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0B125)

作品数:5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付建勤刘敬平赵智超邓帮林杨靖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余热
  • 2篇余热回收
  • 2篇能量流
  • 2篇燃机
  • 2篇流固耦合
  • 2篇内燃
  • 2篇内燃机
  • 2篇缸盖
  • 2篇GT-POW...
  • 1篇动力循环
  • 1篇余能回收
  • 1篇增压
  • 1篇增压系统
  • 1篇热机
  • 1篇温度场
  • 1篇涡轮
  • 1篇涡轮增压
  • 1篇涡轮增压系统
  • 1篇节能
  • 1篇节能减排

机构

  • 5篇湖南大学

作者

  • 5篇刘敬平
  • 5篇付建勤
  • 3篇赵智超
  • 3篇邓帮林
  • 2篇王树青
  • 2篇冯仁华
  • 2篇杨靖
  • 2篇冯康
  • 1篇王勇

传媒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汽车工程
  • 1篇内燃机工程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能量流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基于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轿车用柴油机的废气涡轮增压系统能量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动机排气能量在涡轮机-压气机-中冷器中的传递过程,得出了涡轮机回收排气能量的潜力和增压系统的能量流特性.结果表明:增压系统能量流分布和排气能量回收效率主要取决于发动机和增压器的运行工况;外特性下,在增压器低效率区和高效率区涡轮机分别回收约6%和13%的排气能量;其中,增压器大约只利用了2%的排气能量用于提高进气压力能.研究结果为发动机节能和采用复合涡轮增压回收排气能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敬平付建勤冯康赵智超王树青
关键词: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能量流余热回收GT-POWER
内燃机的排气能量流特性被引量:8
2011年
为高效回收利用内燃机排气能量,实现内燃机节能减排,采用试验和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1台乘用车汽油机的排气能量流特性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实验数据建立并标定计算模型,通过全工况模拟计算提取排气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排气能量流随工况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将排气能量分解为余压能、余动能和余热能并得出其能量密度的三维分布图,结合排气压力波、速度和温度研究得出这3种形式能量的脉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高负荷时排气能量有更强的回收潜力;排气能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余热能,其次是余压能,余动能通常可以忽略;余压能和余动能的脉动性较大,余热能脉动性较小。研究结果为排气能量回收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敬平付建勤冯康王树青赵智超
关键词:内燃机能量流节能减排GT-POWER余能回收
某缸盖热机疲劳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利用AVL-Fire对缸内工作过程和水套进行CFD分析,得到缸内及水套壁面的热边界条件,通过有限元技术把对流热边界耦合至固体传热的计算中,达到共轭传热的目的.分别完成了机械载荷和温度载荷下的缸盖应力计算,结合经过温度修正的材料特性,计算得到疲劳安全因子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缸盖疲劳而言,热载荷贡献明显大于机械载荷;缸盖设计满足使用要求.
邓帮林刘敬平杨靖赵智超付建勤
关键词:缸盖流固耦合
基于空气动力循环的内燃机废气余热回收方法被引量:8
2014年
为提高内燃机能量利用效率,提出了采用布雷顿空气循环回收内燃机废气余热能的底循环方案,并对其回收废气余热能的潜力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的循环压力、循环空气流量和内燃机排气温度进行了循环多参数性能计算分析,得出该余热回收系统循环参数和内燃机排气温度对废气余热能回收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压力和空气流量范围受内燃机排气温度制约,排气温度越高,可用压力范围和空气流量范围越大,并且相应的回收效率也越高;分别存在一个最佳压力点和一个最佳空气流量点,使回收效率出现峰值。
付建勤刘敬平冯仁华王勇邓帮林
关键词:内燃机布雷顿循环余热回收
基于流固耦合的缸盖温度场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为探讨燃烧工质和冷却液共同作用下缸盖的温度分布,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对某柴油机缸盖进行温度场分析。首先利用AVL-Fire对缸内工作过程和水套进行CFD分析,得到气缸和水套壁面的热边界条件,然后把热边界条件映射到有限元网格,通过有限元分析算出缸盖温度场。结果表明,缸盖最高温度远低于材料许可温度,其温度分布合理地阐释了缸盖的"热"工作环境。
邓帮林刘敬平杨靖冯仁华付建勤
关键词:缸盖流固耦合温度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