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L2010496)

作品数:7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王瑄邱野辛艳徐璐李德利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铁岭市水利局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降雨
  • 3篇天然降雨
  • 3篇耕作
  • 3篇耕作模式
  • 2篇养分
  • 2篇养分流
  • 2篇养分流失
  • 2篇土壤
  • 2篇坡耕地
  • 2篇小流域
  • 2篇降雨条件
  • 2篇耕地
  • 1篇氮磷
  • 1篇地貌
  • 1篇地貌形态
  • 1篇沙量
  • 1篇水土
  • 1篇土壤养分
  • 1篇土壤养分流失
  • 1篇泥沙

机构

  • 7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铁岭市水利局

作者

  • 7篇王瑄
  • 3篇辛艳
  • 3篇徐璐
  • 3篇邱野
  • 2篇陈雯静
  • 2篇李德利
  • 1篇刘宇
  • 1篇刘彦辰
  • 1篇雷洋
  • 1篇赵倩
  • 1篇王宇飞

传媒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种植不同作物对土壤抗剪强度影响
2016年
为了确定不同作物种植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以辽宁省摩云山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大豆地、玉米地、果树地和果树台田样本等土样。测定土壤含水量,利用直剪法测定土壤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析同一种作物和不同作物的土壤剪切力与土壤含水量关系以及同一种作物和不同种作物的内摩擦角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黏聚力玉米地(49.27kPa)>豆地(38.36kPa)>果树台田(30.00kPa)>果树地(28.36kPa);内摩擦角果树地(25.45°)>豆地(23.26°)>玉米地(20.24°)>果树台田(19.51°);玉米地的剪切力与豆地的剪切力、果树地的剪切力和果树台田的剪切力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作物的土壤黏聚力和土壤含水量进行二次线性分析,拟合度较好。
盛思远刘彦辰昝学龙王瑄
关键词:含水量内摩擦角
天然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动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天然降雨径流小区试验的方法,通过观测天然降雨条件下坡面径流流速,对坡面侵蚀发生过程中的径流水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的坡面和裸坡的径流水力学参数流速、雷诺数、弗汝德数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阻力系数则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有植被覆盖的坡面流的雷诺数与弗汝德数则随雨强的变化相对平稳。
王瑄雷洋
关键词:天然降雨坡面流
基于GIS的小流域地貌分形维数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分形理论为复杂地貌形态的量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基于分形基本理论及GIS技术,选择位于辽宁东部山区的泉河小流域为研究区,以1∶10000地形图为数据源,通过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应用尺度—面积法对研究区地貌分形维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表明:泉河小流域地貌形态在无标度区间内表现出良好的分形特征,流域地貌分形维数D=1.9539;流域地貌分形维数能够较好地表征流域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分形维数作为描述流域地形地貌的综合指标对于建立小流域降雨产沙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王瑄陈雯静徐璐
关键词:DEM分形维数地貌形态小流域
辽宁省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水土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效果被引量:18
2013年
在天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传统耕作、免耕、免耕秸秆覆盖、横垄4种耕作方式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其他3种耕作方式均能减少水土流失,产流量分别较之减少19.3%,27.1%,31.8%,泥沙量对应减少12.4%,21.5%,57.8%;各耕作小区径流中养分流失量差异显著;泥沙中全磷流失特征为T1>T3>T2>T4,其他耕作小区比传统耕作小区减少流失依次为8.6%,5.1%,12.1%;泥沙中的全氮流失特征为T1>T2>T3>T4,其他耕作小区比传统耕作小区减少流失依次为6.4%,10.3%,34.3%。坡耕地土壤侵蚀量与径流量呈显著相关。
辛艳王瑄邱野李德利赵倩
关键词:天然降雨坡耕地耕作模式养分流失
不同耕作模式下坡耕地次降雨径流量及径流泥沙颗粒机械组成规律被引量:13
2012年
为确定坡耕地在不同耕作模式下,次降雨坡面径流量及径流泥沙中土壤颗粒机械组成规律,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10°坡耕地,顺垄、横垄、免耕、秸秆覆盖耕作模式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试验小区的次降雨径流量顺序为裸地(LD)>顺垄传统耕作(Ts)>顺垄免耕(NTs)>顺垄免耕秸秆覆盖(NTSs)>横垄传统耕作(Th)>横垄免耕(NTh)>横垄免耕秸秆覆盖(NTSh);不同耕作模式下,坡面流失的泥沙颗粒机械组成均不同,其中LD流失的沙粒含量最多,Ts流失的粉粒含量最少,NTSh流失的粘粒含量最多;不同耕作模式,坡面流失土壤颗粒级配较均匀地为LD、NTs、Th、NTh;不同耕作模式产生的地表径流中,粒径在0.25~0.06mm的土壤流失量最多,当粒组的范围>0.06mm时,各粒组不同处理方式的土壤流失量顺序均为NTSh
邱野王瑄李德利王宇飞
关键词:径流量免耕秸秆覆盖
坡耕地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流失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为了确定辽宁省坡耕地在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流失的特征,采用6°坡耕地,选取大豆作为种植作物,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顺垄、横垄、免耕、免耕秸秆覆盖等耕作模式进行组合试验,观测分析降雨后氮、磷养分流失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说明了降雨对各土壤养分流失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耕作顺垄+平翻模式下,氮、磷流失浓度最高,总氮为24.2mg.L-1,总磷为2.013mg.L-1;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在顺垄布置下与传统平翻耕作相比,分别减少总氮流失30%和32%,减少总磷流失18%和30%;与顺垄耕作组合模式相比,横垄耕作组合有效地减少径流中的各种养分流失浓度,减少总氮流失35%,减少总磷流失35.4%;硝态氮在横垄+平翻模式下流失量最低,为3.0mg.L-1,铵态氮在横垄+免耕秸秆覆盖模式下流失量最低,为6.8mg.L-1;径流中磷素浓度在0.1~0.6mg.L-1,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天然降雨对径流中各养分的流失浓度影响显著。
辛艳王瑄邱野徐璐刘宇
关键词:天然降雨坡耕地耕作模式氮磷
天然降雨条件下裸坡产沙量的逐步回归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坡面土壤侵蚀的发生是植被、土壤、降水、地形等各因素共同及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该文旨在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从众多影响因子中选出对沈阳地区水土流失影响最大的因子,为沈阳地区人民生产及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当自变量很多时,其中有的因素可能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是很大,而且各因子之间可能是不完全独立的,会有种种相互作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影响因子的筛选,建立"最优"回归方程,这样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效果会更好。为了确定本地区天然降雨裸坡侵蚀的影响因子,利用10°,15°两个坡度进行降雨试验,对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最大瞬时雨强、降雨历时5个影响因子对产沙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最大瞬时雨强、坡度及降雨量3个因子对产沙量影响显著。产沙量与各因子呈线性关系。
王瑄徐璐陈雯静辛艳
关键词:产沙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