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9007)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徐静郭卫东胡明辉林辉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有机物
  • 1篇有色溶解有机...
  • 1篇溶解有机物
  • 1篇三维荧光
  • 1篇三维荧光光谱
  • 1篇平行因子分析
  • 1篇光谱
  • 1篇光谱特征

机构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篇林辉
  • 1篇胡明辉
  • 1篇郭卫东
  • 1篇徐静

传媒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厦门湾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其来源解析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研究了2009年春、秋季厦门湾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该海域CDOM分布的主控因素及其相对贡献进行了解析。厦门湾CDOM中含有3个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C2和C5)及2个类蛋白质组分(C3和C4)。所有类腐殖质组分之间、以及所有类蛋白质组分之间均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同一类型的荧光组分具有相似的来源属性及地球化学行为。类腐殖质组分的高值区分布在九龙江河口区上游,而类蛋白质组分的高值区则位于厦门西海域北部,低值区都位于东部的厦金海域。排污口附近的局部海域存在污染输入的贡献。对荧光组分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陆源径流输入是厦门湾水体中CDOM荧光组分的主要来源;海区现场生物活动的贡献不大。这表明对PARAFAC识别的荧光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有助于实现对水环境中CDOM的不同来源及其相对贡献率的定量解析。
林辉郭卫东徐静胡明辉
关键词:有色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