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5110131)

作品数:3 被引量:65H指数:3
相关作者:江志兵曾江宁朱旭宇陈全震廖一波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浮游植物
  • 2篇群落
  • 2篇象山港
  • 2篇环境因子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比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演替
  • 1篇鱼礁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组成
  • 1篇人工鱼礁
  • 1篇海洋开发
  • 1篇浮游植物群落
  • 1篇浮游植物群落...
  • 1篇CCA分析

机构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浙江省海洋监...

作者

  • 3篇朱旭宇
  • 3篇曾江宁
  • 3篇江志兵
  • 2篇寿鹿
  • 2篇高瑜
  • 2篇陈全震
  • 2篇黄伟
  • 2篇廖一波
  • 1篇刘晶晶
  • 1篇徐晓群
  • 1篇张月霞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氮磷比对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对浙江省洞头岛海区浮游植物在不同氮磷比(1:1、4:1、8:1、16:1、32:1、64:1、128:1和256:1)条件下进行了30 d的(冬季)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P比对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数、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浓度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实验结束时,高N:P组(128:1和256:1)种类数和细胞丰度显著高于低N:P组(1:1、4:1和8:1),对照组叶绿素a(Chla)浓度高于其他组.实验期间各组浮游植物群落均发生演替,演替顺序为:硅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绿藻(塔胞藻Pyramimonas sp.)和隐藻(伸长斜片藻Plagioselmis prolonga)→硅藻→甲藻(双刺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bipes),其中硅藻粒级结构变化较大,从微型(中肋骨条藻和旋链海链藻Thalassiosira curviseriata)向小型(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海洋角管藻Cerataulina pelagica和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方向演替.优势种最适N:P比不同,实验结束时16:1组圆海链藻和双刺原多甲藻细胞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柔弱伪菱形藻在128:1组生长较好.此外,各N:P组群落演替速度不同,d 24时8:1、16:1和32:1组甲藻(双刺原多甲藻)丰度即超过硅藻,N:P值略降有利于硅藻向甲藻演替,而N:P比过高不利于甲藻占优势.
朱旭宇黄伟曾江宁江志兵刘晶晶徐晓群陈全震
关键词:氮磷比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
象山港春季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7
2013年
根据2010年春季象山港28个站位的网采样品,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5属158种,其中硅藻135种(占总丰度的99.0%),甲藻18种,其余门类(金藻、蓝藻、绿藻和隐藻)5种。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35.29×104个/m3,其分布呈较强的斑块状(3.41×104—142.35×104个/m3),高值区位于横山至白石山水域及乌沙山电厂邻近水域。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表现为港口和港口外高于港中部和港底。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为绝对优势种,其丰度(284.97×103个/m3)占总丰度的80.8%。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因子依次为透明度、悬浮物、温度、水深和氮磷比。光照充足、电厂温排水适度温升、营养盐丰富和氮磷比合适(接近Redfield比值16)导致了港内微藻旺发。受径流、水交换和海洋开发等影响,象山港的理化参数表现了明显的斑块和梯度分布,这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生境,客观上造成了其分布的空间异质性。聚类、多维尺度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港底、港中部、港口至港口外区域间的群落组成差异较大。结合历史数据分析表明,象山港浮游植物丰度的升高及群落结构的改变与电厂运行、水产养殖、临港工业发展和滩涂围垦等海洋开发活动有关。
江志兵朱旭宇高瑜廖一波寿鹿曾江宁黄伟
关键词:象山港浮游植物典范对应分析环境因子海洋开发
象山港人工鱼礁区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9
2012年
根据2010年1月(冬)、4月(春)、7月(夏)和11月(秋)对象山港人工鱼礁区及其邻近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样品,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4属220种,主要由硅藻(168种)和甲藻(38种)组成。春、秋、冬季全区浮游植物丰度(分别为67.85、65.88和56.77×104个/m3)显著高于夏季(7.19×104个/m3),优势种主要有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大洋角管藻(Cerataulina pelagica)、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和罗氏角毛藻(C.lauderi)等,其中琼氏圆筛藻为全年的优势种,且在春、冬季为该海域的绝对优势种。浮游植物群落参数(丰度、chl a浓度、种类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Pielou均匀度和Margalef丰富度等指数)和环境因子(温度、盐度、透明度、pH值、DO、悬浮物、DIN、PO4-P和SiO3-Si浓度)均存在极显著的季节变化(P<0.001),但区域(鱼礁区与对照区)间基本无显著差异。聚类、多维尺度和相似性分析结果也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季节差异(P=0.001),但区域间无显著差异。可见,人工鱼礁投放对网采浮游植物群落无显著影响。究其原因:(1)可能是该海域人工鱼礁投放数量不多,仅有230个水泥鱼礁体(共5000空立方),建礁时间也较短,导致其生态效应在短期内难以显著体现;(2)对照区与人工鱼礁区的距离较近,且采样站位均靠近岛屿,潮流和岛屿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可能超过了人工鱼礁投放对其的影响。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显示,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因子依次为温度、营养盐、盐度和悬浮物。
江志兵陈全震寿鹿廖一波朱旭宇高瑜曾江宁张月霞
关键词:浮游植物人工鱼礁环境因子CCA分析象山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