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523306)

作品数:133 被引量:1,100H指数:20
相关作者:沈雪勇丁光宏孟凡迅党瑞山陈尔瑜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1篇医药卫生
  • 7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 5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1篇针刺
  • 26篇电针
  • 22篇穴位
  • 16篇缺血
  • 15篇针灸
  • 13篇脂肪条带结构
  • 12篇红外
  • 11篇针刺镇痛
  • 11篇内关
  • 11篇红外辐射
  • 10篇再灌注
  • 10篇细胞
  • 9篇蛋白
  • 9篇脑缺血
  • 9篇内关穴
  • 9篇关节炎
  • 9篇灌注
  • 8篇缺血再灌注
  • 8篇足三里
  • 7篇性关节炎

机构

  • 32篇复旦大学
  • 3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6篇上海市针灸经...
  • 16篇南通大学
  • 1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0篇复旦大学上海...
  • 8篇湖南中医药大...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安徽中医学院
  • 4篇天津中医药大...
  • 4篇盐城师范学院
  • 4篇南通大学附属...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南通市肿瘤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23篇沈雪勇
  • 21篇丁光宏
  • 16篇孟凡迅
  • 14篇陈尔瑜
  • 14篇党瑞山
  • 13篇杨永清
  • 13篇魏建子
  • 10篇赵玲
  • 10篇王宇
  • 9篇李为民
  • 9篇刘艳艳
  • 8篇邓海平
  • 8篇易受乡
  • 7篇李娇
  • 7篇张海蒙
  • 7篇刘芳
  • 7篇张苗苗
  • 7篇崔建美
  • 7篇尹磊淼
  • 6篇吴根诚

传媒

  • 28篇Journa...
  • 2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3篇辽宁中医杂志
  • 9篇针刺研究
  • 4篇江苏中医药
  • 4篇四川中医
  • 3篇生命科学研究
  • 3篇核技术
  • 3篇解剖学杂志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上海生物医学...
  • 2篇红外与毫米波...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医药学刊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西医结合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8篇2009
  • 50篇2008
  • 29篇2007
  • 30篇2006
  • 1篇2005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easurement the Effects of HCyp A on NCX1 in Xenopus Oocyte
2008年
Objective:Cyclophilin A (Cyp A) is a ubiquitously distributed protein belonging to the immunophilin family and is recognized as the host cell receptor for the potent immunosuppressive
王宇顾全保杨永清杜慧明Wolfgang Schwarz
关键词:卵母细胞测量方法细胞研究
Dynamic Study of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Dopamine in the Striatum for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的动态变化,以及电针对该变化的影响。方法:运用微透析采样技术、高效液相检测技术,在多个时段对实验动物进行动态采样,观察缺血所致纹状体内多巴胺的变化,及电针风池穴对该变化的影响。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电针组在观测时段内,细胞外多巴胺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胞外多巴胺的含量在脑缺血后15-45 min 及再灌注后0-30 min 出现两个峰值(P<0.05)。再灌注后120 min 也观测到一次上升的趋势。经电针治疗后,胞外多巴胺的含量于再灌注后90 min 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再灌注后也未出现峰值。结论:电针风池穴能够调节多巴胺含量的紊乱,能够改善整体的神经功能。这可能是针灸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徐鸣曙葛林宝徐佳
关键词:微透析风池穴
Interaction of δ-opioid Receptor with Membrane Transporters: Possible Mechanisms in Pain Suppression by Acupuncture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研究阿片受体与神经递质转运蛋白和钠钾泵在针刺镇痛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爪蟾卵母细胞所建立的异源性蛋白表达模型,通过基因显微注射技术,应用双电极电压钳方法检测所表达靶蛋白的跨膜稳态电流。结果:δ-阿片受体(DOR)与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GAT1)、谷氨酸转运蛋白(EAAC1)或钠钾泵共表达均可降低神经递质转运蛋白的活性,阿片受体的激活以不同方式影响转运蛋白的活性:1)GAT1活性被进一步抑制;2)EAAC1活性增强;3)钠钾泵被抑制会导致 DOR 对激动剂(DPDPE)的敏感性增加。结论:DOR 的激活可使突触间隙的 GABA 水平增加,而谷氨酸浓度减少,钠钾泵的抑制导致阿片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增加,我们认为内源性哇巴因可能放大了这些效应。这些协同性效应可能是痛觉抑制和/或针刺镇痛的分子机制。
杨智杰鲍国斌邓海平杜慧明顾全保裴钢濮璐Wolfgang SCHWARZ夏鹏
关键词:针刺镇痛蛋白质相互作用
Preliminary Properties of Meridian System as a Complex Network被引量:3
2008年
中医学中的经络系统和穴位构成一个复杂网络。我们根据中医及数学知识,从复杂网络的角度分析经络和穴位系统,得知这个系统具备小世界性和无标度性等复杂网络的重要特性,进而初步讨论经络系统复杂网络的鲁棒性及其所含的生物医学功能。
张弛杨柳杨文彬任庆广周鲁卫
关键词:经络复杂网络小世界
Clinical Research of Acute Stroke Treatment Using Acupuncture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急性期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针刺组,药物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脑复康250 mL,丹参注射液20 mL 加入生理盐水250 mL 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针剌组除应用药物外,加"平肝潜阳法"针刺治疗。采用改良爱丁堡由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Scale,S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Barthel 指数)、血脂和血液流变学进行治疗前后对照观察。结果:量表结果显示针刺组与药物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生化指标无特异性差异,血液流变学指标部分改善。结论:该量表能够较好的同步反映中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变化,针刺疗法对急性期中风具有显著疗效。
葛林宝苏晓兰郑萍赵颖倩
关键词:中风针刺疗法日常生活活动血液流变学
环氧合酶-3:一个新的镇痛靶点?被引量:4
2006年
环氧合酶是前列腺素合成的限速酶,也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的靶酶。环氧合酶-3是环氧合酶家族新发现的成员,在犬、人、大鼠及小鼠中的结构、分布和活性不尽相同。环氧合酶-3的功能作用还存在不同观点,但有关它在疼痛发生和镇痛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环氧合酶-3将可能为临床疼痛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米文丽王彦青吴根诚
关键词:前列腺素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
穴位胶原与肥大细胞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穴位处胶原纤维在针刺急性佐剂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SD大鼠足三里镇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穴位注射Ⅰ型胶原酶法破坏穴区胶原组织结构。5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正常...
丁光宏余晓佳黄猛
关键词:穴位胶原纤维肥大细胞
文献传递
穴位神经阻滞对肥大细胞功能和手针及电针镇痛的不同影响与机制研究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探讨阻滞穴位神经后针刺对于佐剂型关节炎(AA)大鼠镇痛效应和穴区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手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外周机制差异。方法:以佐剂型关节炎大鼠为炎性反应痛模型,以"足三里"为治疗穴位,采用利多卡因穴位注射预处理。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模型组(M)、利多卡因预处理组(NL)、电针组(EA)、利多卡因预处理电针组(L+EA)、犊鼻穴注射利多卡因足三里电针组(DL+ZEA)、下巨虚穴注射利多卡因足三里电针组(XL+ZEA)、手针组(MA)、利多卡因预处理手针组(L+MA)及犊鼻穴注射利多卡因足三里手针组(DL+ZMA)。以大鼠缩爪反射潜伏期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为观察指标。结果:EA及MA组痛阈都高于M组(P<0.05,P<0.01),两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都明显高于M组(P<0.01);NL组痛阈和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EA组和DL+ZEA组的痛阈明显低于C组及EA组(P<0.01),而与M组及NL组的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XL+ZEA组痛阈明显高于M组和NL组(P<0.01),而与E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针情况类似。L+EA、D/XL+ZEA组与EA组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针情况类似。结论:阻滞针刺穴位或同神经干近心端穴位神经对针刺的镇痛效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神经阻滞对针刺引起的穴区肥大细胞脱颗粒无明显影响。
黄红詹睿余晓佳张迪李为民丁光宏
关键词:佐剂型关节炎神经阻滞手针电针肥大细胞脱颗粒
Feature Extraction for the Wrist-pulse-signal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2008年
Pulse diagnosis plays a vital ro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o extract effective and properfeatures from the wrist-pulse-signals is a crucial step for the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pulsesignals.Although the analysis in the time domain is also very effective for a lot of pulse types(SHU et al.,2007),the frequency and time-frequency analysis are usually used in the literature(YAN et al.,2005;YUEet al.,2006)because the pulse signals are non-stationary and non-periodic time series in the pathologicalstates.In recent years,a new time-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Hilbert-HUANG Transform proposed
向程覃开蓉
关键词:脉冲信号
穴区肥大细胞功能与针刺缓解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疼痛效应的关系被引量:38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镇痛效应与穴位区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变化,研究针刺效应与穴位局部的肥大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5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留针组(仅留置针体在穴位处)、电针(EA,2/100Hz,0.5/1.0/1.5mA,“足三里”)组和手针(MA)组,在急性佐剂性关节炎(AA,完全弗氏佐剂0.05mL注射于动物踝关节)大鼠模型上,采用辐射热缩爪反射的方法,以大鼠缩爪反射的潜伏期为观察指标,比较电针、手针和留针组的镇痛效果。将穴位区的组织块制成石蜡切片,用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法染色,观察其中肥大细胞变化的情况。结果:电针和手针对AA大鼠都有很明显的镇痛效应(与留针组比较P<0.01),而留针组无效(与模型组比较P>0.05),其中手针穴位处的效果更明显于电针。同时,电针和手针组的组织切片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明显高于留针组(P<0.01)。结论:穴位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在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参与了针刺镇痛效应中针刺信号从穴位向靶器官传输与转换的过程。
林俊黄红丁光宏张迪
关键词:肥大细胞针刺镇痛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