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992)

作品数:6 被引量:318H指数:5
相关作者:向安平佘宏全张斌李进文杨郧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基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钼矿
  • 4篇矿床
  • 3篇测年
  • 3篇成矿
  • 2篇多金属
  • 2篇多金属矿
  • 2篇多金属矿床
  • 2篇铜钼矿
  • 2篇铜钼矿床
  • 2篇钼矿床
  • 2篇锆石
  • 2篇钨多金属矿床
  • 2篇金属矿
  • 2篇金属矿床
  • 2篇花岗岩
  • 2篇红花尔基
  • 2篇成岩成矿
  • 1篇地球动力
  • 1篇地球动力学
  • 1篇地球动力学意...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佘宏全
  • 6篇向安平
  • 3篇杨郧城
  • 3篇李进文
  • 3篇张斌
  • 3篇康永建
  • 2篇谭刚
  • 2篇张德全
  • 1篇谭钢
  • 1篇陈毓川
  • 1篇董旭舟
  • 1篇田京
  • 1篇郭志军

传媒

  • 2篇矿床地质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内蒙古八大关斑岩型铜钼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八大关斑岩铜钼矿床是中国内蒙大兴安岭地区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之一。对矿区Ⅱ号岩体不同位置的2件岩石样品采用高精度的LA_ICP_MS锆石U_Pb测年,获得的锆石U_Pb年龄分别为(230.6±2.8)Ma和(230.5±4.4)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非常一致,由此确认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形成年龄约为230 Ma;对矿区7件辉钼矿样品采用Re_Os同位素测年,获得的Re_Os等时线年龄为(228.7±3.1)Ma,指示了八大关铜钼矿床辉钼矿的沉淀时间约为228.7 Ma。结合矿区岩相学、矿物学特征,辉钼矿呈浸染状分布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且辉钼矿与黄铜矿密切共生,以及上述2种精确方法获得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的一致性,说明花岗闪长斑岩即为成矿岩体,成岩与成矿大致同时或成矿略晚于成岩,表明八大关铜钼矿床形成于中三叠世,属于印支期成矿。
康永建王亚君黄光杰佘宏全向安平田京郭志军董旭舟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测年中三叠世
内蒙古莫尔道嘎地区早中生代岩浆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2
2011年
莫尔道嘎地处额尔古纳地块北段,该地区大量侵入岩和侵入-变质杂岩以往被认为属新元古代,类型有风水山片麻杂岩、中基性杂岩、巨斑状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岩。对该地区新元古代侵入岩和侵入-变质杂岩进行系统采样,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进行了测年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除个别岩体(混合岩化钾长花岗岩)为新元古代形成外,绝大部分以往认为的新元古代侵入岩或变质侵入杂岩为早中生代形成,揭示了研究区有强烈的早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结合区域上同时代早中生代岩石的分布和年代学资料,额尔古纳和大兴安岭北段的早中生代侵入岩和变质杂岩可以分为243~246、210~229、200~205Ma 3个时期,其中200~205Ma一组最为发育。243~246Ma一组主要为莫尔道嘎地区中基性杂岩,形成背景与二叠纪末期兴蒙造山之后伸展作用有关。而210~229Ma的花岗岩和变质杂岩组合具有非常典型的大陆碰撞岩石组合特征:钙碱性系列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石副矿物以黑云母+角闪石+白云母为主,混合岩和淡色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深熔岩(莫尔道嘎巨斑状钾长花岗岩),缺乏同时期火山岩等;其形成与早中生代时期蒙古—鄂霍茨克洋封闭引起的陆陆碰撞有关。研究区早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变质杂岩特征及其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蒙古—鄂霍茨克洋中段可能在中三叠世末期—晚三叠世早期封闭,这时已经开始发生陆陆碰撞,碰撞高峰时期可能在晚三叠世末期,早于以往认为的早侏罗世。
佘宏全梁玉伟李进文关继东张德全杨郧城向安平金俊谭刚张斌
关键词:早中生代花岗岩
内蒙古红花尔基钨钼矿云英岩化白云母Ar-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红花尔基钨多金属矿是近年在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发现的一处大型钨多金属矿床,主要矿化蚀变为云英岩化、绢英岩化,主要有用金属矿物为白钨矿和辉钼矿,岩体内辉钼矿与白钨矿有上钼下钨的带状分布特点,地质特征显示该矿床为一高温热液型钨(钼)矿床。为准确限定成矿热液活动时间,本文对矿区典型蚀变矿物——云英岩化蚀变带白云母进行Ar-Ar同位素定年,获得Ar-Ar坪年龄为174.4±1.2 Ma,等时线年龄为173.2±4.3 Ma。根据矿区云英岩化带与钨钼矿化带空间上重合和密切共生的关系,可知白云母的形成是与白钨矿、辉钼矿形成同源、同时,且辉钼矿Re-Os年龄(176.8±2.2 Ma)与Ar-Ar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具有一致性,该年龄代表了钨钼矿热液成矿时代。结合野外地质特征及锆石U-Pb、辉钼矿Re-Os年龄,进一步限定该矿床成矿时代为早中侏罗世,属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向安平佘宏全陈毓川秦大军王亚军韩增光康永建
关键词:白云母AR-AR定年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大型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8
2013年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大型铜钼矿床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段。矿体产于燕山早期二长花岗斑岩、流纹斑岩等构成的火山通道相与外围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内外。矿床从中心向外发育典型的热液蚀变分带: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伊利石—水白云母化带。根据矿物组合不同,将热液成矿期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其矿物组合分别为石英+钾长石+黄铁矿±辉钼矿、石英+绢云母+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石英+碳酸盐矿物+黄铁矿±闪锌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乌山斑岩铜钼矿床发育L型富液相包裹体、V型富气相包裹体、S型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以及PG型纯气相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石英斑晶和早阶段石英内水溶液包裹体除H2O外,多数含CO2,少数还含有CH4,C4H6等,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中子矿物主要有赤铁矿和黄铜矿;中阶段石英内只有少量V型包裹体含CO2,多数只有H2O,S型包裹体中子矿物有黄铜矿和黄铁矿,不再含有赤铁矿;而晚阶段石英内包裹体只含H2O。成矿流体由H2O-CO2-NaCl体系逐渐演化为H2O-NaCl体系。成矿早、中、晚3个阶段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340℃~460℃,240℃~360℃和120℃~240℃;盐度变化范围分别为5.32~53.26 wt%NaCl.eqv,1.65~41.58 wt%NaCl.eqv和0.66~14.05 wt%NaCl.eqv。初始流体是直接从浅部结晶冷凝的岩浆熔体中出熔的高温、高盐度和高氧逸度的成矿流体。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和含矿物的多相包裹体普遍共生,流体的沸腾可能是早期金属硫化物大量沉淀的重要机制。结合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中-晚阶段天水的混入导致的流体混合及降温作用在成矿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谭钢谭钢佘宏全杨郧城杨郧城李进文向安平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成矿作用氢氧同位素
大兴安岭中北段原岩锆石U-Pb测年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关系被引量:287
2012年
作者认为单个锆石的同位素年龄记录了所在区域单次构造、岩浆或变质事件活动的时间,不同来源的大量原岩单颗粒锆石的测年数据则可以反映研究区总体构造演化历史。本文对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北段自测和收集的123件原岩样品的2636个锆石U-Pb测年点的同位素年龄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研究区的锆石年龄数据总体上出现840~780Ma,530~440Ma,330~280Ma,240~190Ma,180~160Ma和150~120Ma等多个明显高峰值区间和>840Ma,770~540Ma和440~400Ma三个相对数据较少的空白地段,且岩浆结晶锆石、变质锆石、继承性锆石等不同成因类型的锆石的年龄统计分布有良好的对应性。年龄数据的高峰值区间与该地区基底形成、陆壳生长、主要板块或微板块俯冲、碰撞、拼贴等主要构造事件时间吻合;而年龄空白区间则与主要的洋底扩张、被动陆缘时代相吻合。研究说明大量原岩锆石的测年数据与河流碎屑锆石同位素年代学一样,可以用于研究物源区的地壳生长和构造演化历史。综合大兴安岭中北段大量单颗粒锆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岩石组合和构造特征研究,说明该地区经历了古元古代基底形成、新元古代陆壳生长、新元古代末期板块裂解,古生代期间古陆块间的俯冲、拉张、拼贴碰撞,早中生代碰撞造山、晚中生代造山后伸展垮塌、大陆边缘弧后伸展等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同时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在早中生代时期(晚三叠世)即已碰撞造山,大兴安岭中北段及额尔古纳地区发育大量与碰撞有关的花岗岩、混合岩及碰撞后伸展跨塌有关的构造和岩石产物(盆岭构造、滑脱构造、变质核杂岩、陆相双峰式火山岩和多金属成矿等),这对于重新认识研究区中生代多金属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依据。
佘宏全李进文向安平关继东杨郧城张德全谭刚张斌
关键词:锆石花岗岩陆陆碰撞
内蒙古红花尔基钨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红花尔基钨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大兴安岭中北部新发现的一处储量达大型规模的钨多金属矿床,矿体受含矿花岗岩体控制,总体呈平缓似层状赋存于花岗岩体内的顶部接触带。含矿花岗岩为不等粒结构,岩体无显著变形变质特征,保存基本完好。岩体含矿部位均遭受强烈的绢云母化、云英岩化、硅化等蚀变,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矿床主要有用金属矿物为白钨矿和辉钼矿,岩体内辉钼矿与白钨矿大体具上钼下钨的分带特点,其钨矿体呈细脉状或稀疏大脉状分布于灰白色蚀变花岗岩内,多伴随硅化石英脉。辉钼矿呈细脉状、薄膜状或团块状产于花岗岩内,地层中局部可见与黄铁矿、黄铜矿、白钨矿共生,显示该矿床为一高温热液脉型钨多金属矿床。笔者对矿区2件含矿花岗岩样品——黑云母花岗岩HHW-1、HHW-12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2件样品的年龄结果具有一致性,谐和年龄为(179.4±2.3)Ma^(179.2±1.8)Ma;同时,对矿区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获得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76.8±2.2)Ma(MSWD=0.29),岩体的形成年龄稍早于成矿年龄,在测试误差范围内具有一致性。结合野外地质特征及岩相学研究,我们认为黑云母花岗岩体与成矿密切相关,矿床成岩及成矿时代均为早-中侏罗世,属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向安平王亚君秦大军佘宏全韩增光关继东康永建
关键词:辉钼矿RE-OS年龄U-PB测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