarkers were detected. Methods: A total of 38 cases of IGC, 41 HIM and 56 UIM adjacent to gastric cancer were studied.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pS2, MUC2, MUC5AC, MUC6, Ki-67, EGFR, p53 and sulfo-Lewisa in UIM, HIM and IGC.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in UIM, HIM and IGC was detected by using 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 Results: The pS2 antigen expression in UIM (78.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HIM and IGC (9.8%, 10.5%), p<0.01. The MUC6, sulfo-Lewisa and EGFR protein expressions were significant increased in HIM (24.4%, 82.9%, 48.7%) and IGC (34.2%, 75.0%, 42.1%) than in UIM (3.6%, 25.5%, 17.9%), p<0.01. A reversed pattern of expressions of MUC2 and MUC5AC was observed in UIM (96.4%, 50.0%) and HIM (82.9%, 36.6%) compared with IGC (52.6%, 13.2%), p<0.05; and the p53 gene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from UIM (1.8%) to HIM (19.5%) to IGC (57.9%), p<0.01. The Ki-67 labeling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ree lesions (UIM: 16%±6%, HIM: 45%±9%, IGC: 63%±10%, p<0.01). Conclus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bio-characteristics among UIM, HIM and IGC, and HIM may have higher potential to progress to more advanced lesions in comparison with UIM.
张阳张联潘凯枫游伟程李吉友
关键词:生物特性胃疾病
IL-8基因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中的表达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胃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以及异型增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恶变为胃癌。癌前状态如何转变为胃癌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付浩袁媛孙秀菊王旭光王吉民孙开来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幽门螺杆菌癌前状态
文献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_1小干扰RNA抑制SGC-7901腹膜转移被引量:10
2006年
吴涛徐惠绵吴晓华高娜姜成钢于淼贾兰玲
关键词:SGC-7901胃癌腹膜转移基因治疗技术肿瘤相关基因人胃癌细胞株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端粒酶活性检测和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胃疾病、端粒酶活性与胃癌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TRAP ELISA方法 ,检测 94例胃粘膜活检标本 ,其中正常胃粘膜 10例 ,浅表性胃炎 2 1例 ,萎缩性胃炎 33例 ,不典型增生7例 ,胃癌 2 3例。胃粘膜病变中HP阳性 4 1例 ,HP阴性 2 0例。结果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与正常胃粘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最强 ;HP阳性胃粘膜病变组与HP阴性胃粘膜病变组比较有十分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HP感染可使端粒酶活性表达增强 ,促进细胞增殖。HP相关性胃疾病增殖特性与胃癌的增殖特性相似。
高华戴文颖王兰董明袁媛
关键词:端粒酶幽门螺杆菌胃疾病细胞增殖
针对胃癌多基因变异特性鉴定肿瘤易感基因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针对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多基因变异的特性 ,鉴定几类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在胃癌中的改变 ,进一步探讨其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c met原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hMLH1、E cadherin基因以及HLA Ⅱ类区的 (DQA1、DR2、DR3、DR4、DR7、DR9) 6个基因位点 ,采用PCR系列技术对 32例肠型胃癌标本和 4个胃癌细胞系进行检测以确定上述基因在肠型胃癌中的变异情况。结果 :在c met基因第 17、18和 19外显子未检测到点突变。对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D3S12 98和D3S15 6 1两个位点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 ,MSI)和杂和性缺失 (lossofheterozygosity ,LOH)检测 ,其中在D3S12 98位点检测到 6例MSI,2例LOH ,D3S15 6 1位点有2例检测到MSI。在E cadherin基因附近选择两个微卫星位点D16S30 83和D16S30 95进行MSI和LDH检测 ,D16S30 83位点有 4例检测到MSI ,2例有LOH ,D16S30 95位点未检测到MSI和LOH。HLA Ⅱ类基因区 6个基因位点基因型在个体中存在着明显多态性 ,PCR SSCP结果显示DR4基因位点有较高频率的变异 (9/ 2 0 ) ,明显高于其它几个基因位点。结论 :c met原癌基因在胃癌中的变化方式不是以点突变为主 ,hMLH1、E cadherin基因在肠型胃癌中有明显改变 ,HLA Ⅱ类基因区DR4基因的变异可能与?
郭瑞芳闫晓红王文礼苏秀兰李文梅崔建涛赵敏吕有勇
关键词:胃肿瘤遗传学肿瘤易感基因多基因变异
T细胞受体库及细胞因子表达与胃癌进展及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了解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 ,肿瘤细胞与机体免疫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特征。方法采用高敏感的放射性标记半定量RT PCR技术检测胃癌病人癌组织、非癌性粘膜组织及外周血各细胞亚群中细胞因子及T细胞受体亚家族mRNA的表达。结果 进展期胃癌外周血CD8+ T细胞中的增殖性T细胞克隆数低于早期胃癌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病例外周血CD8+ T细胞和CD4 + T细胞中的增殖性T细胞克隆数较无转移组明显减少 (P =0 .0 0 0 17、P =0 .0 16 )。有淋巴结转移病例的癌组织 ,其CD8+ T细胞中IL 6、IL 8、TNF α和CD4 + T细胞中IL 4mRNA的水平 (0 .4 3± 0 .17、0 .4 2± 0 .11、0 .18± 0 .0 5、0 .0 8± 0 .0 3)均较非癌性粘膜组织中的 (0 .0 8± 0 .0 2、0 .17± 0 .0 5、0 .0 8± 0 .0 3、0 .0 1± 0 .0 0 )增高 (P =0 .0 4 0、P =0 .0 2 0、P =0 .0 17、P =0 .0 34) ;而无淋巴结转移病例的癌组织与非癌性粘膜组织中各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 胃癌病人T细胞受体库及细胞因子表达与胃癌进展及转移相关 ,进展期胃癌及发生转移的病例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张筱茵陈咏仪刘泳周希圣樊代明
关键词:T细胞受体细胞因子胃癌肿瘤进展RT-PCR法
胃蛋白酶原C基因多态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刘慧杰高华董明王兰袁媛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C基因胃癌遗传易感性
多重置换扩增结合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胃癌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多重置换扩增(MDA)与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胃癌细胞杂合性丢失(LOH)分析等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利用LCM技术从胃癌组织冰冻切片中分别获取正常胃黏膜细胞和胃癌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后,进行全基因组多重置换扩增。进而,将MDA产物用于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CE2、TP53和ACTB基因片段,以及微卫星位点的LOH分析。结果位于不同染色体的3个基因片段均得到较好的扩增,而且MDA产物的扩增效率明显高于未经MDA的基因组DNA。另外,MDA产物的LOH分析结果与未经MDA的基因组DNA结果一致。结论MDA与LCM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可行的全基因组扩增技术路线,可用于后续的基因组学研究。
吕志徐岩满晓辉王振宁罗阳曹磊徐惠绵
关键词:胃癌杂合性丢失基因
STK_(11)基因在Peutz-Jeghers综合征家系中的突变分析被引量:10
2002年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最近,在19p13.3克隆出了PJS致病基因STK1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人PJS患者STK11基因的突变情况,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和DNA测序方法,对3个多代PJS和3个散发性PJS家系中15例患者和20例正常成员的STK11基因的9个外显子进行了分析.在6个家系中共发现10个由碱基替代导致的点突变.有7个突变可使基因产物发生改变,包括1个无义突变、5个错义突变和1个移码点突变.分别发生在STK11基因的第37(CAG→TAG),123(CAG→CAT),161(ATT→AGT),194(GAC→GAG)245(CTC→TTC)和354位密码子(TTC→TTG)及第4内含子3’末端剪接位点部位(AG→AA).在3个散发PJS家系中,有1个家系的患者,在第5外显子内存在错义突变,其余2个家系的患者,在内含子1(+36)和内含子3(-51)均存在点突变.研究还发现,有3个多态位点,分别发生在内含子1(+36),内含子3(-51)和内含子5(+27)部位.以上结果表明,在PJS患者中存在较高频率STK11基因点突变,突变位点可分散在整个编码区.两代以上发病的家系突变频率较散发病例突变率高,提示STK11基因的改变与PJS的发病密切相关.
康连春赵喜荣周永双贾义星康素海陈竹孙安乐赵敏崔建涛李文梅吕有勇
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STK11基因DHPL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