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2IESLZ02)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卢育霞石玉成万秀红马林伟刘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地震
  • 2篇地脉动
  • 2篇地震台
  • 2篇地震台站
  • 2篇台站
  • 2篇勘探
  • 1篇大位移
  • 1篇地理
  • 1篇地下管道
  • 1篇地下管线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反应
  • 1篇地震反应分析
  • 1篇地震记录
  • 1篇地震勘探
  • 1篇地震响应
  • 1篇液化
  • 1篇灾害
  • 1篇灾害链
  • 1篇砂土

机构

  • 6篇中国地震局兰...
  • 6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卢育霞
  • 5篇石玉成
  • 3篇万秀红
  • 2篇马林伟
  • 1篇盛志强
  • 1篇刘琨
  • 1篇陈永明
  • 1篇孙红
  • 1篇刘红玫
  • 1篇强正阳
  • 1篇马海

传媒

  • 4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河谷地形的地震反应分析被引量:21
2013年
震害现象显示在一些覆盖层很薄的基岩河谷山区地震动分布差异明显。为了厘清各形状要素的均质地形模型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侧重分析了河谷坡角、坡高及不对称坡体等要素对均质体河谷模型的地震动(PG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谷地形谷底内部的地面运动幅值在坡角40°~50°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在高坡角的河谷内波衰减比较慢,波形相对较复杂;在深宽比较小时,高频和低频脉冲的地面加速度峰值都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且谷底地面各个位置PGA变化不明显,随着深宽比的增加,高频脉冲的地震反应变化复杂,出现谷底中心加速度幅值大于山脚;河谷的不对称形状对谷底PGA有影响,谷底PGA最大的位置靠近坡高小的一侧,且坡角大的一侧山脚附近谷底PGA要小一些,即坡度和高差越大,会很大程度地增加河谷两侧坡体的临空面,并增大地震加速度的放大系数,凸起地形对地震响应有放大作用,对它附近区域却有抑制作用,而且坡高、坡角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盛志强卢育霞石玉成刘琨万秀红
关键词:反应谱
浅层弯线地震勘探采集与处理技术被引量:11
2013年
在浅层地震勘探中,测线常常由于场地的限制而不能沿直线布设。而弯线地震勘探施工过程中炮检中点比较分散,影响共面元道集的叠加和最终剖面的真实性。加之浅层地震资料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选择合理有效的浅层弯线采集与处理技术非常必要。本文以甘肃陇南山区新文县一中测线为例,结合弯线共中心点面元叠加的时间、空间条件,在采集和处理两个环节分析控制炮检中点分散范围的具体方法,获得了真实且高品质的地震剖面。剖面有效波的能量较好,同向轴连续清晰,各种干扰波得到了压制,说明浅层弯线地震勘探的方法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强正阳卢育霞陈永明马海
关键词:浅层地震勘探共反射面元
甘肃岷县灾害之地理解析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资料分析、实地考察及灾害调查等方法,揭示了岷县地质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地理劣势:位于南北地震带,断裂发育;处于地貌梯度带,具备地质灾害高发的充分条件,其中包括多发灾害性天气过程;新生代的地层具有容易受到侵蚀和扰动的特征.此外,地形复杂、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常常呈链式发生,也是岷县地质灾害连绵不绝的原因.岷县具有各类地质灾害频发的历史,从而阻碍了该县的经济发展,低下的经济水平制约了当地建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灾时损失颇显惨重,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实现岷县发展的良性循环,提出了保持可持续性,认清其灾害背景和发展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对该地区灾后重建工作有借鉴意义.
卢育霞王伟锋石玉成刘红玫
关键词:地震山洪泥石流灾害链
近地表速度结构对场地强地震动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近地表松散沉积层对地震波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为了揭示近地表速度结构对场地强地震动特征的影响机理,采用横波勘探和地脉动测试方法研究两个地震台站的场地条件,并对比分析场地测试结果与汶川地震记录的频谱特征。正如浅层地震勘探和地脉动数据所揭示的那样,MXT地震台的强震记录中,对应横波图像0.10s处强反射波的地震动分量(频率5 Hz左右)在该场地占明显优势,而对0.22s的弱反射界面(对应的基频为2.3Hz)的反映并不明显,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归因于地下10-11m处粉土与卵石层间具有较大的波阻抗差异,因而造成地震反射图像上0.10s附近的强振幅掩盖了0.22s的反射波组,岷县强震记录频谱也显示为单峰值形态。横波勘探在WUD台获得的地震图像显示分别在0.22s和0.50s处有两组比较明显的反射波,其所对应的场地潜在响应频率分别为2.3Hz和1.0Hz,WUD台的强震记录频谱的形态也明显受这两个波阻抗界面的影响;通过对比地脉动与地震记录的频谱图,认为场地结构对地震信号与一般地脉动信号的影响是有差别的。研究表明:(1)剪切波的强阻抗界面深度及其平均波速是控制场地频谱主频的主要因素,近地表地层中阻抗强的界面对地震波的改造作用占主导地位;(2)近地表松散覆盖层的波速结构影响着场地地脉动频谱与地震动频谱的谱形变化;(3)一般情况下,浅部强波阻抗界面对地脉动频谱特征的影响可能大于深部(百米以内),强震作用下深部波阻抗界面会使场地的响应主频向比其脉动基频更低的频段发展。
卢育霞石玉成万秀红马林伟卢芳琴
关键词:地震台站横波勘探地脉动
砂土液化引起大位移对地下管道影响的非线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地下管线是生命线工程的主要部分,已经成为现代工农业生产和城镇生活的大动脉。已有震害调查表明,饱和砂土液化引起的地基大变形(侧向变形和沉降)是导致强震区生命线工程震害的主要原因。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差分分析方法来研究砂土液化引起的大位移对地下管道的破坏特征,分析砂土液化的斜坡变形特征、孔隙水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砂土液化引起的大位移对地下管道有破坏作用,导致管道变形规律与其斜坡的位移规律相同,地下管线的变形随着振动频率和幅值的增加其非线性增大。
卢芳琴孙红石玉成
关键词:液化地下管线大位移非线性
武都台的地震记录特征及场地条件分析
2014年
为了探究场地近地表地层结构对强地震动特征的影响机理,本文以武都台为研究对象,岷县基岩台为参考,分析了两个台站在汶川地震序列期间五次强地震的记录特征,并在武都台站附近开展浅层横波地震勘探和地脉动测试。研究表明武都台水平向地震频谱在1-2Hz的振幅最大,是由厚覆盖层底部强波阻抗界面控制的;受土层非线性特征影响,地震作用可能会使场地的响应主频向比其脉动基频更低的频段发展。工程勘察方法获得的场地卓越周期和速度结构与实际强震台址的地震动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联合横波地震勘探和地脉动方法可预测一般地工程场地的地震响应特征。
卢育霞马林伟卢芳琴万秀红石玉成
关键词:地震记录地震台站地脉动地震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