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09317)
-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娜陈发棣房伟民陈素梅陈煜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低温下2个寒菊品种不同开放期舌状花生理指标变化及其抗寒性差异被引量:2
- 2009年
- 以切花寒菊‘雪白’和‘雪中花’为材料,研究了低温下2个寒菊品种舌状花在不同开放期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和POD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升-降-升过程中,两品种相对电导率、MDA含量的变化与温度变化趋势相反,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自然低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持续积累。随温度变化,‘雪中花’和初花期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变化分别较‘雪白’和盛花期平稳,调节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的能力也分别强于‘雪白’和盛花期,表明‘雪中花’抗低温能力强于‘雪白’,而初花期强于盛花期。
- 李娜房伟民陈发棣陈素梅杨伟
- 关键词:舌状花生理指标抗寒性
- 切花寒菊小花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寒性分析被引量:25
- 2010年
- 以切花寒菊品种‘寒紫’和‘寒黄’为材料,比较了低温下(〈0℃)2个品种舌状花和管状花的相对电导率(REC)变化及半致死温度(LT50)差异,并测定了从温室温度(14.4℃-16.2℃)至3℃的降温过程中2个品种舌状花和管状花的SOD活性和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花粉生活力变化。结果表明:低于-6℃条件下,2个品种电导率均随温度下降而显著上升,且低温下‘寒黄’舌状花、管状花的相对电导率均低于‘寒紫’。两品种半致死温度均在-9℃左右或更低,且‘寒黄’低于‘寒紫’,管状花低于舌状花。在室温至3℃的降温过程中,2个品种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花粉萌发率先升后降,MDA含量则先降后升,且均在6℃或9℃时出现拐点,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持续增加,且‘寒紫’花粉萌发率下降较‘寒黄’早且快。结果发现,‘寒黄’抗寒性强于‘寒紫’、管状花强于舌状花,2品种小花出现冻害的极限低温在-6℃以下,而9℃甚至6℃是寒菊花期出现生理障碍的转折点;切花寒菊可通过提高自身SOD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来抵抗低温胁迫,且调节能力‘寒黄’强于‘寒紫’、管状花强于舌状花。
- 李娜房伟民陈发棣陈素梅陈煜
- 关键词:切花菊小花抗寒性
- 异色菊CdICE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是世界四大切花和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然而,冬季低温严重影响了菊花生长发育,导致观赏品质下降,成为限制我国菊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菊花...
- 陈煜宋爱萍蒋甲福陈素梅房伟民管志勇陈发棣
- 关键词:菊花耐寒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