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20114y177)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詹松华杨烁慧陆方程瑞新潘卫东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白质
  • 3篇针刺
  • 3篇缺血
  • 3篇白质损伤
  • 2篇卒中
  • 2篇脑白质
  • 2篇脑缺血
  • 2篇脑卒中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血性
  • 1篇研究进展及展...
  • 1篇张量成像
  • 1篇针刺疗
  • 1篇针刺疗法
  • 1篇针刺治疗
  • 1篇中风
  • 1篇中风患者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恢复

机构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篇陆方
  • 4篇杨烁慧
  • 4篇詹松华
  • 2篇潘卫东
  • 2篇程瑞新
  • 1篇黄炎文
  • 1篇朱琼
  • 1篇李晨
  • 1篇陆欣玲
  • 1篇龚志刚
  • 1篇马文
  • 1篇林江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针刺减轻缺血性脑卒中脑白质损伤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通过总结针刺治疗减轻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和影像学评价,结合DTI的基本原理和在缺血性脑卒中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探讨DTI用于针刺疗效评价的有效性,从而为阐释针刺治疗减轻缺血后脑白质损伤的机制奠定基础。
陆方杨烁慧詹松华
关键词:针刺疗法卒中
基于DTI技术的急性中风患者缺血脑白质纤维束的扩散性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价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扩散性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预测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材料与方法 40例临床诊断并经磁共振扫描证实有单侧急性脑白质梗塞并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行DTI检查后,于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末行常规MRI和DTI检查,获得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分别于缺血白质区域和对侧同名纤维束镜像区域取感兴趣区,测量FA值、ADC值后计算比值(r FA和r ADC)以及梗塞体积,观察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中风评分(NIHSS)的相关性。其中32名1年后随访到的患者,根据其运动力指数(MI),分成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运用r FA和r ADC判断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r FA、r ADC和梗塞体积于首诊、治疗1个月末、2个月末和3个月末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F=13.84,P=0.00,F=64.57,P=0.00和F=37.41,P=0.00)。首诊和1个月末r FA与NIHSS评分显著负相关(r=-0.59,t=-4.59,P=0.00和r=-0.34,t=-2.27,P=0.02);首诊r ADC与NIHSS评分显著负相关(r=-0.44,t=-3.04,P=0.00),1个月末、2个月末、3个月末r ADC与NIHSS评分显著正相关(r=0.28,t=1.83,P=0.04;r=0.39,t=2.69,P=0.00;r=0.63,t=4.99,P=0.00)。1月个末、2个月末、3个月末梗塞体积与N I H S S评分显著正相关(r=0.4 0,t=2.73,P=0.01;r=0.44,t=3.05,P=0.00;r=0.32,t=2.13,P=0.0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首诊r FA和3个月末r ADC与患者1年后的MI有显著相关性(t=2.95,P=0.00和t=2.75,P=0.01),3个月末r ADC的ROC曲线峰下面积为0.905。结论DTI技术能显示急性脑缺血患者脑白质纤维束损伤治疗后的演变,其测定参数与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相关性,3个月末ADC值或可用于预测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杨烁慧詹松华陆方李晨林江
关键词:弥散磁共振成像中风脑白质病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脑白质缺血损害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使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方法评估针刺改善脑卒中后脑白质缺血损伤的有效性。方法 60例经磁共振扩散加权(DWI)序列扫描证实有单侧脑白质梗死7d内的病人行DTI检查后,随机分成针刺组和无针刺组,每组30例,分别于干预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末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针刺组病人自首诊第2周内每周3次针刺治疗至3个月末。后处理DTI原始图像得到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根据T2WI及DWI图像,分别于缺血白质区域和对侧同名纤维束镜像区取感兴趣区,测量FA值和ADC值后计算比值(rFA和rADC),观察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针刺组与无针刺组缺血性中风病人2个月末和3个月末损伤脑白质的rADC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37,P<0.05;F=9.368,P<0.01)。首诊及1个月末rFA值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29,P<0.05;r=-0.516,P<0.05),1个月末及2个月末rADC值与NIHSS评分值呈正相关(r=0.689,P<0.05;r=0.611,P<0.05)。结论通过DTI技术显示针刺能够改善脑卒中病人脑白质缺血损伤,ADC值为主要参考指标。
杨烁慧陆方陆欣玲马文潘卫东程瑞新詹松华
关键词:脑缺血白质损伤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针刺
针刺改善急性脑缺血后脑白质损伤的DTI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DTI评价针刺改善脑白质缺血损伤的有效性。方法:8例经DWI序列扫描证实有单侧急性脑白质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无针刺组进行治疗,各4例,分别于治疗后第1、2、3个月末行常规MRI和DTI检查。DTI原始图像经后处理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ADC和纤维示踪成像图。根据DWI图像,分别于缺血白质区域和对侧同名纤维束镜像区域取正常ROI,测量FA值和ADC值后,计算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个月末和3个月末,针刺组急性脑缺血患者损伤脑白质的ADC比值显著低于无针刺组(t=2.459,P=0.01;t=1.889,P=0.036)。首诊、1个月末的2组ADC和FA比值以及2个月末、3个月末2组F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示踪成像显示缺血区域脑白质较正常区域分离、稀疏、缺失。结论:DTI技术可显示针刺对急性脑缺血患者脑白质损伤的改善,其中ADC比值为主要参考指标。
杨烁慧陆方潘卫东朱琼程瑞新龚志刚黄炎文詹松华
关键词:针刺脑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