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药典委员会资助项目

作品数:208 被引量:1,618H指数:20
相关作者:杜冠华王峥涛陈桂良蔡皓张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9篇医药卫生
  • 17篇理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3篇色谱
  • 42篇相色谱
  • 41篇液相色谱
  • 40篇高效液相
  • 38篇色谱法
  • 38篇高效液相色谱
  • 28篇液相色谱法
  • 28篇高效液相色谱...
  • 25篇中药
  • 18篇活性
  • 17篇毒性
  • 17篇药材
  • 15篇液相
  • 14篇毒性反应
  • 14篇药效
  • 14篇指纹
  • 14篇指纹图
  • 14篇指纹图谱
  • 14篇历史认识
  • 12篇药效活性

机构

  • 46篇南京中医药大...
  • 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19篇上海市食品药...
  • 18篇上海中医药大...
  • 15篇中国中医科学...
  • 1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1篇国家药典委员...
  • 8篇辽宁中医药大...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江西中医药大...
  • 6篇上海市食品药...
  • 5篇北京市药品检...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广州市药品检...
  • 5篇中国食品药品...
  • 5篇重庆市食品药...
  • 4篇云南民族大学
  • 4篇国家工程研究...
  • 4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6篇杜冠华
  • 13篇王峥涛
  • 12篇张丽
  • 11篇蔡皓
  • 11篇陈桂良
  • 10篇王林波
  • 9篇蔡宝昌
  • 9篇包贝华
  • 8篇丁安伟
  • 7篇韩鹏
  • 6篇王瑞
  • 6篇孙国祥
  • 6篇姚卫峰
  • 6篇刘晓
  • 6篇杨美成
  • 6篇陆明
  • 6篇杨军宣
  • 6篇乔凤仙
  • 5篇刘训红
  • 5篇赵显

传媒

  • 17篇中药药理与临...
  • 15篇中国中药杂志
  • 13篇中药材
  • 12篇药物分析杂志
  • 9篇中国实验方剂...
  • 9篇中成药
  • 8篇南京中医药大...
  • 7篇中国药师
  • 6篇中国药学杂志
  • 6篇时珍国医国药
  • 6篇中国医药工业...
  • 6篇中草药
  • 5篇中国药事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分析测试学报
  • 4篇中国药品标准
  • 4篇中南药学
  • 3篇天然产物研究...
  • 3篇色谱
  • 3篇中药新药与临...

年份

  • 6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18篇2020
  • 15篇2019
  • 26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13篇2014
  • 8篇2013
  • 13篇2012
  • 14篇2011
  • 37篇2010
  • 1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2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分析百合的红外指纹图谱被引量:13
2010年
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两个指标,以不同产地的百合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为标准,计算出10个样品之间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建立了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产地相近的L1与L2之间、L8与L7、L3之间具有很高的共有峰率和很低的变异峰率;产地相近的另外几个区域的百合L9与L8、L5、L6之间和L10与L5之间的共有峰率均≥80.0%,变异峰率均≤25.0%;产地相距较远的L1与L10、L6、L9、L3的共有峰率≤60.0%,变异峰率≥15.8%。该方法比色谱鉴别法更加简便、快速,可以准确地区分不同产地的百合,也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蔡皓秦昆明刘晓孙俊陈志鹏蔡宝昌
关键词:百合红外指纹图谱共有峰率
当归寄生注射液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当归寄生注射液 (当归、槲寄生 )的色谱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 :以阿魏酸为对照品 ,应用HPLC法 ,色谱柱 :ZorbaxSB C18(4 .6mm× 2 5 0mm ,5 Micro) ,流动相 :A =甲醇∶四氢呋喃·(85∶15 ) ,B =0 .5 %冰醋酸溶液 (梯度洗脱 ) ,柱温 :4 0℃ ,测定波长 :2 70nm ,分析时间 :6 0min ,流速 :1mL·min-1。结果 :标示出当归寄生注射液 18个共有峰。结论 :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 。
于淼于治国高阳赵云丽
关键词:HPLC色谱指纹图谱
注射用门冬酰胺酶中可见异物检查方法改进的可行性探索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目前注射用门冬酰胺酶中可见异物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其检查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对收集的不同来源注射用门冬酰胺酶,采用灯检法进行可见异物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对存在乳光的样品,采用浊度仪测定其浊度值;同时重点考察各种影响因素(如光照、高温、高湿、复溶溶剂种类等)对可见异物形成的影响。结果:部分样品中检出有纤维状不溶物;部分样品复溶后呈现有乳光,其浊度值范围为2~20 NTU。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高温对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可见异物生成有较明显影响。结论:可以采用灯检法来检测注射用门冬酰胺酶中的“纤维状不溶物”,采用测定浊度值来解决注射用门冬酰胺酶中“乳光”判定问题。
楼永军王宇左丽丽何璐璐艾婕陈平平谢升谷倪维芳
柏子仁多糖含量测定及其改善睡眠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柏子仁中多糖的含量,并研究柏子仁多糖改善睡眠的作用。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柏子仁多糖的含量,并按照国标法进行柏子仁多糖对小鼠改善睡眠功能实验。结果:不同产地柏子仁中多糖含量为:4.19%~7.01%,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产地柏子仁多糖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柏子仁多糖无明显改善睡眠活性。
张怀章琦祁东利于晓黎贾天柱
关键词:柏子仁多糖改善睡眠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川党参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工艺研究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筛选川党参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最佳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党参多糖、党参皂苷及党参炔苷的总评归一值为指标,利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切片含水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进行考察。结果川党参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最佳工艺为新鲜党参药材经抢水洗,干燥至含水量46%,切制约为3 mm厚片,于58℃烘干10.71 h;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该工艺生产的党参饮片相比于传统工艺生产的饮片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论响应面法筛选川党参产地加工一体化工艺操作简便,有效成分损失相对较少,可为党参饮片的生产提供参考。
郭振宇张毅张正锋杨军宣
关键词:川党参响应面法抗氧化活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抑菌效力检查法解析被引量:6
2021年
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抑菌效力检查法的主要内容,探讨方法的内在要求。其中抑菌效力检查法的测试菌种、菌液制备、供试品接种、存活菌数测定、结果判断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标准科学合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抑菌效力检查法进一步提高成为更加完善的检查方法,有利于新药研发阶段抑菌剂的筛选和评价。
李辉周发友杨晓莉马仕洪绳金房
关键词:抑菌剂微生物控制水分活度
山药与混淆品参薯的鉴别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山药与混淆品参薯的鉴别方法。方法:运用性状、显微、薄层等方法对山药和参薯进行鉴别。结果:山药与参薯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实验建立的山药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法具有较好的专属性,作为山药药材品种鉴定的依据。
李伟东刘雪东杨光明蔡宝昌
关键词:山药性状薄层
RP-HPLC测定射干抗病毒注射液中次野鸢尾黄素含量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建立射干抗病毒注射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色谱柱:Kromasil ODS(5μm,4.6mm×200mm),以水-甲醇-乙腈-四氢呋喃-冰醋酸(47.5:40:7:4:1.5,v/v)为流动相,流速0.80mL·min^(-1),柱温(30.5±1)℃,于265nm测定射干抗病毒注射液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结果 线性范围2.46~308μg·mL~_(-1)(r=0.9999),次野鸢尾黄素对照品的进样精密度RSD=0.43%,对照品溶液在24h内峰面积的RSD=0.41%,次野鸢尾黄素的检测限(S/N=3)为0.61mg·L^(-1),定量限(S/N=10)为1.22mg·L^(-1),回收率为99.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无干扰,可用于测定射干抗病毒注射液中的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
万月生孙国祥邓湘昱
关键词:RP-HPLC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次野鸢尾黄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中药马钱子毒的历史认识与现代研究被引量:16
2018年
马钱子为常用中药,因易引起毒性反应,临床常用其炮制品。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中对马钱子毒的记载,结合现代研究分析马钱子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对策,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以期为马钱子毒的科学认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张莉李莉杜冠华
关键词:马钱子毒性反应药效活性历史认识
中药牵牛子毒的历史考证与现代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牵牛子是常用中药,为《中国药典(2015版)》记载的83种有毒中药之一,临床常用其炮制品。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对牵牛子毒性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现代药理、毒理研究结果,详细分析了牵牛子引起毒性反应的物质基础、分子机制,毒性反应的临床主要表现及毒性防控等研究现状,评价毒性反应与药效活性的关系,为临床辨证用药,减少其不良反应提供参考,并形成对牵牛子毒的科学认识。
贺晓丽于蕾杨秀颖杜冠华
关键词:牵牛子毒性反应药效活性历史认识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